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掀起鄉村振興熱潮

掀起鄉村振興熱潮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17:36:54

在全國文明村鎮江西省新餘市渝水區珠珊鎮花田村曉康驿站,村裡依據考核積分給貧困戶兌現生活物資,将單純的“給錢給物”轉換為“積分獎勵”,激發了農民脫貧緻富的内生動力。

在羅坊鎮東邊村,全鎮“兩資清理”督辦牌上,一張表格清晰地展示着各個村莊整改問題合同的情況,這是渝水區開展的“黨建 兩資清理”工作,為鄉村營造了公平正義的風氣。

在良山鎮下保村,一位廚師正忙着準備午餐,有清炒茄子、辣椒肉片、米飯。這是渝水區發展的公益事業“黨建 頤養之家”,讓更多農民群衆享受農村改革發展的成果。

……

一幕幕生動的鄉村治理圖景,是渝水區深入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的真實寫照。

鄉村治,百姓安,天下穩。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渝水區委書記李虹告訴記者,渝水區深入貫徹中央精神,高度重視鄉村治理工作,特别是2019年被列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首批試點單位以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黨建為引領,開展系統謀劃和改革創新,探索形成了“黨建 兩資清理”“黨建 頤養之家”“黨建 曉康驿站”“黨建 商會”等多種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條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新路子,切實增進了民生福祉,提高了鄉村善治水平。

“兩資清理”,為鄉村治理“強根基”

“以前村集體資産資源性收入一年才2萬元,現在有106萬元,大家都沒想到能有這麼多收益。”人和鄉觀下村黨支部書記彭春生直呼想不到。

長期以來,渝水區農村集體資産資源發包合同總量大,但簽約、經營、管理不規範現象普遍存在,甚至個别地方資産資源經營管理成了一筆“糊塗賬”。

為了解決這一阻礙鄉村振興的頑疾,渝水區自2020年5月,把“黨建 鄉村資産資源清理規範”(簡稱“兩資清理”)作為鄉村治理的頭号工程,列入“一把手”工程,制定出台《區委區政府關于切實做好“黨建 鄉村資産資源清理規範”工作的實施意見》《渝水區“兩資清理”工作指導意見十二條》,在全區17個鄉鎮(街道)和182個行政村全面推進,重點整改鄉村兩級國有和集體資産資源在發包過程中存在的租金明顯不合理、拖欠租金、層層轉包、期限過長、違規變更用途等現象。

然而由于曆史遺留問題多、協議内容不規範、村民思想認識不到位等主客觀原因,“兩資清理”在具體的推進過程中可謂是困難重重。有着3007人的水北鎮南陂村,在摸清底數後就一度陷入僵局。“村民你看我我看你,就是不願退出自己占有的資産資源。”南陂村黨支部書記張春保回憶當時的情況說,總歸要找到一個突破口,他們認為首先要發揮村“兩委”幹部的示範作用。“當時村‘兩委’委員劉志華身先士卒,第一時間站起來,主動要求将自己承包的水庫移交給村集體。這個消息在村裡傳開後,不少村民認為這次動真格了,之前态度堅決的‘硬骨頭’們也有所松動。”

緊接着,南陂村趁熱打鐵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把清理對象分為四類分步推進。第一步就是村“兩委”幹部,第二步涉及的黨員,第三步鄉村幹部直系親屬,最後延伸至所有群衆。加上還有區級協調的律師事務所駐村指導,利用法律途徑追繳欠款,工作越來越順利,全村共規範合同47份。

掀起鄉村振興熱潮(彙聚起鄉村振興的澎湃動能)1

(開展“兩資”清理後,村民簽訂歸還村集體荒地承諾書)

南陂村是渝水區開展“兩資清理”的一個典型案例。據了解,目前,全區所有問題合同已整改到位,所有規範合同全部錄入農村集體“三資”信息管理平台,全區合同期内累計增收10543.59萬元。2020年每個村都能實現集體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随之而來的是村裡矛盾糾紛少了,群衆心氣也順了。

渝水區委副書記、區長鄒家洪說,“兩資清理”不僅能有效防止集體資産流失、壯大集體經濟,同時還營造了風清氣正的鄉村環境,密切了幹群關系,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提升,對夯實鄉村治理根基、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作用。

頤養之家,為鄉村治理“凝人心”

“很方便,天天睡到六七點鐘起來,洗個臉刷個牙就過來吃早飯。”“比兒子兒媳都要好,兒子兒媳就算有錢給你,你要自己去買來吃。”“沒有哪個時代有現在過得好。現成的、熱乎的,還合口味。”

掀起鄉村振興熱潮(彙聚起鄉村振興的澎湃動能)2

(老人們在頤養之家吃飯)

記者來到良山鎮下保村的頤養之家,看到老人們都坐在廳堂裡等待用餐,聊起現在的生活,他們顯得很開心。

近年來,農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子女的“心病”,社會發展的“難點”。為解決這個問題,渝水區從2016年起,由組織、民政部門共同推動“黨建 頤養之家”建設,“既解決農村養老問題,也能讓黨建工作在基層找到有效抓手,”渝水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菊花向記者介紹說,“因為老人安心、子女放心,黨組織更能在基層深得民心。”

早在2013年下保村就成立了老年人“頤養之家”,以每周3-5天的頻率,開展乒乓球、跳舞、棋牌等活動,讓全村老年人免費吃頓中飯。2016年渝水區啟動“黨建 頤養之家”工作以來,下保村又利用老支書捐助的閑置民房,對頤養之家進行升級改造,讓全村70歲以上的老人都在這裡享用一日三餐。

來到廳堂隔壁的廚房,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忙着分裝餐盒。老人們都在廳堂為什麼還要把飯盒密封起來呢?下保村黨支部書記胡雲華解釋說,村子比較大,有的老人距離較遠或者行動不便,就得送餐上門,“現在我們有1個标準點和4個配送點,每天工作人員都要送40份飯,就是要讓66位入家老人都有熱飯吃。”

不僅要吃得好,還要吃得熱乎,錢從哪裡來?胡雲華說,每月老人交200元,市、區兩級各支持50元,算下來一個老人一天的餐費在10元左右,基本能維持運轉;再加上黨員、商會、新鄉賢、駐村企業負責人也會捐款捐物,還能時不時改善生活。記者看到頤養之家的好人榜密密麻麻地寫着喻水根捐款10000元,良山商會捐68箱牛奶、8袋大米、2袋食用油……

在解決吃這個根本需求後,下保村還以曉康診所為平台,為入家老人建立健康檔案,定期為他們做體檢,真正讓老人找到“家”的感覺。

鄉村治理不僅要維護鄉村秩序,還要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像下保村這樣能提供吃住、醫療等服務的頤養之家已在所有行政村遍地開花,共建成397個,用餐總人數5803人,老人們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許多入家的老人都成為基層工作的重要幫手,頤養之家為鄉村治理凝聚了更多人心。”渝水區副區長黃志斌說。

積分換物資,為鄉村治理“增動力”

良山鎮白沙村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是一個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千年古村。2019年5月渝水區開始在白沙村探索試點“道德積分銀行”。

一開始面對這一新鮮事物,村民盛紹羊心裡犯起了嘀咕:“做好人好事就有獎勵,是不是真的?”但出于好奇,他還是領了存折。

掀起鄉村振興熱潮(彙聚起鄉村振興的澎湃動能)3

(道德積分兌換超市)

為了确保“道德積分銀行”規範運行,白沙村制定了積分條例和兌換辦法,從“積孝、積善、積信、積勤、積儉、積美、積學”7個方面設置了46個積分、扣分項目。每個月村道德評議委員會都會分成多個小組深入儲戶家中評分,并召開評議大會,公布積分情況。

經過一個多月的運行,盛紹羊看到道德評議小組确實在行動這才相信。後來有一次他到頤養之家廚房幫忙洗菜、分菜,獲得了積分,就更加積極地參與村級事務了。

一分等于一元,每個季度兌換一次,最近,盛紹羊又把積攢了幾個月的50多分兌換了牙膏、洗衣液等日用品。他高興地告訴記者,這種形式很好,鄉親們得到了物質獎勵,村子越來越幹淨,鄰裡間也越來越和睦。

白沙村每季度還根據評議結果開展一次“ 光榮榜”“警示榜”“進步榜”評議會,年終再開展一次模範評議大會。在2020年度道德積分銀行表彰大會上,盛紹羊又獲得了表揚。

據白沙村黨支部書記張小春介紹,目前,白沙村“道德積分銀行”共有161戶開戶村民,登記各類好人好事5800多件。曾經好勇好鬥的多、強攬強阻的多、打牌打羅的多、信神信教的多的“四多”村變成了生态優美、經濟富美、村莊秀美、民風淳美、社會和美”的五美村。目前,“道德積分銀行”正在向全區各鄉鎮推廣。

為了推動扶貧扶志工作,2019年渝水區還在全區範圍内全面啟動曉康驿站建設。與道德積分銀行類似的是,同樣需要用積分才能換物品,隻不過适用對象是貧困戶和低保戶。

幾個月後水西鎮馬洪村貧困戶張永交就拿着積分卡到村裡的愛心超市用85分換了洗潔精洗發露、牙刷、香皂:“沒有花一分錢,都是平時表現積分得的獎勵。”這種“勞動表現掙積分,積分累計換物品”的方式,令貧困戶們感到新鮮和高興。

據了解,曉康驿站根據當時每個貧困戶的實際情況,設置一份專屬他們的積分标準套餐。每月正向加分項目總分為100分,反向減分項包括等靠要、破壞鄉風文明、消極配合工作。各村成立由駐村第一書記、村書記、扶貧專幹等組成的積分評定小組,定期到貧困戶家中上門打分,評分結果上榜上牆,激發貧困戶榮辱感。

為了保障曉康驿站正常運轉,2020年,市、區兩級按每戶貧困戶800元的标準對曉康驿站予以補助,商會、幫扶幹部也會适當進行幫扶。目前,結合鄉村振興,渝水區已有79個村将“曉康驿站”服務拓展至“邊緣戶”和一般農戶,減少返貧緻貧風險。

渝水區委副書記潘麗雲認為:“在鄉村治理中融入德治,發揮道德引領作用,可以為自治和法治提供情感支持和社會認同,使鄉村治理事半功倍。”以德生“金”,以善易“物”,越來越多的村民在生活習慣、文明素養等方面變得“講究”起來:柴草和農具堆放得整整齊齊,家禽開始圈養,積極主動地參與村級事務。

“黨建 商會”,為鄉村治理“聚合力”

走進水北商會,刻有在江西新餘考察時重要講話的一塊匾讓人眼前一亮:“要鼓勵引導從農村走出去的農民企業家回饋故裡、支援農村建設。我聽說,新餘市渝水區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通過成立民營企業家商會和在商會建立黨組織,把本土民營企業家組織起來,參與新農村建設,得到企業家認可和農民群衆歡迎……”。

掀起鄉村振興熱潮(彙聚起鄉村振興的澎湃動能)4

(水北商會)

曆史上,渝水區水北黃坑商賈隸屬江右商幫,主要從事布匹、糧棉生意。改革開放以來,在渝水這片土地上更是湧現出很多農民企業家,他們都有回報家鄉的願望和力量。

“激發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治理,讓他們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參與者、建設者,才能讓鄉村更美好。”李虹對于推進鄉村治理一直堅持這樣的理念。為充分引導好、利用好這支隊伍,2012年,水北鎮成立了江西省首家鄉鎮商會——水北商會,并在區黨委指導下成立商會黨支部,渝水區派駐黨務專職幹部任商會黨委副書記。如今,商會不再局限于企業抱團取暖,而是在黨委的“領導、引導、服務”下,抱團回報家鄉回饋社會,積極參與精準扶貧、新農村建設、捐資助學等。

此後,渝水區在全區所有鄉鎮中推廣以水北商會“舉黨旗、抱團幹、帶民富”的“黨建 商會”模式,并在此模式基礎上,探索組建新農村建設促進會,為農民企業家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抱團發展、回饋故裡搭建了有效平台。

新農村建設促進會成立以來,積極在新農村建設、傳播文明鄉風、促進鄉村治理方面發揮作用。40多名水北商會會員捐資850多萬元,設立“農村居家養老基金”,用基金增值收入建立27個“頤養之家”。目前,商會共為頤養之家捐款捐物3569.8萬元。

孟子曾說,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渝水區順應社會發展,主動回應農民群衆的合理訴求,在破與立之間尋求平衡,既大刀闊斧斬除頑疾,又在潤物細無聲間樹立新風,通過凝聚社會力量,讓鄉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走進農民心坎裡,不斷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信這裡的鄉村治理圖景會更加靓麗!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2021年3期編輯:高曉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