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挖出合葬的墓地

挖出合葬的墓地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06:53:22

九部門發文鼓勵家庭成員合葬等生态安葬方式

記者調查了解到現有墓穴僅夠放兩個骨灰盒 想要家庭合葬隻能“分層深埋”

挖出合葬的墓地(墓穴僅夠埋兩人骨灰)1

美編王麗娜/制圖

樹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民政部等九部門昨日聯合發布《關于推行節地生态安葬的指導意見》,鼓勵和引導人們采用上述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提出鼓勵家庭成員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單個墓位使用率,倡導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

據介紹,這是國家在殡葬領域推進生态文明建設的首個專門性文件。

民政部指出,節地生态安葬工作仍存在設施供給不足,激勵引導和規範管理的制度機制不完善,群衆對節地生态安葬的接受程度不高,亂埋亂葬、骨灰裝棺再葬、墓位面積超标、過度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問題,與綠色發展理念不相符合。

對此,意見明确,将着力推行節地生态葬式葬法改革,加強節地生态安葬設施建設,提高節地生态安葬服務水平,培育現代殡葬文化。到“十三五”末,在鞏固和提高全國年均火化率的基礎上,較大幅度提高節地生态安葬比例,建成一批具有示範效應的節地生态安葬設施,初步形成覆蓋城鄉的節地生态安葬公共服務網絡,全面實行獎補激勵政策。

民政部表示,将通過鼓勵和引導的方式,讓群衆逐步接受節地生态安葬理念,支持和選擇節地生态安葬方式。如在火葬區,推廣骨灰植樹、植花、植草和骨灰立體安葬等方式,倡導選擇節地型墓位和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在土葬改革區,倡導選擇節地型遺體墓位以及遺體深埋、不留墳頭或以樹代碑。同時,還尊重少數民族喪葬習俗,鼓勵和支持選擇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符合節地生态要求的葬式葬法。

為吸引群衆選擇節地生态安葬,意見要求有條件的地方建立獎補制度,把不占或少占地的生态葬式葬法納入獎補範圍;鼓勵探索建立環保殡葬用品補貼制度。通過建設城鎮公益性公墓、按比例配建節地生态安葬區域等方式,增強節地生态安葬服務供給能力。

新華社

調查

昆明人對家庭成員合葬、不留骨灰的安葬方式接受度如何?目前在昆明可否實現家庭成員合葬?帶着這些問題,昨日記者先後走訪了市民政局、金寶山藝術園林、觀音山公墓、龍寶山華夏公墓、青龍陵園等。昆明市民政局殡葬管理處處長蔣世富認為,推行節地生态葬,首先應采取鼓勵和引導方式,讓群衆逐步接受理念,最重要的是制定激勵獎勵政策,建立獎補激勵機制。

合葬

問題

墓穴小 大于2個骨灰盒擺不下

業内人士稱隻能對墓穴“分層”

昨日,記者走訪金寶山藝術園林、觀音山公墓、龍寶山華夏公墓、青龍陵園等公墓,發現墓葬仍為市民主流殡葬選擇,且其中近九成都是雙人合葬墓。

“我們的墓葬在設計時都是按照雙人墓設計的,雙人墓和單人墓的價格是一緻的,依據位置和石材不同,價格從1萬元到4萬元不等。”觀音山公墓主任張豔紅介紹,在這個公墓裡,100%都是雙人墓葬,“但可依據客戶需求改為單人墓。龍寶山公墓也同樣100%都是雙人墓,價格是一樣的,後去世的隻需繳納工時費就行了。”

那麼,在昆明實施家庭成員合葬是否有可行性?按照現有的墓穴規格,想要兩人以上的家庭成員合葬一穴的話,答案是否定的。

按照國家1997年出台的《殡葬管理條例》規定,墓葬占地面積不超過一平米,但這并不意味着墓穴面積實打實就有一平米。“現在普遍的骨灰盒尺寸為35cm×25cm×35cm,而墓穴的一般面積是50cm×60cm或者40cm×60cm,放兩個有時候都有點擠,不可能放下更多。”張豔紅表示。

在金寶山藝術園林,無論是傳統墓葬還是生态葬,要合葬兩人以上,依舊面臨着墓穴面積不夠的問題,“草坪葬的墓穴尺寸為70cm×90cm,墓葬的墓穴稍微大一些,但要擺兩個以上骨灰盒,難度大。”金寶山藝術園林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趙六壽介紹,“國家隻對墓葬占地面積進行規定,但骨灰盒并沒有一個規範尺寸,在實際工作中,有些超大号骨灰盒要實現兩人合葬都有難度。”

除墓穴大小,需要考慮的還有墓碑大小、骨灰盒安置等實際問題。“中國人下葬之後,子女或親戚都會為其刻碑,并記上立碑者姓名,以表示這個世界上還留有後人。如果合葬數比較多,超過兩個人,碑石面積需要擴大、立碑者名字需要更改。這在後續的工作中都會帶來大量操作性問題。”晉甯晉福古園劉姓負責人表示。

昆明市殡儀館館長瞿勤表示:“家庭成員采用合葬,我們也考慮過在設計上如何讓墓穴往深處走,人可以直接進到墓穴,地下進行分層,但在防水處理上存在困難,另外,還要看老百姓能否接受。”

昆明青龍藝術陵園總經理許廣林也認為,家庭成員采用合葬提高單個墓位使用率,隻有進行分層深埋,還有就是縮小骨灰盒的尺寸,或者将家庭成員安葬在一個區域。

觀念

問題

“後來者”如何不打擾先人?

有市民建議墓葬形式“網格化”

那麼,除了客觀條件有待解決外,昆明人對于“家庭成員合葬”又有怎樣的看法呢?

“合葬在一起的話,不知道後來人是什麼想法,願不願意合葬?如果臨時要合葬,是不是需要動先人的骨灰盒?如果留出位置來,可後人又不願合葬了,不是也浪費土地資源?”“如果合葬,骨灰盒該怎麼放置?墓穴面積會不會擴大?”針對“家庭成員合葬”這一問題,昨日記者采訪的許多昆明市民抛出了自己的疑問。

“一家人合葬在一起其實挺好的,在另一個世界也能實現團圓。但在墓葬形式上可能得改一下,比如網格化,把一個墓穴分格成四格,這樣後來者就不會打擾到先人了。”市民安燕說。

不過,也有市民表示,不太能理解家庭成員合葬的概念。“如果說是一個家庭合葬在一塊墓區不同的墓穴,我就比較能接受,畢竟家庭感很強。但如果是合葬在一個墓穴的話,我就比較難接受了,一是骨灰盒不好排放,二來如果合葬的話,後來的子孫肯定會打擾到先人,這也不太好。而且按照中國的倫理,夫妻合葬可以接受,但一大家子合葬在一起好像沒有這種先例。”市民趙磊說,今年43歲的他,随着父母逐漸老去,也開始考慮他們的“身後事”。

網友“回廊的微風”說,甲死了,可以有兒女祭奠,兒女死了,有孫子輩掃墓,但孫子輩死了呢?誰維護甲的墓?更别說曾孫子輩的,我都沒見過我太爺爺的墳。古人的解決之道是家族墓地,但現在公墓都是碎片化分布的,所以家族成員合用一墓,有合理性。至少夫妻合墓、父母子女合墓并非不可,除非家族成員關系不好。

石林縣大可鄉民政助理員李家忠說,家庭成員合葬可以有效節約土地,過去在農村非火化區,死者以土葬為主,每個棺木平均消耗木材1立方米、占用15平方米土地,村民往往要用半畝水田換取七八平米的墓地,造成死人與活人争地。

骨灰

問題

可降解容器貴 很難買到

即使願意不留骨灰 往哪撒呢?

《指導意見》倡導推廣骨灰植樹、植花、植草等生态葬式,使用可降解容器或直接将骨灰藏納土中,不設硬質墓穴和墓碑。倡導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這些方式在昆明的可推行度有多高呢?

“采用可降解容器裝骨灰,随着時間流逝,可以真正做到‘葉落歸根’,但在昆明目前市場上,要買到這樣的可降解容器并不容易,而且價格是一般骨灰盒的10倍—20倍。做工也不一定能滿足消費需要有的吉祥寓意。”晉福古園負責人介紹。

記者采訪發現,随着觀念轉變,有部分昆明人接受了不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市民王女士患子宮癌,并廣泛轉移至肝、膽、胰腺、肺等多個髒器。她希望死後不留骨灰,但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你總要給家人留下一個念想,讓親人有個感情寄托的地方。”妹妹勸說道。最終,王女士妥協了,同意買一塊墓地。

而在80後的昆明人中,也有許多人願意選擇無骨灰安葬形式,認為這樣的安葬形式是“從泥中來,回到泥中去”,要對這世界行使最後一份潇灑、自由的權利。

但由于昆明還未劃定特定區域以及家人觀念阻礙,實行起來,這一安葬方式仍有諸多困難。昆明一位老幹部死後希望能将骨灰撒入大海,但苦于昆明目前沒有具體劃定的場所,投入江河又擔心造成污染,他希望政府能劃定特定區域,讓選擇骨灰撒海的市民,能如願以償。

可行

方式

想要多位家庭成員合葬

遇冷的生态葬最可行

“在具體文件出台以前,昆明人要想實現2個成員以上的家庭合葬,鮮花葬是最合适的葬式。”趙六壽介紹。

在金寶山的鮮花葬區,記者發現這裡沒有墓碑,隻在兩個花壇中間立有“流芳碑”,上記逝者姓名。而逝者的骨灰就安置在花壇裡,上面栽種着鮮花。“采用鮮花葬的話,如果要家庭成員合葬,後人心理上不會産生副作用,下葬後來人并不會影響到先人。”趙六壽介紹。

業内人士分析,國家鼓勵家庭成員合葬,其目的是推行節地生态安葬。但生态葬在昆明卻是頻頻遇冷,仍面臨“叫好不叫座”,陷入“推廣難”境地。蔣世富介紹,昆明市2008年就開始推行生态葬,目前全市幾乎所有公墓都開展了樹葬、鮮花葬、草坪葬、壁葬、塔葬等生态葬式,但節地生态安葬率僅占20%。據了解,昆明市的行情是,一個公墓墓位均價在2.5萬元左右,生态墓位僅需幾百元至上千元。但價格優勢并沒有讓生态葬“熱起來”。許廣林介紹:“我們的墓位在幾千元至4.5萬元不等。花壇葬680元一個,樹葬300元左右,但從2013年開園至今,402位草坪葬、612位樹葬、1萬餘尊塔葬沒有一個售出,222位花壇葬也隻售出了10多個。”而在金寶山、觀音山公墓等地,生态葬接受者也很少。

“相較于傳統墓葬,生态葬要節約7成左右土地,價格也便宜得多。比如塔葬的價格約為2800元,而傳統墓葬的價格至少3萬元,即便如此,也隻有很少一部分人選擇塔葬。”趙六壽介紹。

為了推廣生态葬,晉福古園今年還準備捐贈600個壁葬葬位:“我們之前推出了生态葬全免的活動,用地、骨灰盒包括家屬往來交通都免費,可盡管這樣,也還是沒人‘買單’。”晉甯晉福古園負責人介紹。

記者李雙雙 李丹丹報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