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性别的刻闆印象與歧視

關于性别的刻闆印象與歧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3 10:50:55

徐默凡

社會心理中存在一種對男女形象的刻闆印象,會積澱在俗語、成語、慣用語等語言單位中,不自覺地影響着語言使用者的思維意識。比如“好男兒志在四方”表現了男性的事業心,“男兒膝下有黃金”表現了男性的自尊自重;而 “頭發長見識短” 表現了女性的視野狹隘,“女人心海底針”表現了女性心思的捉摸不定;還有一些男女并列造成了尖銳的性别對立,如“男主外女主内”“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其中有不少熟語宣揚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還有“紅顔禍水”之類更是迷信糟粕。

網絡時代,産生了許多涉及男女形象的流行語,這些流行語裡的刻闆印象是否有所變化呢?

我們發現,由于男女平等意識的覺醒,直接在字面上宣揚男尊女卑的流行語已經很少見了,但這并不等于男女的刻闆印象消失,而是以一種更加隐蔽的方式埋伏在語詞背後。

關于性别的刻闆印象與歧視(當代性别流行語中的刻闆印象)1

視覺中國資料圖

一、褒義詞語背後的“常規看法”

對于一些褒義流行語來說,其中出現的形象往往帶有正面、積極的品行,但另一方面又意味着這些品行出乎我們的意料,是普通人所不具備的反常規屬性,由此才會引發公衆的注意,成為一個社會流行語。在這個邏輯裡,流行語因為“反常規”而流行,但背後隐藏的“常規”才是我們對男女形象的普遍性認識,也就是社會的刻闆印象。

男性的褒義流行語比如“暖男”,它的出現一方面意味着越來越多的現代男性變得溫柔體貼、善解人意,得到大衆的肯定,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大衆心目中的典型男性還是簡單粗暴、大大咧咧的,因此“暖男”才會因為品行特異而受到關注。“暖男”流行,正意味着“簡單粗暴、大大咧咧”才是社會大衆對男性的基本看法。

女性的褒義流行語比如“搞笑女”,雖然有不少女性用來自嘲,但它基本上還是帶有褒贊意味的,它的走紅一方面說明女性活得越來越随性、自我,隐藏的幽默屬性也被日益開發出來,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在大衆的普遍印象裡,女性是拘謹的、嚴肅的,不懂幽默也不會幽默。

二、貶義詞語背後的“評價标準”

如果一個涉及男女形象的流行語是貶義的,那就意味着大衆有一個評價标準,正是在這個标準的評判下,相關形象才成為人們嘲弄甚至批判的對象,而這個評價标準就是社會的刻闆印象。

男性的貶義流行語比如“油膩男”,字面上諷刺的是不修邊幅、庸俗猥瑣的中年男人,背後隐含的評價标準則是:人到中年的男性應該功成名就,衣着打扮有腔有調,待人接物成熟老練。這種針對中年男性的“高标準嚴要求”,是很多普通男性無法企及的,其實也是一種對男性的“心理傷害”。

女性的貶義流行語比如“剩女”,表面隻是說明大齡未嫁女日益增多,得到社會關注而成為一個流行詞彙,但其貶義色彩隐含了一個評價标準:女性嫁人是必需的,而且“早嫁”是好事。因為存在這樣的刻闆印象,沒有早嫁的“剩女”才會成為諷刺的對象。

褒義詞語因反常規而流行,其所反的“常規”就是刻闆印象;貶義詞語因有潛在标準而被諷刺批判,這個标準也是刻闆印象。

關于性别的刻闆印象與歧視(當代性别流行語中的刻闆印象)2

視覺中國資料圖

三、男女形象的隐性對立

為什麼隻有“油膩男”,沒有“油膩女”呢?為什麼“剩女”的出現頻率要遠高于“剩男”呢?男女形象在流行語中存在各種差異,說明了社會大衆對男女刻闆印象的隐性對立,也是一種值得分析的有趣現象。

首先是男女形象的局部缺位。比如前面提到的“暖男”,就沒有“暖女”的說法,說明“暖”并不是女性的特異屬性,而是常規屬性,因此不需要特别表征,“暖女”也不會流行。再如“綠茶”,一般而言就是指“綠茶女”。“綠茶女”的負面屬性是“裝天真、有心計、使陰招”,按照前面貶義詞的分析邏輯,背後就隐含着社會對女性的評價标準:女性應該是天真、善良、順從的。講難聽點,“傻白甜”才是男性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否則就是“綠茶”。然而,對男性而言,表裡不一、扮豬吃虎反而被看作是随機應變的謀略,所以“裝天真、有心計、使陰招”并不會産生“綠茶男”的說法來對之進行批判。

其次是男女形象的使用頻率。有些流行語中男女形象的使用頻率是基本對稱的,我們以百度的搜索結果數作為參考标準,發現渣男/渣女、海龜男/海龜女、北漂男/北漂女、普信男/普信女等流行語的使用頻率大緻相當,說明在“人品差、出國留學、北漂、盲目自信”這些特征上,社會大衆對男女的評價沒有特異之處。但是也有明顯對立的,比如之前提到的“剩女”,搜索結果是1億,而與之對應的“剩男”,搜索結果是5千多萬,這就說明“剩”對于男性和女性都是負面評價,但是顯然大家認為女性的“剩”是一種更加強烈、更加反常規的負面特征。

最後是男女形象的褒貶對立。“媽寶”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媽寶”字面意思就是“媽媽的寶貝”,是“媽寶”而不是“爹寶”,本身也有對男女分工的預設,“男主外女主内”模式綿延至今,媽媽的主要職責就是子女的撫養和教育。然而,這并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更有趣的是,“媽寶”既可以是兒子也可以是女兒,因此就有“媽寶男”和“媽寶女”兩種稱謂,但“媽寶男”是貶義的,主要指那些成年了也對媽媽言聽計從的男人;而“媽寶女”則是中性的甚至傾向于褒義,基本等同于“乖乖女”,略有一些撒嬌賣萌的意味。網上有一篇文章,名為《“媽寶男”被罵上千評論,“媽寶女”卻被誇上熱搜……》,就直觀地诠釋了兩者貶褒的不對稱性。這背後其實還是男女角色對立的真實寫照:“媽寶男”貶義的背後是社會對男性形象“獨立有主見”的期許,而女性則沒有這樣的要求,因此“媽寶女”就是可容忍的甚至是可愛的。同樣是依附于父母沒有獨立性,但在大衆眼中,“媽寶男”就是寄生和盲從,“媽寶女”就是乖巧和親密,背後隐含的是大衆對男女角色的不同定位。

四、“鳳凰男”的錯綜表現

在男女流行語的實際含義和用法中,以上諸多分析角度是綜合在一起作用的,讓我們以“鳳凰男”為例進行一個綜合分析。

“鳳凰男”出自“山溝裡飛出金鳳凰”的俗語,俗語中的“金鳳凰”代指獲得巨大成功的貧寒出身者,在網絡時代具體化為在大城市通過個人奮鬥獲得了足夠物質财富,但思想傳統守舊、肩負家族重任的年輕男性。

初起時,“鳳凰男”是個毀譽參半的形象。他的成功經曆是值得贊賞的,農村出身而成為城市精英值得衆人欣羨,背後隐藏的常規預設就是:階層提升通道雖然存在但依然狹窄,所以鳳毛麟角的成功者才會成為大衆關注對象。

在流行過程中,“鳳凰男”很快帶上了貶義,成為封建守舊、無聊無趣的人物,其根源在于一個“評價标準”:物質财富的積累和精神品質的升華應該是同步的,身體走出了農村,心理也應該現代化。但是“鳳凰男”顯然違反了這種預想,他們人在城市,心在農村;生活在現代,思想在古代……這些反差帶來了對“鳳凰男”的批判,也使人們更加相信另一個預設:奮鬥隻能赢得财富,出身才能決定格局。

此外,為什麼我們常見的隻有“鳳凰男”而少見“鳳凰女”?或者說為什麼大家譴責“鳳凰男”而不譴責“鳳凰女”?這源于對另一個男性形象預設的複雜反應,這個預設就是:男性有光宗耀祖的使命,一旦出人頭地後必須肩負起整個家族的興衰責任。如果一個男人被小家庭的安逸束縛,而不顧及自己的家族責任,就會受到社會的譴責。“鳳凰男”利用自己家庭資源幫助農村父老,這在鄉土社會裡無疑具有積極的作用;然而,在追求個體自由的現代社會裡這又被認為是封建的、過時的,是需要被摒棄的。這種文化沖突造成的觀念撕裂就構成了“鳳凰男”的悖論:如果發達了不照顧家族,就會變成傳統意義上忘恩負義的忘本之人,遭人唾棄;如果發達了照顧家族,又會變成城裡人鄙視的封建落後的“鳳凰男”。這就是我們在“鳳凰男”身上體味到的尴尬情緒的根源所在。而與之相反,女性就不需要背負這個悖論,女性發達了照顧老家人,符合“倒貼娘家”的傳統賢惠形象;不照顧老家人呢,也是順理成章的,因為“嫁夫随夫”“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性本就不需要承擔過多的家族責任。這些針對女性的觀念,城鄉之間、傳統和現代之間并沒有太大的區别,所以即使有“鳳凰女”的存在,也會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不會引發社會的關注,也不會造成相關詞語的流行。

流行語不僅在反映社會現實,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人們的思維方式。從早年的“高富帥”“白富美”“女漢子”,到今天的“扶弟魔”“女拳”“佛媛”,性别流行語的背後一直潛伏着大量的性别對立、性别沖突,你能逐一分辨并且理智對待嗎?希望本文能給你一點方法論上的啟發。

責任編輯:梁佳

校對:施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