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題都城南莊》
相傳,唐朝詩人崔護進京應試,于清明節遊長安城南,見一村舍為桃花環繞。
崔護因口渴敲門讨水,有一美麗的少女開門送水,一見鐘情,兩目注視,脈脈含情。
第二年清明,崔護重遊舊地,桃花依然盛開,而門卻鎖着。
崔護不勝惆怅,提筆寫《題都城南莊》詩在門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那少女外出回來,看到門上的詩,後悔外出,相思成病,絕食而死。
過了幾天,崔護又來敲門,出來一位老人說:“我女兒讀了門上的詩,抱病而死,屍體還放在屋内。”
崔護跑進屋内,跪在少女的屍體面前大聲哭叫“我崔護來了!”那少女活過來了,兩人結為百年之好。
人面桃花意思是形容男女邂逅鐘情,随即分離之後,男子追念舊事的情形。
崔護《題都城南莊》
賞析全詩四句,這四句詩包含着一前一後兩個場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場面。
第一個場面:尋春遇豔——“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詩人抓住了“尋春遇豔”整個過程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僅為豔若桃花的“人面”設置了美好的背景,襯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現出詩人目注神馳、情搖意奪的情狀,和雙方脈脈含情、未通言語的情景。
崔護《題都城南莊》
第二個場面:重尋不遇。還是春光爛漫、百花吐豔的季節,還是花木扶疏、桃樹掩映的門戶,然而,使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卻不知何處去,隻剩下門前一樹桃花仍舊在春風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風中含笑的聯想,本從“人面桃花相映紅”得來。去年今日,伫立桃樹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脈脈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舊含笑的桃花隻能引動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舊”二字,正含有無限怅惘。
崔護《題都城南莊》
整首詩其實就是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詩人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産生的感慨,回環往複、曲折盡緻地表達了出來。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着極重要的作用。因為是在回憶中寫已經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憶便特别珍貴、美好,充滿感情,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傳神描繪;正因為有那樣美好的記憶,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感慨。
盡管這首詩有某種情節性,有富于傳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帶有戲劇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詩,而是一首抒情詩。“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廣泛流傳,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義卻在于抒寫了某種人生體驗,而不在于叙述了一個人們感興趣的故事。它诠釋了一種普遍性的人生體驗:在偶然、不經意的情況下遇到某種美好事物,而當自己去有意追求時,卻再也不可複得。這也許正是這首詩保持經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尋春遇豔”和“重尋不遇”是可以寫成叙事詩的。作者沒有這樣寫,正說明唐人更習慣于以抒情詩人的眼光、感情來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