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臨摹

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臨摹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2 19:41:04

以下内容選自中讀專欄《韓昇 • 中華瑰寶東渡史》,歡迎掃描文末二維碼關注!

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臨摹(臨摹王羲之書法是高貴的時尚)1

文/韓昇

日本奈良時代以來,臨摹王羲之書法在日本成為高貴的時尚,從皇室到各大貴族能夠收藏王羲之真迹則足以傲視其他收藏。

收藏最多的首推日本皇室,從光明皇後捐獻給正倉院的《屏風花氈等帳》和《大小王真迹帳》可知,她分兩次捐獻了多件王羲之和王獻之的真迹。

正倉院堪稱世界上收藏品保存時間最長也最好的庫房。當年光明皇後捐贈的物品,乃至東大寺收藏的珍貴器物大多完好保存至今。那麼這幾件王羲之真迹的情況如何呢?

2006年3月12日至4月24日,上海博物館聯合日本幾家最重要的收藏機構舉辦了中日書法珍品展,其中引起舉世矚目的首先是日本收藏的幾件王羲之和王獻之的書帖,這是第一次出國展覽。

世界上王羲之傳世作品,年代最早的幾件都在日本,彌足珍貴。這些珍品即使在日本也不輕易展出,愛好者難得一睹真容。

其次目前學界認定的王羲之作品僅存二十多幅。這次展出的《喪亂帖》、《孔侍中帖》、《妹至帖》和《定武蘭庭序》(吳炳本)、《十七帖》以及唐代懷仁《集王聖教序》。一個展覽能夠集中如此多件且全為傳世精品,号稱空前。

所以在這四十幾天的展覽期間,人們天天彙聚到上海博物館,排長隊等候參觀。館内也是人頭攢動,好不容易能夠擠到櫥窗前面觀賞片刻。觀衆的熱情之高可見王羲之的影響之大。

展覽期間,我多次進入館内參觀,仔細辨認。《喪亂帖》是一千三百多年後首次回國省親,而且僅僅在展覽會的前半場展出十一天。

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臨摹(臨摹王羲之書法是高貴的時尚)2

▲《喪亂帖》拓本

這件書帖是目前存世的王羲之書籍中最好的一幅,由日本宮内廳收藏,在日本也隻公開展出過兩次。在國外展出,這是第一次,真可以說是千年等一回。至于何時還能再見,實在是不敢奢望。

《喪亂帖》的紙縫間嵌着三方“延曆勅定”朱文印記。延曆是日本桓武天皇的年号,他生于公元的737年,死于806年。從781年4月30日到806年在位,是日本第五十代天皇。

桓武天皇做的一件事情讓他聞名海外,至今還經常被提起,那就是在公元794年把日本的首都從位于奈良的平城京搬到了京都,模仿唐朝長安和洛陽兩京進行規劃設計,從此成為日本的千年古都。

直到1868年日本發生明治維新,把首都遷到東京為止。“延曆勅定”的朱印顯示,桓武天皇喜愛這件藏品,把玩觀賞。此後一直珍藏在皇宮裡面,現在也是由宮内廳三之丸尚藏館保管。

這些記錄顯示其傳承曆史,清楚可靠。那麼它什麼時候進入宮中的呢?上一講我曾經介紹過,目前可以查到的曆史記載,鑒真大和尚帶往日本的王羲之、王獻之書帖應該年代最早、品級最高。

所以研究者大多認為,宮内保存的王羲之書帖是鑒真大和尚傳來的。和鑒真大和尚同時的光明皇後,把自己和聖武天皇喜愛的王羲之、王獻之書帖捐藏于正倉院。

正倉院藏品保管十分嚴格,每一件藏品出入庫房都有記錄,從這裡可以查到大小王真迹最後一位借閱者就是桓武天皇,後面沒有見到他歸還。因此現在這件《喪亂帖》,會不會就是失落千年的王羲之真迹呢?

《喪亂帖》和《孔侍中帖》

所幸光明皇後捐藏時留下了清楚的品目記錄——《大小王真迹賬》。根據其描述,光明皇後所捐的書帖的形制為黃半紙,有大王書九行七十七字;背面小王書十行九十九字。《喪亂帖》是八行六十二字,顯然不符合,因此這一件肯定不是大小王真迹。

桓武天皇同樣是王羲之迷,他臨摹的書帖一定是傳承有序的珍品。在光明皇後捐藏目錄《國家珍寶帳》上查到了《晉右将軍王羲之草書二十卷》的記錄,這就同《喪亂帖》對得起來。

據此判定這件《喪亂帖》傳入日本的年代,最晚不會在聖武天皇駕崩的729年,屬于王羲之書帖中年代最早也最珍貴的傳世藏品。

《喪亂帖》寫于鮮卑慕容俊進攻青州,王羲之先人墳墓慘遭荼毒。消息傳來,王羲之肝腸寸斷,悲憤卻無可奈何,揮筆寫下此帖。

王羲之書法的至善之作《蘭亭序》和此件《喪亂帖》都是情之所至而催生出來的作品。前者微醺陶然,後者悲傷激憤,留下情感和藝術渾然一體的曠世絕筆。

王羲之書帖中還有一件嵌有“延曆勅定”朱印,同樣和桓武天皇有關。年代可以追溯到八世紀,和《喪亂帖》堪稱雙筆的書帖——《孔侍中帖》。

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臨摹(臨摹王羲之書法是高貴的時尚)3

▲《孔侍中帖》拓本

它和《頻有哀禍帖》、《憂懸帖》合裝,前後一紙九行二十五字,縱24.8厘米,寬41.8厘米,中央紙縫嵌有“延曆勅定”朱文印記三方。

據此推測,《孔侍中帖》和前述《喪亂帖》都是正倉院《國家珍寶帳》所錄《晉右将軍王羲之草書二十卷》中的一部分。孔侍中帖原為手卷,1941年改為軸裝,收藏于日本前田育德會。

書法研究者考證,王羲之書寫本帖時,年齡三十二歲,屬于盛年之作。筆畫體态豐腴雍容、多力豐健,顯現了中和之美。

經查考收藏經過,可以知道這件書帖在近代已經出現于民間。明治年間,東京上野的古書店出售《頻有哀禍帖》,被岡田信之和他的兒子岡田正之獲得。岡田信之生卒年為1825年到1885年,以後經過岡田正之的兒子岡田震之手,在1927年被前田侯爵收購。1941年将手卷改裱而成軸裝。

收藏《頻有哀禍帖》的日本前田育德會位于日本東京都目黑區,也稱尊經閣文庫,主要收藏中日兩國的古文書和古代工藝美術品。

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臨摹(臨摹王羲之書法是高貴的時尚)4

▲《頻有哀禍帖》拓本

前田家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加賀藩之祖,在今日日本石川縣一帶,是日本海沿岸的藩國。第一代藩主前田利家追随織田信長,擅長使槍,骁勇善戰,屢次立下戰功,後來受到織田信長異母弟的羞辱。激憤之下,将其斬決。

要不是織田信長手下主要将領反複求情,前田利家早已成了刀下鬼。他逃得一死,卻被放逐,流浪在熱田神宮,靠神社一點稀粥度日。

熱田神社收藏圖書甚多,其中有當時上層武士必讀的《史記》等書,前田利家在這裡靜下心來認真閱讀,從此脫胎換骨,從憤青變成了成熟的武士。

這一點不僅對他本人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他從孔勇好武的武士轉變成胸懷韬略的将軍,帶來了其後家族風氣的轉變。

前田家族與前田育德會

前田利家因為戰功顯赫,而且在曆次政治變亂的時候都站對了邊,終于被封為加賀藩主,成為一方大名。但是戰國大名起起伏伏,能夠維持下來,甚至發揚光大的,實在不容易,而前田家就是其中之一。

從第三代藩主前田利常以後,幾代藩主都熱心學習文化,喜好收集圖書、文物,不餘遺力收購中國和日本的古本、抄本、珍本典籍。

而且他們還碰到了難得一遇的機會,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掠奪了大量書籍上本,流出市面。前田家積極搜求、善加收藏,形成前田家收藏兼具日本、中國和朝鮮三國文獻的特色。

第五代藩主前田綱紀,生卒年在1643年到1724年,此人古學素養甚好,具有學術眼光。他曾立一屏風對收藏的圖書、文獻、文物進行分類,自創目錄。

比如圖書分“古筆書”、“古書”、“金箧異書”等名目,古文書分“古迹文征”、“事林明證”等名目,器物則總稱《百工比照》,下面分“族旗”、“甲宵”、“羽織”、“馬”、“金具”等二十多種類别,這就是有名的“燕間總目屏風”。

前田綱紀還編寫了《桑華書記》,桑意思為扶桑,指的是日本;華即是中華。這本目錄登錄了他家藏的圖書,是日本一種比較早的私家目錄學著述。前田綱吉把他的藏書稱為“尊經閣藏書”,構成主幹,以後不斷擴充、發展。

到日本明治時期,前田氏把藏書的地方定名為“尊經閣文庫”。1926年前田氏設立育德财團,進行所藏珍稀圖書的影印複制工作。1949年改稱為“前田育德會”。

前田育德會作為尊經閣文庫的法人,經營和掌管文庫,所以他的門牌并列着“前田育德會”、“尊經閣文庫”兩個名稱。從舞刀弄槍的武士到重金收藏、王羲之《孔侍中帖》,前後的變化不可謂不大。

追溯《孔侍中帖》的收藏經過,可以看到前田育德會的發展經曆,它折射出日本近世武士階層在社會變遷中的轉型。尤其是在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中适應時代潮流的重生。下一講,我将接着介紹日本收藏的中國古籍珍本及其收藏機構。

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臨摹(臨摹王羲之書法是高貴的時尚)5

我們一直都有一個認知:日本文化的根基源自中國。自唐朝以來,日本就開始了孜孜不倦的“文化搬運工程”,而其中的頂級之物,則被代代相傳。

這一次,我們從長安走到京都,跨越2000年、3000公裡,以6個必去的日本博物館、遺迹、100 文物為點,串聯到【曆史、文化、文物鑒賞、美學等】方面,帶你尋找中國古代輝煌的文明。

主講人:韓昇,複旦大學曆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人

如果你想通過日本文化了解中華文明,對文物收藏及其背後故事感興趣,有計劃赴日旅行并想走文旅路線,對日本文化和曆史感興趣,那麼,歡迎掃碼試聽中讀專欄《韓昇 • 中華瑰寶東渡史》

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臨摹(臨摹王羲之書法是高貴的時尚)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