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斯今天問我,“小賽,水淹陸地多深稱為濕地?達到多深被稱為湖泊?”
我白了她一眼,“有區别麼?湖泊也是濕地啊!”
“為什麼啊?”
“不光湖泊,河流也是,有水就能被稱之為濕地。”
“那溫泉算濕地嗎?”
“當然算!為什麼不算呢?”
圖片來源網絡
看着小斯驚訝的表情,我意識到可能很多人對濕地有太多誤解。
提到濕地,很多人想到的是:
水不深,可能還能看到陸地從水中露出,裡邊長滿了水生植物。
像這樣:
圖片來源:百度
或是這樣的: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其實,上兩種隻能算濕地的一小部分,濕地所包含的範圍要廣泛得多。魚塘、魚、蝦養殖池塘、水稻田等,都能算濕地。
什麼是濕地?達到什麼樣的條件就能被稱之為濕地呢?
不同的國家,因為本身地理特征的差異,标準不一樣。全世界對于濕地的定義大約有幾十種。
每個國家内部,不同的學科研究者之間,例如植物學家、動物學家、土壤學家、生态學家或是管理立法者之間想法也不一樣。
定義不一樣,就會導緻溝通交流困難。
目前在國際上被廣泛接受的濕地定義是《關于特别是作為水禽栖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後文簡稱《濕地公約》的定義:濕地是指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是暫時的死水或是流水、淡水、微鹹或鹹水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水區。
這個定義很廣泛,也就是說,地球上除了水深6米以上的海洋以外的所有水體及沿岸都可以被稱為濕地。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光有水分及土壤環境尚無法稱為濕地,還需要有動物、植物等生物生長于其中,才能夠成被稱為真正的濕地。
所以,又出了一個關于濕地狹義的定義:地表過濕或經常積水,生長濕地生物的地區。大家用的比較多的,也是狹義的定義。
大衆對濕地的判斷經常會産生的兩個誤區。
誤區一:濕地需要一年四季都有水?底層土主要是濕土,在每年的生長季節,底層有時被水淹沒就能被稱之為濕地。比如,水稻田,季節性的湖泊、河流等都可以稱之為濕地。
誤區二:濕地隻能是在陸地上?從上文的定義中提到,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水區也算是濕地。其實,海洋中珊瑚礁也算是濕地的一種。
珊瑚礁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珊瑚礁的形成過程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被稱之為濕地需要達到哪些條件呢?
總結而言就是,有水,底層土有濕土,濕地特有動植物。
濕地,為什麼重要?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它與森林、海洋一起,構成了全球最重要的三大生态系統。
它不僅為人類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資源,而且在維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和珍稀物種資源以及涵養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調節氣候、補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選擇居住地,濕地于動植物,相當于人類的北上廣北京、上海、廣州,是中國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按照廣義定義,濕地覆蓋地球占據的表面僅有6%,卻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濕地于動植物,相當于北上廣于人類。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濕地,濕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自然的水庫”,還負責淨化的那種濕地良好的儲水作用,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濕地也被稱之為“自然水庫”。
生長在濕地的茂密的植物,其下根莖交織。草根層疏松多孔,具有較強的水土保持能力。不僅如此,植物蒸騰作用和水分蒸發,把水分源源不斷地送回大氣中,從而增加了空氣濕度,調節降水,在水的自然循環中起着良好的作用。
據實驗研究,一公頃的沼澤(濕地的一種)在生長季節可蒸發掉7415噸水分,可見其調節氣候的巨大功能。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濕地還能滞留沉積物、有毒物、營養物質,從而改善環境污染,也被稱之為“自然淨化器”。
圖片來源:頭條搜索
城市公園裡也出現越來越多的人工濕地用來修複、治理污水。
濕地中植物能減少水流的速度,使得水中懸浮顆粒污染物會慢慢沉降下來,達到過濾的作用。
污水中的氮磷則可以用來作為植物的肥料。這也是為什麼污水中的植物長得特别好的原因。
圖片來源:頭條搜索
濕地于人類的關系,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密切。保護濕地,濕地的未來,有你有我。
制作:賽斯知道 環境修複狗小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