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座城市裡,都有或大或小的菜市場,逛菜場成了一種融入到中國人血液裡的習慣。推着小車,人們三三兩兩就近去菜市場買菜,不緊不慢,悠然自得。一隻籃子,裡面青菜、蘿蔔、西紅柿、黃瓜,一條魚或一刀肉由一根棕樹葉拴着,挂在籃邊,就是一幅安詳、豐盛的靜物畫。
然而在天津,卻有一個人把這再尋常不過的菜市場玩出了新花樣。很多人甯可多走10裡路,也要每天到這裡來買菜,生意十分火爆,他自己更是靠經營菜市場賺到了億萬身家,這菜場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呢?
我要讓自己的菜市場獨具一格
王樂然曾經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國企職工,20多歲時辭職創業,從擺小攤開餐館開始慢慢闖蕩。2004年王樂然得到一個消息,政府要清除占路市場,把菜市場退路進廳。這個機會不能錯過,王樂然立即在天津市河西區建設了一個封閉菜市場。可菜場才剛剛建好,問題就随之而來了。
菜市場一排排長條形攤位,讓顧客更喜歡去入口或拐角位置買東西;而中間的商戶因為被其它攤位阻擋,接觸顧客的機會減少,生意就很冷清。其實,同一個市場裡生意冷熱不均的現象在菜市場行業都很普遍,是一個很多人都知道卻極少有人能解決的問題,但王樂然決定要讓自己的菜場獨具一格。
2005年,王樂然在一次出國旅行時偶然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靈感。在美國的一個酒店裡面,王樂然發現酒店布局特别合理,敏銳的觀察力讓王樂然總是快人一步。
從美國回來後,他立即把原來的長條形攤位,切成了一個一個的方塊,讓每個櫃台都形成了一個一個獨立的小島。這種島台設計打破了原來菜市場裡不同攤位的好壞之分,顧客可以在櫃台四周來回穿梭,菜市場裡的攤位再也沒有了好壞優劣之分。
這樣一來,既方便了顧客購買商品,也最大化保證了商戶的利益。王樂然的用心和努力,讓他的菜市場在多年競争中保持不敗之地,而且生意越來越旺,吸引了很多市民大老遠也跑過來買菜。人性化的設計加上嚴格的管理,王樂然的菜市場也逐漸成為當地菜市場行業的一個标杆。
他們掙錢了我才能掙錢
菜場生意火爆,市場攤位自然也一位難求。很多員工向王樂然提議,幹脆搞一個競價拍賣,誰出的錢多就把攤位租給誰。然而,這個建議卻被王樂然一口拒絕了。他不僅不搞競價拍賣,而且定下規矩:攤位租金絕不輕易上漲!一直以來,王樂然有他自己堅守的原則:我們和商戶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他們掙錢了我才能掙錢。
其實,王樂然不輕易漲租金并非他不想賺錢,而是考慮到菜市場行業門檻低,商販們大多來自農村,掙的都是辛苦錢。隻有保證他們的收入長期穩定,菜市場才能有長期發展的機會。
近些年,随着網絡電商的發展,傳統零售業受到了巨大沖擊,菜市場也不例外。在2016年,王樂然投入上百萬元引進了一套雲櫃,不僅讓菜市場擴大了消費人群,也讓不少商戶銷量大增。
所謂雲櫃,其實就是很多個能連接電商平台的小冰箱。王樂然跟國内知名的電商平台合作,把菜市場所有商戶整體放到了網上。消費者在網上下單之後,商戶根據訂單号碼來配貨。之後快遞員再根據雲櫃發送的訂單号碼來取貨、送貨。如今,王樂然的11個菜市場已經全部安裝雲櫃系統,傳統菜市場也搭上了網絡的時代快車。
如今,王樂然在天津一共開了11家菜市場,年交易額達12億元。王樂然這種為别人着想的經商态度,不僅讓他賺到了億萬财富,也幫助成百上千的商販在這個城市紮了根,發了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