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贈别二首古詩原文

贈别二首古詩原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2 12:06:01

詩歌分類鑒賞十二講1:贈友送别詩 

“黯然銷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賦》)作為至情至性的詩人,面臨與摯友分别時,心中會産生一種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中國詩壇上,送别詩一直是詩家的重要題材。

贈友送别詩主要為抒寫離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兩種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唐詩人高适意境高遠的七絕《别董大》: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詩的前兩句以粗犷筆調和白描手法,繪出一幅北國寒冬圖:日暮黃昏,大雪紛飛,于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雲,使人難禁日暮天寒、遊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無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開心。這兩句以叙景而見内心之郁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風雪之中,似聞山巅水涯有壯士長嘯。聯系上下文,可知詩人友情之深摯,别意之凄酸。

接着,作者以豪邁的氣勢,開朗的胸襟,叙寫離情,激勵友人,于一般的凄清纏綿、低徊留連,悲涼傷感的情調之外,創造了一種慷慨悲歌的風格,以它的真誠情誼和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和渭城風雨塗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

間接抒情的,又有多種形式。

以喻顯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闊、别情深摯的七絕《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詩的後兩句看起來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又包含了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遠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失了,而李白還在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惟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誰又能說是單純寫景呢?李白的向往,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嗎?詩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東去的一江春水嗎?

借酒抒情的,如王維構思精巧、語言新鮮的七絕《送元二使安西》(又作《陽關曲》、《渭城曲》、《陽關三疊》):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首詩在交待了送别時間、地點和環境氣氛後,對如何設宴餞别,宴席上如何頻頻舉杯、殷切話别,以及啟程時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後如何矚目遙望等等一概舍去,隻剪取宴會即将結束時對主人的勸酒辭。詩人像高明的攝影師,攝下了最富表現力的鏡頭和場面。宴席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釀滿别情的酒已喝過三巡,殷勤告别的話已說過多次,朋友上路的時刻終于不能不到來,主客之間惜别之情在這一刻都到了頂點,主人這一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别之情的集中體現。這種安排,很好地寫出了送别的深情。借物襯情的,如杜牧坦率真摯、留戀纏綿的七絕《贈别二首》(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炬有心還惜别,替人垂淚到天明。

詩三、四兩句描寫别情,作者沒有正面表現,而是撇開自己,去寫告别宴會上那燃燒的蠟燭,借物抒情。詩人常帶着感傷的心情去看周圍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都帶上了感傷的色彩。在詩人的眼裡,蠟燭的燭芯變成了“惜别”之心,蠟燭拟人化了。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公離别而傷心了。結句的“到天明”點出了告别宴飲時間之長,從側面表現了詩人不忍分離的笃摯感情。借景抒情的,如唐詩人劉長卿虛處藏神、用筆神妙的五絕《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精美如畫,是這首詩的明顯特點。但這幅畫不僅以畫面上的山水、人物動人,而且憑畫外的詩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盡。那寺院傳來的聲聲暮鐘,觸動詩人的思緒;這青山獨歸的靈澈背影,勾惹詩人的歸意。耳聞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畫外的詩人形象。他深情,但不為離别感傷,而由于同懷淡泊;他沉思,也不為僧儒殊途,而由于趨歸意同。也就是說,這首送别詩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詩人不遇而閑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懷,因而構成了一種閑淡的意境。此詩如畫,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畫,景色的優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詩歌分類鑒賞十二講2:詠史懷古詩

事件、曆史人物、曆史陳迹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歎史實、懷念古迹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這類詩由于多寫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我們鑒賞時,必須掌握幾把“鑰匙”:

首先,要弄清史實。對作品所涉及的史實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這就要求我們要積累一定的曆史知識。如下面這首詞: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要鑒賞這首詞,我們必須弄懂這幾個問題:

一是首句“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有何言外之意?

隻要熟悉當時的曆史,我們就能明白,這裡作者翹首遙望江北金兵占領區,大有風景不殊、山河改異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樓上,詞人不禁興起了千古興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二是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極力稱贊孫權有何用意?

作者在這裡是極力贊頌孫權的年少有為,突出他的蓋世武功,其原因是孫權“坐斷東南”,形勢與南宋極相似,顯然作者熱情贊頌孫權的不畏強敵,堅決抵抗,并戰而勝之,正是為了反襯當朝文武之輩的庸碌無能,懦怯苟安。

三是末句用了什麼典故?作者在這裡想表達什麼意思?

讀過曆史的人都知道,末三句用了兩個典故。其一是曹操煮酒論英雄,但在這裡,作者進行了改造,将孫權作為三國時代第一流叱咤風雲的英雄來贊揚,而讓曹劉當配角,其實是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慨歎當今南宋無大智大勇之人執掌乾坤。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貶的典故,據《三國演義》說,曹操與孫權第一次對壘,見孫權之威嚴儀表,就喟歎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作者在這裡引用了前半句,沒有明言後半句,實際上是借曹操之口,諷刺當朝主議的那些大臣們都是劉景升兒子一類的豬狗,這種别開生面的表現手法,真是曲盡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絕!

其次,要領悟感情。詩家懷古詠史,大緻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對曆史作理性的冷靜的剖析,一種是感慨個人的身世,抓住的隻是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較濃。如元張養浩的小令《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阙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首小令是“借他人酒杯,澆心中塊壘”。全詞開篇寫景,中間抒情,寄寓着作者的傷心痛惜之情,興廢、盛衰之慨。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反對兼同對,極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會的本質,充分表現了作者愛民如子的崇高精神。作者進行在潼關路上,聯想起關中災民流離失所,餓莩遍地的凄慘景狀,不由地吟出了這兩句結論性的詩句。短短八字,概括出了曆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規律,力敵千鈞,内涵豐富,感情悲憤,全面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為了私利而坑苦百姓的罪惡,精譬警策,振聾發聩,閃耀着高度人民性的光彩。因此,這首小令名為“懷古”,實為“傷今”,表現了詞人為百姓呐喊的勇敢精神,富有戰鬥性和現實性。

再者要分析寫法。不同的寫法,是由不同的主題決定的。如蘇轼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詞作開篇三句,突兀而起,将壯闊大江的實景和千古英雄人物的種種曆史虛象融成一片,鋪開赤壁懷古的背景。引出具體對象後,又宕開一筆,以三個短句描寫出氣勢雄渾的赤壁山水圖,極力渲染江山之勝,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心潮為之激蕩。詞人由此順勢而下,以如椽大筆揮寫了歇拍兩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一面收束上文,概括出地傑人靈,一面承上啟下,引出懷古核心部分。過片四句,以藝術的誇張跳出曆史的真實,先将指揮赤壁之戰的主帥周瑜安排在燕爾新婚之際,以側面襯托青年英雄的光彩照人,再着力正面刻畫主人公的儒雅從容、指揮若定的大将風度,畫龍點睛般勾畫出昔日威武雄壯的赤壁大戰。“樯橹灰飛煙滅”六字,精練而形象地将“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于此破曹公”的火燒赤壁的決定性場面畫出,令人擊節贊賞。此詞把寫景、詠史、議論、抒情融為一體,氣勢奔放,一瀉千裡,寫盡了大江東去的氣魄,赤壁的雄奇,英雄的從容,景象壯闊,氣勢磅礴,縱寫古今,遙念英雄,慷慨昂揚,豪放曠達,不愧為豪放詞的代表作品。(洪方煜)

贈别二首古詩原文(贈友送别詩詠史懷古詩)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