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失業人員如何返鄉創業

失業人員如何返鄉創業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13:57:39

失業人員如何返鄉創業(一個盲人的創業路)1

盲人創業者楊偉和妻子黃小蘭在給山雞喂食玉米。

“你們慢一點,小心一點啊!”楊偉在前面帶路,不時提醒記者。這是10月中旬的一天,在湖南湘西州泸溪縣朱食洞村的山裡,下着不小的雨,道路泥濘。

這條路通往楊偉家的農場。有些路段鋪着石子,有些路段還是土路,時而穿過一片小樹林,時而出現一行陡峭的台階,翻過一座水壩,又有一條木闆橋,上一個坡,轉一個彎。

在一個拐彎處,楊偉撞上旁邊的山體,打了個趔趄,險些摔倒。雖然從外表幾乎看不出來,但他是個盲人。“沒事沒事,這條路我每天走好多遍,我習慣啦!你們小心一點!”他很快站直繼續往前走,并再次提醒記者走路當心。

一條路修了兩個冬天

山腳下是連片的稻田,裡面養着稻花魚;一片開闊的平地上,一群鴨子養在這裡;再往裡走,高高低低的山坡上是成千上萬隻散養的雞。這條路貫通的,就是楊偉的家庭農場。

楊偉今年35歲,自小視力不好,初中畢業後外出打工。當時,他學了計算機,在一家工廠做文職工作。後來視力每況愈下,他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視網膜色素變性”,他弟弟楊雄也很快确診患有同樣的疾病。這個病無法根治,患者視力将越來越差,直至完全失明。

“眼睛不好,别人會笑話你。”楊偉說,有人會拿他尋開心,比如故意伸出手來問他能看到幾個手指,這讓他感覺尊嚴在喪失。眼睛看不了電腦,他轉到工廠的流水線上做工,但越發覺得打工“實現不了人生夢想”。他從廣播裡聽到了一些殘疾人創業的故事,很受鼓舞。

2011年,在打工10年後,楊偉回到老家。家裡的狀況并不好,母親患癌多年,父親又有腿疾。但楊偉決心創業,他和父親、弟弟打算一起搞養殖,用打工的積蓄2萬元和從銀行貸款的5萬元,選定了家鄉水庫邊的這片地方,用一年2萬元的租金流轉了300畝山地和水田。“當時一門心思就想做這件事,沒考慮能不能成功。”他說。

要把養殖業做起來,首要的事就是通路。父子三人拿上鋤頭、鐵鍬、鋼釺等工具,開始動手修山路。其他季節農忙,他們就在冬天集中趕工,用兩個冬天修出了大約2公裡的路。

“體力活對我來說不在話下。”楊偉說。但是因為看不見,他和弟弟沒少受傷。他們經常要鑿開大石頭,需要一人扶住鐵棍,一人掄錘子,錘子要是沒對準,砸下去手上就是一個口子。

連耳朵都會流眼淚

路修好了,他們又建了雞舍和生活的木棚,在山裡住下,2013年開始養雞養鴨,同時也在水庫裡養魚。不料,這一年碰上了禽流感疫情暴發,他們養的1000多羽雞和1000多羽鴨“全軍覆沒”。飼料店的老闆來催債,指責楊偉“你年輕人說話不算數”。

第一年的失敗讓楊偉感到養殖業風險太大,他決定改做種植業。于是,2014年,他又從親朋好友那兒借款籌錢,種了100畝聖女果。然而,這一年夏天,我國南方多地發生較嚴重的洪澇災害,楊偉的家鄉也未能幸免。當年7月的連續大雨,讓聖女果“全部泡湯”。

水災沖走了這一年的希望,留下的是一堆債務。“親戚、同學都不理我了,都快沒錢吃飯了,到過年都不知道肉的滋味是什麼。”楊偉說,“不僅眼睛流淚,連耳朵都會流眼淚了。”但他咬牙堅持了下來,“放棄的話就永遠放棄了,我不想認輸,我不想别人說我做什麼都做不好。”

直到遇見一個好心人幫忙,楊偉的生活迎來了轉機。水災過後,一個縣裡的職工來水庫釣魚,得知楊偉的遭遇後,資助了他2000元,又幫他聯系了縣團委、殘聯等部門。2015年,楊偉跟着組織去長沙學習了養殖技術,有個學員出資給他買了1000隻雞苗,并提出幫他銷售。

楊偉吸取之前的經驗教訓,他參加了縣扶貧辦組織的培訓班,去農校學技術,自己也聽語音資料學知識,還和周邊的種雞育苗戶、養殖戶請教。這一年,他們養雞賺了1萬元,創業至此總算有了果實。第二年,他又養了600羽雞,縣裡的農村青年協會幫忙銷售,賺到8000元,“夢裡都在笑”。

楊偉的養殖業從此走上正軌,并逐漸形成規模發展成家庭農場。如今,他養着5000多羽雞、100多羽鴨,一年純收入有6萬多元。

有能力了就回報社會

“主要還是他自己願意搞,我們的幫扶就更有效。”這句話,縣殘聯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了好幾遍。記者了解到,湖南省殘聯從2013年起啟動“連千村幫萬戶”殘疾人扶貧工程,到2020年,組織全省殘聯系統幹部對1000個村的1萬戶貧困殘疾人家庭開展一對一精準幫扶。截至今年9月,湖南省有持證殘疾人194萬,納入建檔立卡殘疾人55.6萬,己脫貧49.8萬,貧困殘疾人脫貧率為89.6%。

去年,州縣殘聯給楊偉争取了一筆項目資金,硬化了水庫附近的道路,還給他們蓋了一個鐵棚屋,楊偉和妻子黃小蘭就住在這個山上的棚屋裡。在創業的艱辛曆程中,楊偉對給予他幫助的人一直心存感激,這其中也包括黃小蘭。黃小蘭身體健全,與楊偉在打工期間相識,看重他“心地善良”,不顧家人反對與他結婚。

隻有在熟悉的環境裡楊偉才能大膽行走,他離開農場、去外省醫院治療眼睛,都離不開黃小蘭。在農場,楊偉負責做些力所能及的體力活,他每天裡外往返、上山下山很多趟,扛很多包玉米去喂雞。黃小蘭負責觀察雞的精神、進食、糞便狀态以及銷售,她每天都會捉一些雞騎電動車去縣城賣。

如今,楊偉成了當地殘疾人創業的典範。他還會為村民免費提供養殖技術培訓,累計帶動周邊50餘戶貧困戶進行山雞養殖。接下來,他還将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并計劃把農場打造成一個可以休閑、垂釣、觀光的農家樂。在他的棚屋前,記者還看到一隻試驗性養殖的鴕鳥。

天還下着雨,楊偉沒有打傘,因為打傘會遮住陽光。他一直側着頭走路,這樣可以讓他捕捉到僅有的一點光線,不至于眼前全部黑暗。“不知道我的視力明天會怎麼樣,但是我希望自己有能力了可以回報社會。”他說。(本報記者 吳麗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