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将,謀略過人、能征善戰。
有一次因和齊國的相國鄒忌鬧矛盾,倆人關系搞得很僵。田忌認為事情弄到這種地步,還不如趁早離開,于是就投奔了楚國。
田忌要到楚國的消息傳得很快,馬上就有人禀告了楚王。楚王一聽,大喜過望,立刻吩咐手下人接待,并親自駕車去郊外迎接。見到田忌後,楚王表示了歡迎。
一陣寒暄之後,楚王按捺不住内心中一直想提的問題,于是對田忌說:“将軍,我久聞你的大名。你原來在齊國,我在楚國,齊楚兩國可以說是勢均力敵的大國,并且彼此虎視眈眈,我一直為此事焦慮。依您之見,我該如何對付齊國呢?請先生賜教。”
聽了楚王的一席話,田忌笑了,他知道楚王是一定會提出這個問題的,他看了看楚王,胸有成竹地說:“大王,聽我細細說來。要想知道如何對付齊國,這很簡單。假如兩國交戰,齊國派申孺領兵前來攻打楚國,這不要緊,楚國隻需派一員上将率領五萬人去迎敵就足可以把申孺殺掉,取勝凱旋。假如齊國是派田居前來進攻楚國,那麼,您就不能隻出動五萬人,而需要出動二十萬人,派一員上将迎戰。這樣可能雙方會打成平局。”
過了不久,齊國果然先派申孺來攻打楚國。楚王依田忌之計,派出五萬精兵由一員上将率領,雙方交戰不久,楚軍大獲全勝,并拎回了申孺的首級。
這一仗的失利,使齊王十分惱怒。他孤注一擲,派出最傑出的将領眄子領兵,向楚國發起進攻。
楚王依照田忌的建議立刻調動了全國的軍隊,親自擔任統帥,并請田忌随軍及時給他出謀劃策,還任命相國和上将擔任左右司馬。另有九乘戰車專門保衛自己。就這樣,還是沒有抵擋住齊軍的猛烈攻擊,楚軍失敗了,被迫撤軍。
這兩仗的陣勢和結果,同田忌預見的一模一樣。戰争結束後,楚王立即來到田忌的住處,他面朝北,先将衣領掩嚴,在拉齊衣袖,然後才對田忌說:“将軍怎麼會有這麼英明的預見呢?”
田忌笑了,說:“并不是我田忌如何英明,因為我對齊國的那些将領太了解了。就說申孺吧,他之所以隻能率軍五萬,是因為他嫉賢妒能,又鄙視才能比他低的人。因此,部将都不聽他的調遣,他隻能落得單槍匹馬,打仗當然隻會輸而不會赢。再說田居,他雖然能敬尊重有才能的人,但瞧不起比他能力低的人,但瞧不起比他能力低的人,他領導軍隊,才能大的人畢竟是有限的,而大部分将領都避開他。所以,出二十萬軍隊,可以與他打個平手。而眄子則與他們不同,他既尊敬、提拔、重用和信任有才能的人,又不歧視才能低的人,對才能低的人還會保護和使用。在他手下,這兩類人都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作用,部隊上下團結一緻、士氣高昂,戰鬥力也強。所以,同這樣的将領打仗,就不能掉以輕心。您親自率軍,能保全性命,也是萬幸。”田忌的一番話,說得楚王連連點頭。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故事正是說明了這個道理。對敵方有透徹的了解,才能指揮得當,處于主動地位。田忌能幫楚王制定正确的作戰方針,就在于他熟知敵情,對齊國了如指掌。
本文由學國學網(lexueguoxue)發布,歡迎關注學國學網公衆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