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春秋有感?春節前,朋友韓佐昌讓我素描兩幅文物圖片,用來出書一個是郜仲尊,一個是郜史碩父鼎我用國畫的方式完成了,朋友和出版社都很滿意,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讀春秋有感?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春節前,朋友韓佐昌讓我素描兩幅文物圖片,用來出書。一個是郜仲尊,一個是郜史碩父鼎。我用國畫的方式完成了,朋友和出版社都很滿意。
書籍封面
六月底,朋友要給我寄他的處女作《春秋可以這麼讀:小霸不過三》,實在盛情難卻。
說實話,我不愛讀曆史。初中教曆史的老師講課沒有一點點情感,聽得大家昏昏欲睡。後來形成了條件反射,一看枯燥的曆史書就頭疼。另外我不看“閑書”,所以閱讀速度很慢,理解力差。直接導緻第一次高考名落孫山,而同村的夥伴考上了全國重點大學,差距隻落在語文分數上。
由于和韓佐昌是同鄉,都在北京求學,大學期間我們來往比較多。那時他就喜歡看“閑書”,宿舍床頭書架是康德、叔本華、黑格爾和西方曆史等書籍。似乎他們北京工商大學的課程比我們輕松一些。而我喜歡畫畫和練先天氣功,更沒有時間看“閑書”了。
大學期間韓佐昌在寝室(牆上有我當時的國畫拙作)
二十多年後我在西美系統地學習了國畫專業。就強迫自己讀一些“閑書”,如:《莊子》、《詩經》,也讀王維、陶淵明、李賀的詩和畫論等。
從北京畢業三十多年後,我和老朋友又聯系上了。沒想到他現在出書了!成了作家!功夫不負有心人!真心為朋友高興!
本來不喜歡讀曆史。打開一看,馬上卻被吸引住了。整整四天都在仔細閱讀。
《春秋可以這麼讀:小霸不過三》講述了西周初步形成的曆史進程,清晰呈現出春秋時期曆史格局變動的脈絡。每節篇幅不長,語言簡潔而幽默,脫俗又生動。我不再覺得曆史就是枯燥的。
我們都是理工科畢業,有一些共性:學習紮實,思維有條理,邏輯性強。所以讀起他的著作很清晰又輕松。
我知道更主要的是朋友出于熱愛。四十多年來讀了大量的史書,厚積薄發,古今中外融會貫通。近些年,他轉向研究《春秋》,追尋中華文明、文化的源頭。他不僅僅是認真閱讀,而是帶有自己的理解、分析和判斷。特别是不同的書籍對同一個曆史事件有出入時,他會相互參照,簡明扼要列舉出他的考證。再加上他的工作和旅遊有關,對文物考古非常敏感。并運用當前最新考古發現,還原曆史的真實。對《史記》中有人名、地點、時間錯誤,做了認真考證。如:對“伊尹放太甲”的考證;對晉鄂侯卒年的考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
作家韓佐昌近照
在書中講述曆史的同時,還有他自己的研究發現,并普及了大量文化常識。對混亂的春秋時期國家分崩離析,通過各個大小鮮明的事件,讓讀者在短時間内就了如指掌。比起一些為工作或職稱而撰寫的論文,其簡潔、生動、有趣。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理工科不會過于注重修辭的表達。而是用最常用又貼切的詞語把複雜的曆史簡明扼要地叙述出來。所以更貼近于大衆。因此是一本輕松了解曆史、了解中國文化的入門書籍。
本書簡潔易懂,又很專業,比如對伊尹廚霸的烹調理論部分;春秋時期的戰争禮儀原則;戰争前的盟誓過程;對戰車的詳細介紹等。
戰争是殘酷的。家園被毀,無家可歸。到處是廢墟,血流成河。可是春秋時期的戰争又是人類曆史上最文明的戰争。春秋戰争很人道,隻論勝負,點到為止。當時戰争的禮儀:不追逃兵,不殺重傷者,不殺老幼,不殺投降者,打仗不能超過一個季度等等。比西方日内瓦公約足足早了2500多年。
作家韓佐昌近照
在大的曆史背景下,書中又從《詩經》選出與之相關的篇章重新再讀,頓時感到人物的情感飽滿,活生生的就在眼前。而我過去讀《詩經》,偏重在語言修辭上。詩詞的核心是情感,語言隻是載體而已。
現在人們喜歡追星,春秋時期也是這樣。公孫子都是衆多青春少女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她們用詩歌抒發渴望見到他的心情。而且天天吟唱:“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人有優點必然也會有缺點。公孫子都緻命的缺點是心胸狹窄。在鄭莊公收兵儀式上,和身高力大的颍考叔搶戰車沒得手。就在攻打許城戰争中,英勇的颍考叔率先舉着戰旗登上城牆,而公孫子都從背後一箭結束了颍考叔的性命。這一暗箭,英雄倒地。也是這一暗箭,帥氣英俊的公孫子都的美貌瞬間變得一文不值。美如果缺少真和善,會導緻腐化和堕落。同樣文學、繪畫、藝術作品如果缺乏精神追求,就會低俗泛濫。
尚谷為本書畫的《郜仲尊》
另外書中還有許多姓氏的淵源。如:廖姓,鬥姓,屈姓,栾姓等等。還有成語典故的出處。如“甘棠遺愛”,“桐葉封弟”,“異畝同穎 ”,“瓜代有期”等
在諸侯中,禮崩樂壞始于鄭莊公過分對利的追逐,富裕之後過度滿足吃穿用的欲望。而沒有真正追求永恒不變的道,沒有尊道貴德,這是世風日下的根源。
相比之下,人性的光輝如:國畫裡常表現的人物題材孤竹君子伯夷與叔齊的故事。宋穆公與宋宣公兄弟互敬互愛,肝膽相照——哥哥把繼承權沒有傳給兒子而是傳給了弟弟的故事。還有齊襄公身邊的一個小人物徒人費等,在國難當前,放下個人的得失恩怨,誓死為國盡忠的精神,如夜空的北鬥,給人們指明方向。
尚谷為本書畫的《郜史碩父鼎》
周朝和春秋時期,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而祭祀優先。兩國交戰,如果戰敗方跑了,戰勝方要供養對方祖宗神靈。祭祀規格與本諸侯國待遇同等。
單單祭祀所用的鼎、尊、觞、卣,樂器如編鐘等都很考究。看到祖先燦爛藝術成就,我們隻有興歎的份兒!其實更重要的是那時人們敬畏天地,敬畏神明,信仰天人合一,因而不欺暗室,不愧屋漏。自覺自願規範言行,守本分不逾矩,已經成為日常習慣。
用作者的觀點:“中華文明,殷商是萌芽。春秋是繁榮,諸子百家開花結果。”
讀完一遍,幹貨很多,意猶未盡。還要再細細品味。同時更加期待朋友的第二本著作《桓文霸春秋》的出版。
備注:
第四屆“全民閱讀·書店之選”系列活動:中書協從110家出版單位推薦的150本優秀作品,針對近一年(2021年7月-2022年6月)上市的新書(首次出版/非公版)進行綜合評估,最終在主題出版、人文社科、文學、兒童文學、少兒科普5個大類中,每類篩選出兼具市場潛力、讀者口碑,适合大衆品質閱讀的30本優秀中文原創作品。朋友處女作《春秋可以這麼讀》,僅發行了一個多月,進了前30名。第一次印刷的5000本已經售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