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那些年我們在産品上趟過坑

那些年我們在産品上趟過坑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3 11:17:03

#本文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從2G到5G,時代在技術的長河中不斷演變,置身其中的互聯網産品有的依舊長青,有的卻已經走向終點。為什麼有些當年曾引起行業内轟動的産品會走向“沒落”?在産品的更新疊代中,又有哪些經驗在時間的淘換中被留存?

那些年我們在産品上趟過坑(那些産品)1

剛剛過去的清明節,人們悼念逝去的親人、緬懷先烈,追憶似水年華。

作為産品經理的我,打開“網抑雲”,聽着Leona Lewis的Yesterday,開始碼字懷念那些逝去的“産品”,嘗試在emo的情緒下,梳理那些産品的逝去是曆史的必然還是“時也命也”。

當然回顧“逝去”是為了産品更好地“活着”。接下來我會從每一個賽道選一個當年曾經紅極一時的産品,通過商業模式、産品基因、 用戶體驗、時代背景等方面拆解它們的成功與失敗,希望這篇文章能為大家帶來一些啟發和靈感。

一、社交類——飛信

飛信是2G-3G時代最火的社交通訊類産品,飛信的極盛時期幾乎覆蓋了所有學校、組織,當時以發短消息(1毛一條,彩信更貴)為主的社交年代,免費的飛信再結合運營商的“話費組合套餐”(開通38元月費套餐送500M飛信定向流量),當時可以說在國内基本上無競品。

它解決了用戶發信息免費的痛點需求,而且還支持群發、群聊,突破了原來短信點對點的通信。極簡的UI界面,在對于價格十分敏感且對于發信息還有高頻需求的學生群體中一下子就裂變了,實現了從1-N的引爆。

飛信找到了當時的“北極星指标”,即增加在網用戶數,即在網用戶越多,飛信可以觸達的用戶就越多,開通38元套餐的用戶越多,在網時長越長,通信服務收入和利潤指标完成得越好。

那些年我們在産品上趟過坑(那些産品)2

為什麼後來玩不轉了呢?

首先4G時代到來,互聯網應用雨後春筍般噴湧而出,運營商通過自己的網絡優勢搞免費發短信的商業模式就不再是壁壘了。

随着移動通信網絡的速度提升和流量費用的不斷下調(感謝國家的提速降費政策),這些互聯網公司可以制造一個APP,隻在APP裡面發送信息,并不需要轉化為實際的短信,用戶可以24小時長時間挂着這個APP,就能保證一直在線,及時收到信息,甚至是圖片、語音、視頻,甚至是在APP内進行語音通話、視頻通話。

這些服務互聯網公司也可以免費,甚至前期還可以倒貼,參考春晚搶紅包等案例。互聯網公司可以一周一個小疊代、一個月一個大疊代,不斷提升優化用戶體驗,不斷更新feature,這些是被運營商體制内的各種規則束縛的飛信很難做到的。

可能有人說了飛信後來也支持了語音、視頻、通話,為什麼還是無力回天呢?這就要回到本身公司的基因導緻的産品局限性了。

前面提到,做飛信的底層邏輯是擴大在網用戶數,讓中國越來越多的異網用戶(電信/聯通)轉化為本網用戶,辦套餐充話費(運營商一般要求包年,辦業務需要長期在網),提升在網用戶數量和在網時長,提升黏性,完成收入和利潤的指标。

這個底層邏輯是全世界通信運營商的商業邏輯,大家辦的充話費送手機/大米/鍋碗瓢盆等一切業務都是服務于這個底層邏輯。

在這個邏輯下,就會區分本網用戶和異網用戶。

比如說早期對于飛信來說,聯通和電信的手機用戶肯定就不能很好地使用我的服務,你得先辦張移動的電話卡、開個套餐對吧?這種底層邏輯就會導緻飛信的用戶就有天花闆,即移動的在網用戶數,因為你不可能把全中國的人都變成移動的手機用戶。

同樣電信和聯通的長期在網用戶也不能為了一個飛信功能就放棄自己使用多年的手機号,所以這就是一個大bug。

但是對于後起之秀微信,這些問題都不存在,就是因為微信或者是互聯網公司的底層商業邏輯完全不一樣,他們是做大用戶規模、提升活躍後賣流量,通過掌握全網的用戶後,我就可以賣廣告、導流電商、遊戲、接其他各種各樣的服務,我掌握了入口就仿佛高速公路的收費站,所有從我這過去的,請留下買路财,此時修建高速公路的各大運營商隻能哭暈在廁所。

所以說飛信的成功與失敗隻能是自身基因決定的,也有曆史的必然性存在。

二、音樂内容類——千千靜聽

千千靜聽應該是陪伴很多人走過PC年代最重要的産品,以至于到後來國内魔改Windows将千千靜聽作為默認系統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是什麼?不知道、沒聽過、不認識。

千千靜聽在PC時代為什麼能一統江湖?第一是它支持多種音樂格式的播放、音樂聚合搜索、下載,而且自帶歌詞下載和同步滾動播放,用戶體驗遠超一衆音樂播放器。

很多95後或者00後朋友肯定會說,這不是一個音樂播放器應該具備的基礎功能嗎,有什麼特殊的。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音樂很多是要依賴門戶網站(新浪、雅虎)或者是搜索引擎下載後,再導入到音樂播放器中進行播放的,因為一般播放器沒有連網能力。

如果用戶想要一邊聽歌一邊看歌詞,還要單獨搜索一個叫*.lrc的格式的文件,導入音樂的時候一并導入。而且一般網絡上下載的歌詞時間不準,需要自己手動調整歌詞的時間來達到和音樂的配準,甚至好多網友不惜自己打時間戳自做lrc文件。

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軟件把以上所有步驟替用戶做好、閉環,讓用戶能體驗打開一個應用、悠揚的音樂直接在耳邊響起,屏幕還滾動着與之匹配的歌詞,用戶還可以和着音樂小聲吟唱。這感覺和拆開一盤磁帶或者是CD放到walkman裡按下播放鍵,拿着紙質歌詞聽着音樂的體驗一緻了。關鍵是聽歌免費,不用倒帶,“真香!”

那些年我們在産品上趟過坑(那些産品)3

同樣時間來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曾經的壁壘不複存在。大家都可以做到一樣的用戶體驗,甚至依賴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智能推薦,都不需要用戶自己搜索,後台會根據你聽歌的記錄自動推薦,或者根據運營主題進行主動推薦。

此外之前PC時代的系統預裝在智能機時代也毫無意義,用戶對于預裝除了無感之外甚至會反感,卸載再下載一個新的APP是一氣呵成的事情。如今的音樂巨頭的壁壘變成了,網易雲的“歌單”、咪咕音樂的“免費周傑倫”、TME(騰訊音樂集團)的海量獨家版權。

千千靜聽即使後期被收購,也無法阻攔被時代洪流淹沒的命運。

三、團購電商類——糯米網

糯米從被人人收購再到專賣百度,似乎一路都很坎坷,但糯米畢竟是千團大戰後少數的勝利者和幸存者,并且糯米跟現如今的美團創始人王興還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但畢竟我們還是主聊産品,這背後我就不深挖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看看那段曆史。

那些年我們在産品上趟過坑(那些産品)4

百度剛收購糯米的時候,李彥宏曾在百度世界大會上說,百度未來要從連接人與信息轉變為連接“人與服務”,還放言要拿百度賬面上的500億現金的40%即200億來把糯米做好。

在百度糯米的蜜月期,因為大量資本的注入,以及百度本身作為搜索引擎的流量轉化為糯米帶來了快速增長,短時間内團隊規模快速擴張,在全國大部分省份都建了本地銷售團隊,像極了如今阿裡、京東、拼多多等大廠的本地生活團隊。還記得2014年時轟轟烈烈的1毛錢吃 M 記,如果用百度支付還可以吃KFC。

百度不斷地發揮着自己擅長的賣廣告的商業模式,把三非行業(非餐飲、非酒店、非電影)的“傭金模式”轉為百度擅長的“廣告推廣”模式,同時具體承載的“本地直通車”産品也會對餐飲等商戶開放:既希望在餐飲品類上繼續收取傭金,又希望餐飲老闆也可以投錢做廣告推廣。

說白了布局糯米,隻不過是為百度在連接人和服務這條O2O管道上繼續卡位賣廣告罷了,挂着連接“人與服務”的招牌繼續做着給商家競價排名廣告位的生意,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直到2016年,魏則西事件的爆發與發酵,股價暴跌市值蒸發,直接導緻百度戰略目标的大幅調整,李彥宏後面在公開場合主要提及的也很少涉及“人與服務”了,而是轉向做“all in 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

糯米沒有金主爸爸的持續輸血,在與王興的“美團點評”的競争中敗下陣來,最後退出曆史舞台。

糯米産品的失敗和前面三個産品都不太一樣,如果前面有很多曆史發展的必然性或者是“宿命論”的天災,但糯米的失敗卻更像是人禍。

糯米産品生命周期中,幾經易主,但沒有一個人真正想把産品本身做好,粉墨登場的大多隻是心懷鬼胎的過客,不論是當作資本市場上的籌碼還是線下流量入口的棋子;跟把“孩子”一點點培養的美團來比,或許糯米一開始就輸了。

在美團專注做好線下服務的時候,它屏蔽了許多物流服務,隻為給用戶更整潔的界面、更順暢的體驗。糯米為了獲利,則把線下門店和物流電商通通放到一起,甚至物流電商廣告費出得多一些可以獲得首推。因為有前面多次創業失敗的經驗,相比之下,美團卻更懂得專注、用戶體驗和取舍的重要性。

四、結語

産品的本質是為用戶持續地提供價值,而不是将用戶當作牟利的一種手段或者是工具。産品體驗做好了,确實可以解決用戶的痛點、滿足其需求,用戶會為其買單,産品也可以兌現其應有的價值。

但同時産品又需要極其敏感,在時代快速變革的時候有壯士割腕、自我革新的勇氣。比如從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從傳統的MP3/MP4到功能機到如今的智能手機、下一步的AR/VR頭戴穿戴産品,每一次大的變革來臨之時,是對過往權威的挑戰與颠覆,也為新參者帶來更多機遇。

比如Netflix最早其實是做租借DVD光碟起家,再到後來做線上長視頻平台,再到現在開始全世界範圍跟優秀的創作團隊合作制作自制劇,Netflix的每一步都是徹底斬掉過去的優勢、跳出舒适區、颠覆性創新,但如果不這麼做,Netflix産品也不會存活這麼久。

但我們看到的偉大産品無一不是自始至終地堅持不變的理念,将用戶放在首位,微信如是、iPhone如是、Netflix如是,Amazon亦如是。

最後用陶淵明的詩文與諸位産品人共勉:“悟已往之不谏,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作者:大仙河,7年AI産品相關經驗;微信号 :大仙河知識學堂

本文由@大仙河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