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什麼樣的媽媽,才能稱之為是一個“合格”的媽媽呢?
是每天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讓他過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嗎?
是每天對孩子的學習嚴加管教,讓他走上“天才”“神童”般的人生嗎?
懶些的媽媽VS勤快的媽媽:培養出來的孩子,差距很明顯鄰居壯壯媽媽,平時在養孩子這件事上,就勤快得過了頭兒,隻要是和兒子有關,壯壯媽媽便事事親力親為,把7歲大的兒子嬌慣得不像樣兒。
每天回家後,隻要媽媽不親自伸手,壯壯絕對不會自己脫鞋,吃飯時候經常對着媽媽吼:“你不把骨頭挑出來,我就不吃!”甚至有時還得家長喂。
身邊熟悉的人經常勸壯壯媽:“你别那麼勤快,還能替他做一輩子不成?偷點懶讓孩子自己做,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其實壯壯媽何嘗不想呢?她也知道這樣對兒子不好,但這麼多年都習慣替兒子包辦好一切,總是放不開手,恨不得連上學讀書、寫作業都替兒子做了。
像壯壯媽這樣,養育孩子的時候太勤快,其實非常悲哀。
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操心”的人,現實生活中,大家都認為越勤快的媽媽對孩子的成長越好。其實不然,如今越來越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媽媽在生活中“懶”一些,養出來的孩子将來會更優秀。
在《媽媽是超人》這檔節目中,沙溢和胡可的兒子安吉和小魚兒圈粉無數,他們倆雖然年紀小,有着一對明星父母,但是卻看不出一點矯情,特别懂事獨立。
有一次,胡可對兩個兒子講:“今天媽媽非常累,有些工作你們倆自己完成,可以嗎?”兄弟倆一聽,便有模有樣地幫媽媽幹了家務活,沒有一點怨言和不願。
媽媽對孩子的人生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有這樣一句話:看一個孩子能否有出息,看他的媽媽就知道了。
孩子将來會平庸無能?還是懂得回報感恩父母?又或是能成就一番事業?其實,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媽媽的一言一行,在潛移默化之中,就把孩子劃分成了三六九等。
明智的媽媽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會學着偷一些懶,而且懶得很“有水平”,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将來會更優秀。
在動手做事方面,媽媽可以“懶”一些教育學家陳鶴琴曾經說過:凡是小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讓他自己去做,家長千萬不要替他完成。
媽媽不要習慣性地大包大攬,可以适當懶一些,孩子能自己去做的就自己去做,隻有你放手後孩子才能有自由發揮的空間,或許能發現他的擅長和強大之處,不論嘗試後的結果是好還是壞,對于孩子的成長總歸沒有害處。
當然,媽媽懶一些并不是說對孩子放手不管,而是要做到“人懶心不懶”。孩子上學得自己穿衣背書包,如果做不到就等着遲到挨老師批評;吃飯得自己學會用筷子,隻想等家長喂飯那隻能餓着。
如果孩子今天做不到,那看他明天是不是能有所改善,随時觀察孩子的成長軌迹,也可以适當給予他些幫助。
華人科學家劉翀,曾先後拒絕了清華和哈佛的offer,是一位妥妥的“牛人”,按道理來講,這樣的學霸背後一定有個“虎媽”或者“虎爸”吧?
恰恰相反,他的父母在教育問題上,那可以說相當地“佛系”。每當自己有什麼不懂,回家問媽媽時,媽媽便用高冷的姿态回道:“别問我,自己去翻書。”在這樣懶媽媽的教育下,劉翀漸漸明白:學習是一件靠自己的事。
舉這個例子,倒也不是建議廣大家長不關心孩子的學習,而是媽媽有時候可以适當懶一些,不用把孩子逼迫得那麼緊。
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有些難題自己多琢磨一會兒就能有答案,那麼媽媽沒必要提前告知,重點訓練的是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路。這樣的孩子,日後遇到學習上的困難,首先想到的是獨立解決,而不是向他人求教。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内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