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積累,就沒有财富。
這是全生發展的第314篇文章
說到财富,我們往往說的是能夠存下來的金錢與财産。
平時我們掙得的,是收入。收入減去支出,才有可能留存下來作為财富儲存起來。
這涉及對收入的再分配。
打個形象的比喻,收入是從外部流進來的可以供我們支配的金錢。
這筆錢,我們通常會分成兩份,一份作為當前的消費,一份作為未來的積累。
當然,有的人把收入全部作為消費,那麼積累就為零。這種做法無異于殺雞取卵,一次性消費,不考慮未來,也沒有留出應對風險的基金。無疑是非常危險的。
有的人省吃儉用,縮減當下的消費,将更多的積累留給未來。那麼,這樣做的結果,也許是明天會更好,也許是被别人一把收割,既沒有享受到也沒有了未來。
不過,不管怎麼說,能夠留存一部分,積累下來,才能成為财富。
從這個意義上說,财富是為未來做準備的,是着眼于未來的。
财富是收入的留存,是需要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積累的過程,就是财富儲存的過程,也是财富增長的過程。
财富的儲存方式有很多,常見的方式是儲蓄。把錢存進存錢罐,或者是存進銀行,零存整取、整存整取,都是儲蓄的方式。
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裡提到“以末緻财,用本守之”,意思是說,通過做生意賺到的錢,得以買田置地的方式儲存下來,這樣才能把财富固化下來。
看來,現代人習慣于買房,乃是一種祖傳的保存财富的方式。而通過按揭的方式,更有零存整取“攢磚頭”,從而達到儲存财富的意味。
這在當今紙币泛濫、貨币貶值,疊加城市化加速的時代,核心大城市裡的“磚頭”還能實現财富的保值增值,從而使得買房成為一種常見的财富儲存工具。
此外,更多的人把錢用于投資,希望通過現代金融工具,不僅儲存下财富,還希望能夠獲得财富的進一步增值。
但投資有風險,需要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才有可能實現投資收益,否則隻會成為被别人收割的韭菜,将自己的血汗錢轉移到别人的口袋裡,成為人家的财富。
更多文章請點擊:曆史文章 合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