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近年,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短視頻、直播平台等互聯網産品如雨後春筍。與此同時,行業大數據成為新型基礎設施,傳統行業借助雲計算服務,進行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由此也推動了雲計算服務行業的高速發展。
在全球範圍内,雲服務廠商已經形成了以亞馬遜、微軟、Alphabet(谷歌母公司)為頭部企業的行業格局。而在國内雲服務市場,形成的則是阿裡雲、騰訊雲、華為雲、百度雲為代表的頭部陣營,領銜主演。
不過,在阿裡巴巴穩居市場份額第一,占比近40%的同時,騰訊雲與華為雲的行業第二之争,卻從未停止。根據IDC發布的2021第三季度公有雲服務市場報告,目前騰訊雲公有雲 IaaS PaaS市場份額為 10.92%,而華為雲IaaS PaaS市場份額為10.74%,稍稍落後于騰訊雲。
具有戲劇性的是,在本周華為發布的财報中,華為首席财務官孟晚舟首次透露了華為雲的收入:201億元,并強調在中國的公有雲IaaS市場,排名第二。因此,在整體份額不相上下的行業格局下,按雲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有雲IaaS來細分市場,華為卻反超騰訊雲,并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二。至此,騰訊雲的整體份額第一也正在失去意義,不僅地位岌岌可危,而且變得尴尬無比。
真正的行業第二或将易主
論入局雲計算的時機,華為雲屬于後來者。2017年,在阿裡雲已經在行業深耕近10年,并形成一家獨大的強勢地位之時,華為的入局,顯得姗姗來遲。即便與成立于2010年的騰訊雲相比,也整整晚了7年有餘。而且彼時,華為是在一片質疑之聲中,推出了雲服務。
外界的質疑在于,一方面,華為入局太晚,錯過了雲計算市場發展的最佳時機。另一方面,華為一直是通訊運營設備等硬件産品的制造基因,轉型做軟件與服務,顯然缺少足夠的沉澱。
不過,時至2020年,短短成立3年時間的華為雲,便從第二陣營中殺出一條血路,沖進雲計算的第一梯隊。據分析,如果按照IaaS的統計口徑,實際上騰訊雲早在當年就被反超了。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華為雲增速高達222.2%, 2020年增速高達168%,堪稱全球最快。
根據彼時Gartner發布的2020年全球IaaS公有雲服務市場數據顯示,前五分别為亞馬遜、微軟、阿裡巴巴、谷歌和華為,其中華為以27億美元的收入首次跻身IaaS廠商前五榜單。但在2019年,全球前五的名單中,騰訊雲還在Top5之列。
由此可見,自那時起,抛開國際兩大雲服務巨頭,騰訊已經“退居二線”。而華為雲卻順勢進入全球頭部陣營。這也意味着,在市場份額相差無幾的态勢下,未來真正的行業第二,或将易主。
生态之争,騰訊雲的發展焦慮
随着雲計算行業逐漸走向成熟,各大玩家之家的競争矛頭,也逐漸由單一的産品與服務之争,轉向了生态、服務落地等綜合實力的競争。
例如,在業務架構上與發展戰略上,阿裡雲、華為雲與騰訊雲均早有準備,并表現出了決心。早年,阿裡雲為了形成生态效應,推出了“雲釘一體”戰略。而華為雲則推出了雲開天aPaaS,并在成立之初便以BU的形式存在,足見其戰略地位。而且,2020年初,華為Cloud&AI地位再次升級,甚至成為華為第四大BG,讓其在華為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反觀騰訊,也算是先知先覺,早在2018年9月,便宣布組織架構調整,将原有七大事業群(BG)做了重組整合,并成立了雲與智慧産業事業群(CSIG),而騰訊雲便是CSIG的核心。
至此,騰訊将企業級業務重要性提到了新高度。而且,各大玩家不約而同的瞄準了IaaS PaaS SaaS組合拳形成的生态效應、規模效應。
不過盡管如此,騰訊在雲服務市場上的表現,卻顯得有些低調。所以才讓後來者華為雲步步緊逼,已經威脅到其地位。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騰訊CSIG傳出了裁員的消息,更是其内部的危機暴露無遺。
在匿名吐槽社區脈脈内,一條題為“cisg畢業典禮已開”的帖子,更是登上脈脈熱搜榜首。
更有知情人士透露,到2022年底,CSIG部門裁員比例或将超過20%。不難看出,CSIG部門裁員暴露出的,也是其2B方向的壓力所在。
究其根本,一方面是因為競争對手不斷瓜分市場,即便是騰訊這樣的大廠也不得不打“價格戰”,因此導緻利潤率在不斷下滑,甚至已經威脅到了騰訊雲的盈利水平。另一方面,對比業務增速,華為雲IaaS PaaS的市場增速為1.5%,遠高于騰訊雲的0.39%。按照這種态勢,華為雲反超騰訊雲隻是時間問題。
由此可見,騰訊雲看似風光的背後,實則非常焦慮。據觀察,2021年騰訊财報也釋放出了一個信号,騰訊将會“将重定IaaS及PaaS的發展重心,從單純追求收入增長,轉向以為客戶創造價值及實現高質量的增長為目标。”也就是說,騰訊雲IaaS及PaaS的發展重點,将從純收入轉向追求利潤。而其核心目标,也将是優先擴大規模,而非單純追求收入。
不過,即便如此,騰訊雲如何繞開增長放緩的困局,依然懸而未決。騰訊雲的發展空間受限,通過其客戶結構及收入來源就可以窺見一斑。
實際上,在PaaS層面,騰訊雲已經構建一套完整的産品體系,包括數據庫、音視頻、人工智能、雲原生等。目前,在IDC的《中國視頻雲市場跟蹤報告》當中,騰訊雲已經連續三次排名第一。而在SaaS方向上,騰訊雲也早已通過騰訊會議、企業郵箱、騰訊文檔等進行滲透。
因此,除了騰訊自建的SaaS業務闆塊,其新産品在各大巨頭的競争下,并無太大拓展空間。而如何進行現有産品與雲服務資源的整合,将是其是否能克敵制勝的關鍵。
據了解,2022年初,企業微信的發布會上,就重點宣布了與騰訊會議、騰訊文檔的全面融合,以期形成基于雲服務的生态化效應。隻不過,這種效應是否真能給騰訊雲的雲服務大盤加分,還有待驗證。
強敵林立,棋逢對手
過去數年,得益于騰訊QQ、微信公衆号、小程序、微信支付、企業微信所構成的騰訊生态,騰訊雲也進入了飛速發展期,在打通B、C端用戶的同時,也實現了對零售、政務、金融等行業的賦能。由此,騰訊雲也成為了僅次于阿裡雲的第二大玩家。
不過,如今這個賽道也是千帆競技。既有頭部陣營的阿裡雲,地位難以撼動,也有後來者華為雲、百度雲、字節雲等的兇猛追趕。
例如,除了與騰訊雲不相上下的華為雲外,百度智能雲也正在以爆發之勢高速增長。據百度财報顯示,百度智能雲的Q2營收同比增速為71%,不僅高于整個市場的增速,也高于四大巨頭的總體增長率。值得一提的是,借助百度基于AI等形成的行業生态,百度智能雲在工業互聯網、基礎雲、智能交通等領域的市場份額實現進一步增長。
而且,百度通過“适合跑AI的雲”和“懂場景的AI”構成了雲智一體的發展戰略,正在形成差異化競争優勢,步步緊逼。
與此同時,京東雲與字節雲,也正在逐步跻身國内雲計算的第一梯隊。據了解,京東雲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等核心技術數據平台,也在推動産業數字化升級方面表現出巨大的潛力。2020年,京東雲IaaS市場占有率排名中國第五,在頭部廠商中增速排名前三,增長勢頭不容小觑。
同樣,作為雲服務賽道的後起之秀,2020年6月火山引擎官網上線後,也透露出字節跳動攻占企業服務領域的野心。在抖音、今日頭條兩款國民級産品所形成的生态下,字節跳動也開始表現出了2B市場的決心。
另外,同樣作為後起之秀的國資雲,因為有國資“背書”,壯大隻是時間問題 。據媒體報道,國資雲的本質是從第三方托管的公有雲轉向國資專屬行業雲,其主要建設與運營方通常是地方國資企業。不難看出,國資雲因為客戶資源豐厚,成長壯大指日可待。由此,也将進一步挑戰騰訊雲的行業地位。
而一直以“連接”為定位的騰訊,剩下的空間隻能是為實體行業賦能加碼。但是要知道,阿裡雲及其它玩家也在瓜分了大型互聯網企業的市場之後,不約而同的瞄準了産業互聯網。騰訊如何進行差異化競争,進一步鞏固其行業地位,依然充滿變數。
結語
雲計算行業的的進入門檻很高,幾乎是行業共識。因此,能擠進這個賽道的玩家,都非等閑之輩。除了阿裡雲捷足先登,搶占了行業地位的領先地位外,其它玩家也憑借各自的品牌影響力、産品與服務生态,并逐步滲透雲計算市場,并構建了屬于自己的護城河。
騰訊雲背靠騰訊生态,固然也有自己的先天優勢,但是在各大玩家相繼湧入、蠶食市場之時,其過往的優勢已然不再。
可以預見,未來在雲計算領域,也将迎來一場決戰,騰訊雲是否能夠勝出,恐怕難以料定。不過,對于産品與服務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騰訊來說,人們依然對其充滿期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