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的中元節到啦?來源:羊城晚報孩子叫喊道:“噢,火真棒” ,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又是一年的中元節到啦?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來源:羊城晚報
孩子叫喊道:“噢,火真棒!”
母親低聲說:“小龍,住嘴。”
把他拉至背陰處後,她細聲說道:“今天所有死者離開墳墓回到我們這兒,空中簇擁着看不見的隊伍。”
孩子喃喃道:“媽媽,他們為什麼回來?”
“寶貝,因為他們愛我們,希望我們也愛他們并祭祀他們。所以不敬是極端錯誤不仁的”……
他完全安靜了下來,低頭猛地磕了一下。這是他試圖向善惡鬼魂道歉。故從幼年時起,中國孩子們就上了善待死者的第一課。
這段關于中元節的描述既熟悉又陌生。這是上世紀20年代,英國女作家裴麗珠記載中國風俗的一節文字。
時至今日,中元節已經演化出各種祭拜方式,包括時興的綠色祭拜。但是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卻有着大緻相同的内涵——善待死者。
嗯,今天中元節,膽子大的,就和小缸一起漲姿勢吧。
△中元節祭祖
古人如何過中元節?
“七月半”的産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時祭,以及與之相關的祖靈崇拜。古時由于生産能力與認識水平有限,人們對于農事的豐收,常寄托于神靈的庇佑。
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雲:“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人們在七月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嘗這些勞動的果實,并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秋嘗祭祖活動至今仍然在一些地區舉辦
從曆史文獻記載來看,秋嘗祭祖的活動,先秦時代已有之,起先是天子諸侯的事,然後自上而下影響到民間。起初的日期并不确定,後來逐漸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後。
“七月半”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于道教的介入。據《修行記》,“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于是日夜誦經,餓鬼囚徒亦得解脫。”
據說,中元之日,衆鬼都要離開冥界,接受地官的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沒主的就遊蕩人間,徘徊在各處找東西吃。人們祭祀祖先,燃燒紙錢,既表達孝心,也給孤魂野鬼些許安慰。
△《點石齋畫報》上的《超度孤魂》
中元節被稱為“鬼節”,正是由此而來。同時,這也是中元節與清明節的不同之處,它不但祈願故去的先人早日解脫超生,而且還顧及孤魂野鬼,普度亡魂。
到了小缸本尊司馬光生活的宋代,除祭祖、普度亡靈的祭祀活動之外,中元賞月、泛舟、演目連戲等娛樂活動也開始盛行。明清時期,基本延續了唐宋時期的節俗主題,并且節日氣氛更加世俗化。
△中元節放河燈
放河燈、鬥燈會、唱燈歌、泛舟、燃燈、舞獅、演秧歌,各種節俗活動不斷豐富,普通百姓的參與性也更強,并且有娛樂化和商業化發展的趨勢。
也就是說,此時百姓内心對待孤魂野鬼的态度是:畏懼心理逐漸減弱,更多的是一種憐憫、包容和安撫。通過這些儀式性民俗活動,善待死者的節日主題也就延續了下來。
△中元夜兒童持荷葉燈結伴遊樂
外國人如何過“鬼節”?
如今“七月半”的祭祀活動,多是大家自發地、零星地在家庭内舉行,不再具有傳統意義上的公共性。不過,在其他一些國家的“鬼節”,還有一些集體活動。
在日本的盂蘭盆節期間,人們有撒豆驅鬼求平安的習俗。一般由一家的主人或者本命年的男人将炙烤過的大豆撒在房屋四周,還要一邊撒豆一邊念叨着“鬼出去,福進來”。
△人們在撒豆活動上争搶“幸運豆”
當地人認為,如果拾到和年齡相同數量的豆子就會交好運。如今撒豆逐漸演變成了大規模的集會活動,人們穿着傳統服飾聚集在一起撒豆,之後還有表演、遊行等一系列慶祝活動。
△人們在節日期間起舞
而在尼泊爾有一個神牛節,根據當地的傳統風俗,有親人過世的家庭要在這一天領着黃牛到大街上參加遊行,沒有牛的家庭可以讓男孩打扮成牛來代替,為逝者祈福。
△裝扮成牛的男孩們
打扮好的黃牛在人們的簇擁下走上街頭,頭頂是五顔六色的華蓋。人們在遊行時會刻意走過寺廟、神像等神聖的地方,他們相信牛能引領逝者通往天堂之路。
△有親人過世的家庭都會參加當天的活動
墨西哥的“亡靈節”又稱為“死人節”,主要是為了悼念死去的親人。但這不是一個悲傷的節日,相反,到處充滿快樂與喜慶,街道上随處可見“五彩骷髅”。
△萬壽菊花瓣鋪路,這是墨西哥人指引去世親人回家的方式
電影《尋夢環遊記》的靈感正是來源于此,影片中打造了一個絢麗多彩的死後世界,這些亡靈們一個個盛裝打扮,跨越萬壽菊花瓣築成的花橋,準備奔赴一年一度的亡靈節。
在這個節日裡,亡靈可以回到人間看望親人,與家人團圓。而在現實世界的家人,也會将逝者的照片供奉在神龛上,準備他們曾經最愛的食物,地上鋪滿萬壽菊花瓣,以迎接他們的到來。
而亡靈之所以還存在,是他們一直存在于親人好友的記憶中,隻有當這些記憶都消失了,一切才會真正地消失。這也正如影片主題曲所唱:
“唯有記住,所愛之人才不會真的消失。所以在愛的記憶消失前,請記住曾經的那份愛。”
參考資料:
太史文,《中國中世紀的鬼節》
任雅萱,《七月十五與亡靈祭祀禮俗》
吳鵬,《中元節,不隻是“鬼節”》
戴望雲,《中元節是中國的“鬼節”嗎?》
國家地理雜志,《全世界人民都是怎麼“吓”自己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