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中化學必考知識點大彙總

高中化學必考知識點大彙總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8 18:57:24

高中化學必考知識點大彙總(重要知識點大全)1

高中化學必考知識點大彙總(重要知識點大全)2

1、化合價(常見元素的化合價):

堿金屬元素、Ag、H: 1 F:—1

Ca、Mg、Ba、Zn: 2 Cl:—1, 1, 5, 7

Cu: 1, 2 Fe: 2, 3 O:—2 S:—2, 4, 6

Al: 3 Mn: 2, 4, 6, 7 P:—3, 3, 5 N:—3, 2, 4, 5

2、氧化還原反應

定義:有電子轉移(或者化合價升降)的反應

本質:電子轉移(包括電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價的升降

氧化劑(具有氧化性)——得電子——化合價下降——被還原——還原産物

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失電子——化合價上升——被氧化——氧化産物

口訣:升——失——(被)氧化——還原劑 降——得——(被)還原——氧化劑

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和氧化還原反應關系:

3、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還 原 性 逐 漸 減 弱

4、離子反應

定義:有離子參加的反應

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态下能導電的化合物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态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第一步:寫。寫出化學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拆成離子形式;難溶(如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難電離(H2CO3、H2S、CH3COOH、HClO、H2SO3、NH3·H2O、H2O等),氣體(CO2、SO2、NH3、Cl2、O2、H2等),氧化物(Na2O、MgO、Al2O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前後都有的離子

第四步:查。檢查前後原子個數,電荷是否守恒

離子共存問題判斷:①是否産生沉澱(如:Ba2 和SO42-,Fe2 和OH-);

②是否生成弱電解質(如:NH4 和OH-,H 和CH3COO-)

③是否生成氣體(如:H 和CO32-,H 和SO32-)

④是否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如:H 、NO3-和Fe2 /I-,Fe3 和I-)

5、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化學反應一定伴随着能量變化。

放熱反應: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的反應

常見的放熱反應:燃燒,酸堿中和,活潑金屬與酸發生的置換反應

吸熱反應:反應物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總能量的反應

常見的吸熱反應:Ba(OH)2·8H2O和NH4Cl的反應,灼熱碳和二氧化碳的反應C、CO、H2還原CuO

6、各物理量之間的轉化公式和推論

⑴微粒數目和物質的量:n==N / NA,N==nNA NA——阿伏加德羅常數。

規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數目為一摩爾,約為6.02×1023個,該數目稱為阿伏加德羅常數

⑵物質的量和質量:n==m / M,m==nM

⑶對于氣體,有如下重要公式

a、氣體摩爾體積和物質的量:n==V / Vm,V==nVm 标準狀況下:Vm=22.4L/mol

b、阿伏加德羅定律:同溫同壓下V(A) / V(B) == n(A) / n(B) == N(A) / N(B)

c、氣體密度公式:ρ==M / Vm,ρ1/ρ2==M1 / M2

⑷物質的量濃度與物質的量關系

a、物質的量濃度與物質的量 C==n / V,n==CV b、物質的量濃度與質量分數 C==(1000ρω) / M

7、配置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①計算:固體的質量或稀溶液的體積

②稱量:天平稱量固體,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體(準确量取)

③溶解:在燒杯中用玻璃棒攪拌

④檢漏:檢驗容量瓶是否漏水(兩次)

⑤移液:冷卻到室溫,用玻璃棒将燒杯中的溶液轉移至選定容積的容量瓶中

⑥洗滌:将燒杯、玻璃棒洗滌2—3次,将洗液全部轉移至容量瓶中(少量多次)

⑦定容:加水至葉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線1cm—2cm處時,改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點剛好與刻度線相切

⑧搖勻:反複上下颠倒,搖勻,使得容量瓶中溶液濃度均勻 ⑨裝瓶、貼标簽

必須儀器:天平(稱固體質量),量筒或滴定管(量液體體積),燒杯,玻璃棒,容量瓶(規格),膠頭滴管

8、鈉的原子結構及性質

高中化學必考知識點大彙總(重要知識點大全)3

高中化學必考知識點大彙總(重要知識點大全)4

9、鈉的氧化物比較

高中化學必考知識點大彙總(重要知識點大全)5

10、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比校

高中化學必考知識點大彙總(重要知識點大全)6

高中化學必考知識點大彙總(重要知識點大全)7

11、金屬的通性:導電、導熱性,具有金屬光澤,延展性,一般情況下除Hg外都是固态

12、金屬冶煉的一般原理:①熱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潑金屬,如Hg、Ag

②熱還原法:适用于較活潑金屬,如Fe、Sn、Pb等

③電解法:适用于活潑金屬,如K、Na、Al等(K、Ca、Na、Mg電解氯化物,Al是電解Al2O3)

13、鋁及其化合物

Ⅰ、鋁 ①物理性質:銀白色,較軟的固體,導電、導熱,延展性

點燃

②化學性質:Al—3e-==Al3

a.與非金屬:4Al 3O2==2Al2O3

b、與酸:2Al 6HCl==2AlCl3 3H2↑,2Al 3H2SO4==Al2(SO4)3 3H2↑

常溫常壓下,鋁遇濃硫酸或濃硝酸會發生鈍化,所以可用鋁制容器盛裝濃硫酸或濃硝酸

c、與強堿:2Al 2NaOH 2H2O==2NaAlO2 3H2↑ (2Al 2OH- 2H2O==2AlO2- 3H2↑)

高溫

大多數金屬不與堿反應,但鋁卻可以

d、鋁熱反應2Al Fe2O3===2Fe Al2O3,鋁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可以還原一些金屬氧化物

Ⅱ、鋁的化合物

①Al2O3(典型的兩性氧化物) a、與酸:Al2O3 6H ==2Al3 3H2O b、與堿:Al2O3 2OH-==2AlO2- H2O

②Al(OH)3(典型的兩性氫氧化物):白色不溶于水的膠狀物質,具有吸附作用

a、實驗室制備:AlCl3 3NH3·H2O==Al(OH)3↓ 3NH4Cl,

Al3 3NH3·H2O==Al(OH)3↓ 3NH4

b、與酸、堿反應:與酸 Al(OH)3 3H ==Al3 3H2O

與堿 Al(OH)3 OH-==AlO2- 2H2O

③KAl(SO4)2(硫酸鋁鉀)

KAl(SO4)2·12H2O,十二水和硫酸鋁鉀,俗名:明礬

KAl(SO4)2==K Al3 2SO42-,Al3 會水解:Al3 3H2O Al(OH)3 3H

因為Al(OH)3具有很強的吸附型,所以明礬可以做淨水劑

14、

①物理性質:銀白色光澤,密度大,熔沸點高,延展性,導電導熱性較好,能被磁鐵吸引。

鐵在地殼中的含量僅次于氧、矽、鋁,排第四。

②化學性質

a、與非金屬:Fe S==FeS,3Fe 2O2===Fe3O4,2Fe 3Cl2===2FeCl3

b、與水:3Fe 4H2O(g)===Fe3O4 4H2

c、與酸(非氧化性酸):Fe 2H ==Fe2 H2↑

與氧化性酸,如硝酸、濃硫酸,會被氧化成三價鐵

d、與鹽:如CuCl2、CuSO4等,Fe Cu2 ==Fe2 Cu

Fe2 和Fe3 離子的檢驗:

①溶液是淺綠色的

Fe2 ②與KSCN溶液作用不顯紅色,再滴氯水則變紅

③加NaOH溶液現象:白色 灰綠色 紅褐色

①與無色KSCN溶液作用顯紅色

Fe3 ②溶液顯黃色或棕黃色

③加入NaOH溶液産生紅褐色沉澱

15、矽及其化合物

Ⅰ、矽 矽是一種親氧元素,自然界中總是與氧結合,以熔點很高的氧化物及矽酸鹽的形式存在。矽有晶體和無定型兩種。晶體矽是帶有金屬光澤的灰黑色固體,熔點高、硬度大、有脆性,常溫下不活潑。晶體矽的導電性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是良好的半導體材料,可制成光電池等能源。

Ⅱ、矽的化合物

①二氧化矽

a、物理性質:二氧化矽具有晶體和無定形兩種。熔點高,硬度大。

b、化學性質:酸性氧化物,是H2SiO3的酸酐,但不溶于水

SiO2 CaO===CaSiO3,SiO2 2NaOH==Na2SiO3 H2O,SiO2 4HF==SiF4↑ 2H2O

c、用途:是制造光導纖維德主要原料;石英制作石英玻璃、石英電子表、石英鐘等;水晶常用來制造電子工業的重要部件、光學儀器、工藝品等;石英砂常用作制玻璃和建築材料。

②矽酸鈉:矽酸鈉固體俗稱泡花堿,水溶液俗稱水玻璃,是無色粘稠的液體,常作粘合劑、防腐劑、耐火材料。放置在空氣中會變質:Na2SiO3 CO2 H2O==H2SiO3↓ Na2CO3。實驗室可以用可溶性矽酸鹽與鹽酸反應制備矽酸:Na2SiO3 2HCl==2NaCl H2SiO3↓

③矽酸鹽

a、是構成地殼岩石的主要成分,種類多,結構複雜,常用氧化物的形式來表示組成。其表示方式活潑金屬氧化物·較活潑金屬氧化物·二氧化矽·水。

如:滑石Mg3(Si4O10)(OH)2可表示為3MgO·4SiO2·H2O

b、矽酸鹽工業簡介:以含矽物質為原料,經加工制得矽酸鹽産品的工業成矽酸鹽工業,主要包括陶瓷工業、水泥工業和玻璃工業,其反應包含複雜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水泥的原料是黏土和石灰石;玻璃的原料是純堿、石灰石和石英,成份是Na2SiO3·CaSiO3·4SiO2;陶瓷的原料是黏土。

注意:三大傳統矽酸鹽産品的制備原料中,隻有陶瓷沒有用到石灰石。

16、氯及其化合物

①物理性質:通常是黃綠色、密度比空氣大、有刺激性氣味氣體,能溶于水,有毒。

②化學性質:氯原子易得電子,使活潑的非金屬元素。氯氣與金屬、非金屬等發生氧化還反應,一般作氧化劑。與水、堿溶液則發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既作氧化劑又作還原劑。

拓展1、氯水:氯水為黃綠色,所含Cl2有少量與水反應(Cl2 H2O==HCl HClO),大部分仍以分子形式存在,其主要溶質是Cl2。新制氯水含Cl2、H2O、HClO、H 、Cl-、ClO-、OH-等微粒

拓展2、次氯酸:次氯酸(HClO)是比H2CO3還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分子形式存在。

是一種具有強氧化性(能殺菌、消毒、漂白)的易分解(分解變成HCl和O2)的弱酸。

拓展3、漂白粉:次氯酸鹽比次氯酸穩定,容易保存,工業上以Cl2和石灰乳為原料制取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須和酸(或空氣中CO2)作用産生次氯酸,才能發揮漂白作用。

17、溴、碘的性質和用途

高中化學必考知識點大彙總(重要知識點大全)8

18、二氧化硫

①物理性質:無色,刺激性氣味,氣體,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氣大

②化學性質:

a、酸性氧化物:可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酸——亞硫酸(中強酸):SO2 H2O

H2SO3

可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SO2 2NaOH==Na2SO3 H2O,SO2 Na2SO3 H2O==2NaHSO3

b、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紅溶液褪色,但是是一種暫時性的漂白

c、具有還原性:SO2 Cl2 2H2O==H2SO4 2HCl

18、硫酸

①物理性質:無色、油狀液體,沸點高,密度大,能與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

②化學性質:酸酐是SO3,其在标準狀況下是固态

高中化學必考知識點大彙總(重要知識點大全)9

濃硫酸的三大特性 a、吸水性:b、脫水性:c、強氧化性:

ⅰ、冷的濃硫酸使Fe、Al等金屬表面生成一層緻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鈍化

ⅱ、活潑性在H以後的金屬也能與之反應(Pt、Au除外):Cu 2H2SO4(濃)===CuSO4 SO2↑ 2H2O

ⅲ、與非金屬反應:C 2H2SO4(濃硫酸)===CO2↑ 2SO2↑ 2H2O

ⅳ、與較活潑金屬反應,但不産生H2

③酸雨的形成與防治 pH小于5.6的雨水稱為酸雨,SO2 H2SO3 H2SO4。

在防治時可以開發新能源,對含硫燃料進行脫硫處理,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19、氮及其化合物

Ⅰ、氮氣(N2)

a、物理性質:無色、無味、難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氣,在空氣中體積分數約為78%

b、分子結構:分子式——N2,電子式—— ,結構式——N≡N

c、化學性質:結構決定性質,氮氮三鍵結合非常牢固,難以破壞,所以但其性質非常穩定。

①與H2反應:N2 3H2 高溫高壓催化劑2NH3

②與氧氣反應:N2 O2==2NO(無色、不溶于水的氣體,有毒)

2NO O2===2NO2(紅棕色、刺激性氣味、溶于水氣體,有毒)

3NO2 H2O===2HNO3 NO,所以可以用水除去NO中的NO2

兩條關系式:4NO 3O2 2H2O==4HNO3,4NO2 O2 2H2O==4HNO3

Ⅱ、氨氣(NH3)

a. 物理性質

無色、刺激性氣味,密度小于空氣,極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汽化時吸收大量的熱,所以常用作制冷劑

b、分子結構:分子式——NH3,電子式——

,結構式——H—N—H

c、化學性質

①與水反應:NH3 H2O NH3·H2O(一水合氨) NH4 OH-,所以氨水溶液顯堿性

②與氯化氫反應:NH3 HCl==NH4Cl,現象:産生白煙

d、氨氣制備:原理:铵鹽和堿共熱産生氨氣

方程式:2NH4Cl Ca(OH)2===2NH3↑ 2H2O CaCl2

裝置:和氧氣的制備裝置一樣

收集:向下排空氣法(不能用排水法,因為氨氣極易溶于水)

(注意:收集試管口有一團棉花,防止空氣對流,減緩排氣速度,收集較純淨氨氣)

驗證氨氣是否收集滿: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試管口,若試紙變藍說明收集滿

幹燥:堿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Ⅲ、铵鹽

a、定義:铵根離子(NH4 )和酸根離子(如Cl-、SO42-)形成的化合物,如NH4Cl,NH4HCO3等

b、物理性質:都是晶體,都易溶于水

c、化學性質:

①加熱分解:NH4Cl===NH3↑ HCl↑,NH4HCO3===NH3↑ CO2↑ H2O

②與堿反應:铵鹽與堿共熱可産生刺激性氣味并能使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即氨氣,故可以用來檢驗铵根離子的存在,如:NH4NO3 NaOH===NH3↑ H2O NaCl,,

離子方程式為:NH4 OH-===NH3↑ H2O,是實驗室檢驗铵根離子的原理。

d、NH4 的檢驗:NH4 OH-===NH3↑ H2O。操作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

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試管口,觀察是否變藍,如若變藍則說明有铵根離子的存在。

20、硝酸

①物理性質:無色、易揮發、刺激性氣味的液體。

②化學性質:

a、酸的通性:和堿,和堿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b、不穩定性:4HNO3=== 4NO2↑ 2H2O O2↑,

由于HNO3分解産生的NO2溶于水,所以久置的硝酸會顯黃色,隻需向其中通入空氣即可消除黃色

c、強氧化性:ⅰ、與金屬反應:3Cu 8HNO3(稀)===3Cu(NO3)2 2NO↑ 4H2O

Cu 4HNO3(濃)===Cu(NO3)2 2NO2↑ 2H2O

常溫下Al、Fe遇濃硝酸會發生鈍化,所以可以用鋁制或鐵制的容器儲存濃硝酸

ⅱ、與非金屬反應:C 4HNO3(濃)===CO2↑ 4NO2↑ 2H2O

d、王水:濃鹽酸和濃硝酸按照體積比3:1混合而成,可溶解不能溶解在硝酸中的金屬Pt、Au等

21、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①原子組成:

原子核 中子 原子不帶電:中子不帶電,質子帶正電荷,電子帶負電荷

原子組成 質子 質子數==原子序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核外電子 相對原子質量==質量數

②原子表示方法

A:質量數 Z:質子數 N:中子數 A=Z N

決定元素種類的因素是質子數多少,确定了質子數就可以确定它是什麼元素

③同位素: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互稱為同位素,如:16O和18O,12C和14C,35Cl和37Cl

⑤1—18号元素(請按下圖表示記憶)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⑥元素周期表結構

短周期(第1、2、3周期,元素種類分别為2、8、8)

元 周期(7個橫行) 長周期(第4、5、6周期,元素種類分别為18、18、32)

素 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元素種類為26,若排滿為32)

周 主族(7個)(ⅠA—ⅦA)

期 族(18個縱行,16個族) 副族(7個)(ⅠB—ⅦB)

表 0族(稀有氣體族:He、Ne、Ar、Kr、Xe、Rn)

Ⅷ族(3列)

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數==電子層數,主族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最高正化合價

⑧元素周期律:

從左到右:原子序數逐漸增加,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金屬性逐漸減弱)

從上到下:原子序數逐漸增加,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判斷金屬性強弱的四條依據:判斷非金屬性強弱的三條依據:

⑨化學鍵:原子之間強烈的相互作用

共價鍵:原子之間通過共用電子對的形式形成的化學鍵,一般由非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間形成。

離子鍵:原子之間通過得失電子形成的化學鍵,一般由活潑的金屬(ⅠA、ⅡA)與活潑的非金屬元素(ⅥA、ⅦA)間形成,如:NaCl,MgO,KOH,Na2O2,NaNO3中存在離子鍵

注:有NH4 離子的一定是形成了離子鍵;AlCl3中沒有離子鍵,是典型的共價鍵

共價化合物:僅僅由共價鍵形成的化合物,如:HCl,H2SO4,CO2,H2O等

離子化合物:存在離子鍵的化合物,如:NaCl,Mg(NO3)2,KBr,NaOH,NH4Cl

22、化學反應速率

①定義:單位時間内反應物濃度的減少量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量,v==△C/△t

②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濃度:濃度增大,速率增大

溫度:溫度升高,速率增大

壓強:壓強增大,速率增大(僅對氣體參加的反應有影響)

催化劑: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其他:反應物顆粒大小,溶劑的性質

23、原電池

負極(Zn):Zn—2e-==Zn2

正極(Cu):2H 2e-==H2↑

①定義:将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24、

①有機物 a、概念:含碳的化合物,除CO、CO2、碳酸鹽等無機物外

④同分異構現象:分子式相同,但結構不同的現象,稱之為同分異構現象

同分異構體:具有同分異構現象的物質之間稱為同分異構體

高中化學必考知識點大彙總(重要知識點大全)10

高中化學必考知識點大彙總(重要知識點大全)11

注:取代反應——有機物分子中一個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代替的反應:有上有下

加成反應——有機物分子中不飽和鍵(雙鍵或三鍵)兩端原子與其他原子直接相連的反應:隻上不下

芳香烴——含有一個或多個苯環的烴稱為芳香烴。苯是最簡單的芳香烴(易取代,難加成)。

25、烴的衍生物

①乙醇:a、物理性質:無色,有特殊氣味,易揮發的液體,可和水以任意比互溶,良好的溶劑

b、分子結構:分子式——C2H6O,結構簡式——CH3CH2OH或C2H5OH,官能團——羟基,—OH

c、化學性質:ⅰ、與活潑金屬(Na)反應:2CH3CH2OH 2Na 2CH3CH2ONa H2↑

ⅱ、氧化反應:燃燒:C2H5OH 3O2 2CO2 3H2O

催化氧化:2CH3CH2OH O2 2CH3CHO 2H2O

ⅲ、酯化反應:CH3COOH CH3CH2OH CH3COOCH2CH3 H2O

d、乙醇的用途:燃料,醫用消毒(體積分數75%),有機溶劑,造酒

②乙酸

a、物理性質: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液體,易溶于水和乙醇。純淨的乙酸稱為冰醋酸。

b、分子結構:分子式——C2H4O2,結構簡式——CH3COOH,官能團——羧基,—COOH

c、化學性質:ⅰ、酸性(具備酸的通性):比碳酸酸性強

2CH3COOH Na2CO3=2CH3COONa H2O CO2, CH3COOH NaOH=CH3COONa H2O

ⅱ、酯化反應(用飽和Na2CO3溶液來吸收,3個作用)

d、乙酸的用途:食醋的成分(3%—5%)

③酯:a、物理性質:密度小于水,難溶于水。低級酯具有特殊的香味。

b、化學性質:水解反應

ⅰ、酸性條件下水解:CH3COOCH2CH3 H2O CH3COOH CH3CH2OH

ⅱ、堿性條件下水解:CH3COOCH2CH3 NaOH CH3COONa CH3CH2OH

26、煤、石油、天然氣

①煤:由有機物和少量無機物組成的複雜混合物,可通過幹餾、氣化和液化進行綜合利用

蒸餾:利用物質沸點(相差在20℃以上)的差異将物質進行分離,物理變化,産物為純淨物

分餾:利用物質沸點(相差在5℃以内)的差異将物質分離,物理變化,産物為混合物

幹餾:隔絕空氣條件下對物質進行強熱使其發生分解,化學變化

②天然氣:主要成份是CH4,重要的化石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加熱分解制炭黑和H2)

③石油:多種碳氫化合物(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可通過分餾、裂化、裂解、催化重整進行綜合利用

27、常見物質或離子的檢驗方法

高中化學必考知識點大彙總(重要知識點大全)12

CO2 與SO2的異同點比較:

高中化學必考知識點大彙總(重要知識點大全)13

高中化學必考知識點大彙總(重要知識點大全)14

高中化學必考知識點大彙總(重要知識點大全)15

氫離子(H ) ①能使紫色石蕊試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試液變為紅色。

鉀離子(K )鈉離子(Na )

①用焰色反應來檢驗時,它們的火焰分别呈淺紫色、黃色(通過藍色钴玻璃片)。

鋇離子(Ba2 ) 加入過量稀硝酸酸化溶液,然後加入稀硫酸,産生沉澱說明含有鋇離子

鎂離子(Mg2 ) 加入NaOH溶液反應生成白色Mg(OH)2沉澱,該沉澱能溶于NH4Cl溶液。

鋁離子(Al3 ) 能與适量的NaOH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氫氧化鋁絮狀沉澱,該沉澱能溶于過量的NaOH溶液。

銀離子(Ag )加入鹽酸,生成白色沉澱,沉澱不溶于稀硝酸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

铵根離子(NH4 )加入NaOH溶液,并加熱,放出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NH3)。

亞鐵離子(Fe2 )

1.與少量NaOH溶液反應,先生成白色氫氧化亞鐵沉澱,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後變成紅褐色氫氧化鐵沉澱。

2.向亞鐵鹽的溶液裡加入KSCN溶液,不顯紅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後,立即顯紅色。2Fe2 Cl2=2Fe3 2Cl-

鐵離子(Fe3 )

①與 KSCN溶液反應,變成血紅色 Fe(SCN)3溶液

②與 NaOH溶液反應,生成紅褐色Fe(OH)3沉澱。

銅離子(Cu2 )

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藍色的Cu(OH)2沉澱,加熱後可轉變為黑色的CuO沉澱。

重要的陰離子的檢驗

氫氧根離子(OH-) 使無色酚酞變為紅色

氯離子(Cl-) 加入硝酸酸化過的硝酸銀溶液,沉澱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溴離子(Br-) 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淡黃色AgBr沉澱,不溶于稀硝酸。

碘離子

1.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黃色AgI沉澱,不溶于稀硝酸

2.能與氯水反應,生成I2,使澱粉溶液變藍。

硫酸根離子(SO4 2-) 加入鹽酸酸化過的BaCl2溶液,有沉澱生成

亞硫酸根離子(SO3 2-)

濃溶液能與強酸反應,産生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二氧化硫),該氣體能使品紅溶液褪色。能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白色BaSO3沉澱,該沉澱溶于鹽酸,生成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二氧化硫)。

碳酸根離子(CO3 2-)

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白色的BaCO3沉澱,該沉澱溶于硝酸(或鹽酸),生成無色無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CO2氣體。

硝酸根離子(NO3-) 濃溶液或晶體中加入銅片、濃硫酸加熱,放出紅棕色氣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