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作者:李大奎
小學語文課本收錄有一篇文章,叫《少年閏土》,節選自大文豪魯迅筆下有名的短篇小說《故鄉》。在文中,少年閏土聰明能幹、活潑可愛,與年齡相仿的少東家"我"建立了深厚的發小情誼。
那,閏土這位追風的陽光少年,原型是誰,後來又怎麼樣了?
一、閏土的原型是章閏水
原來少年閏土确有其人,他的原型就是給魯迅家打短工的章福慶的兒子章閏水。
出生于士大夫家庭的魯迅,年少時家境雖因祖父周福清被牽連的"科舉舞弊案"影響而導緻沒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算大戶人家,家務繁忙的時候還是請得起短工來幫忙打理。
有一年,魯迅家舉辦盛大的祭祀活動,便請來章閏水的父親負責看管祭器。那時,章家與魯迅家頗有淵源,兩家雖是主仆關系,但處得挺好。章閏水的父親章福慶還是手藝不錯的竹匠,家境也還過得去。
所不同的是,章閏水的父親是農民,與魯迅的父親周伯宜社會地位不同,也就決定了兩家階層的不同。
但年少的章閏水随父親到魯迅家的時候,并沒有這樣等級森嚴的階層意識,與魯迅第一次見面之後,兩個年齡相仿不谙世事的少年一見如故,從而結下令人難忘而又萬分感慨的發小情誼。
節選自《故鄉》的《少年閏土》即是魯迅棄醫從文後觸景生情之下信筆所就,着力以章閏水為原型,勾畫了來自故鄉的"閏土"這一刻骨銘心的人物典型形象,字裡行間透着濃濃的感懷之情。
(魯迅留學日本時的照片)
二、章閏水與魯迅的三次見面章閏水與魯迅第一次見面的情形,便是《少年閏土》中描繪的那樣:一位意氣風發的陽光少年,脖子上挂着銀圈,見着年齡小兩歲的魯迅後,早忘了父親"要叫少爺"的囑咐,而是甜甜的答應魯迅稱呼的"閏土哥"。
這位不谙世事的章閏水,很快就與魯迅成了無憂無慮的兒時玩伴,魯迅陪他在紹興城裡到處逛、到處看,看到什麼都好奇、新鮮,還不時繪聲繪色地給魯迅講鄉下好玩的故事,教魯迅如何在雪地裡捕鳥,且熱情善良地邀請魯迅去他家玩,說他們那裡渴了的路人去摘地裡的瓜并不算偷。
由此,少年閏土便與魯迅結下最純真的兒時友誼。後來還托父親送給魯迅一包很好看的貝殼和幾隻很好看的羽毛,讓魯迅高興不已。
第二次見面則是魯迅17歲去南京礦路學堂念書回來後的假期,原本也有讀書夢的章閏水,隻因父親突然病故而夢想破滅,不得不受生活所迫從此挑起家中擔子,一心務農。
章閏水聽說魯迅念書回來後,便獨自趕到紹興城與魯迅一道玩耍。隻是,這次見面後,二人因為各自的人生方向發生了改變,也就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少有交集地負重前行,聯系幾乎中斷。
第三次見面便是20年後的1919年,這次重逢是魯迅特意安排的。因那年冬天,走上文壇之路的魯迅回老家變賣家産,打算在北京八道灣購置新居,聽母親說人到中年的章閏水已不複當年過得很不好,便有心請他來,挑一些适用的物件補貼家用。
三、人到中年的章閏水變成了衰老的莊稼漢
原來陽光少年章閏水在務農的過程中,由于受饑荒、匪兵壓榨的影響以及在繁多的苛捐雜稅的盤剝下,中年不到便已變得麻木、呆滞,逐漸成為被歲月摧殘而畏手畏腳、衰老木讷的莊稼漢,兒時圓潤的紫臉早已黯淡灰黃,皺紋深深。
這次重逢,章閏水帶了自家孩子,見上魯迅後忙喊"老爺",還要孩子給魯迅打躬磕頭。他在挑選物件時,也隻挑了幾幅桌椅闆凳,着重要了祭祀用的香爐和爐台。
章閏水這般天淵之别的變化,讓受到新思想熏陶的魯迅刺痛不已。歲月帶來的階層隔閡和時代滄桑,讓人無奈其何,有什麼辦法呢。
就這樣,兩位兒時無憂無慮的少年,便因條件不同,生活的環境不一樣,便在漸行漸遠的各自奔跑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不過,不再見多識廣、不再意氣風發的章閏水還是看重兒時情誼,他後來病危時仍不忘吩咐孩子:"想辦法給周先生帶一些幹青豆去,他是一個好人。"
隻可惜,章閏水最終因無錢醫治而撒手人寰,離世時僅57歲。還算幸運的是,他的兒子章貴後來工作于紹興的魯迅紀念館,1982年還提為副館長,1993年退休,其子女也過上了幸福的普通生活。
綜上而言:我們耳熟能詳的"少年閏土"可謂不幸也幸,更留下令人難以忘懷的時代印痕,是為歎。
(老年閏土的影視形象)
【作者簡介】李大奎,七0後,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與曆史愛好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