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過冬至,湖水已漸漸冰封。早晨也被凍成冰的露珠,又有誰會在意你稍縱即逝的美。
洛橋晚望
唐-孟郊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
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
此詩寫出了“明月照積雪”的壯麗景象。天空與山巒,月華與雪光,交相輝映,舉首燦然奪目,遠視浮光閃爍,上下通明,一片銀白,真是美極了。詩人從蕭疏的洛城冬景中,開拓出一個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潔之物,展現出一個清新淡遠的境界,寄寓着詩人高遠的襟懷。
冰
宋-李觏
水性本來弱,漸寒成此堅。
東風有時到,幾日是殘年。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 冰池
宋-蘇轍
水深冰亦厚,滉蕩鋪寒玉。
好在水中魚,何愁池上鹜。
臨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
宋-蘇轼
冬夜夜寒冰合井,畫堂明月侵帏。
青缸明滅照悲啼。
青缸挑欲盡,粉淚裛還垂。
未盡一尊先掩淚,歌聲半帶清悲。
情聲兩盡莫相違。
欲知腸斷處,梁上暗塵飛。
全詞情真意切,恸天感人,籠罩在灰暗、悲涼的氣氛中。冬天、寒夜、冰井、明滅青燈、悲啼、粉淚(掩淚)、清悲歌聲、腸斷、暗塵等詞語的巧妙綴合,淋漓盡緻地塑造了一位聲情并茂、聲淚俱下、令人傾倒的侍女形象。
稚子弄冰
宋-楊萬裡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铮。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全詩攝取瞬間快景避開直接描寫,用生動形象的“穿林”響聲和貼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開掘稚子的情趣。詩中孩子弄冰的場景,充滿了樂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熾熱;色澤上,“金”盤“彩”絲串“銀”冰;形态上,是用“金盤”脫出的‘‘銀铮”,圓形;聲音上,有 “玉罄穿林響”的高亢,忽又轉 作“玻璃碎地聲”的清脆。全詩形色兼具以感目,聲意俱美以悅耳賞心,繪聲繪色地表現出兒童以冰為钲、自得其樂的盎然意趣。
冬日田園雜興
宋-範成大
放船開看雪山晴,風定奇寒晚更凝。
坐聽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鹧鸪天·一夜冰澌滿玉壺
宋-石孝友
一夜冰澌滿玉壺。五更喜氣動洪爐。
門前桃李知麟集,庭下芝蘭看鯉趨。
泉脈動,草心蘇。日長添得繡工夫。
試詢補衮彌縫手,真個曾添一線無。
這首小詞作于冬至前一日。特意胪列佳氣,讴歌鼎盛。雖使事用典稍覺闆重,畢竟典麗工整,氣度自在。
南鄉子·冬夜
宋-黃升
萬籁寂無聲。衾鐵稜稜近五更。
香斷燈昏吟未穩,凄清。
隻有霜華伴月明。
應是夜寒凝。惱得梅花睡不成。
我念梅花花念我,關情。
起看清冰滿玉瓶。
冬天的夜晚萬籁靜寂無聲。已近五更時分被子卻還是冰冰冷冷。爐中沉香已燃盡,燈光昏暗,孤冷凄清,這樣的夜何時才是盡頭。窗外也隻有那結成的霜花伴着明月。
孤寂寒冷夜,想着那迎風綻放的梅花也是煩惱的無法入眠的。我在想着梅花而梅花也在念着我,互相牽挂着。起床時看到那玉瓶中的水已全都凝結成冰。
梅花絕句·其二
宋-陸遊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遲。
高标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
菩薩蠻·白日驚飚冬已半
清-納蘭性德
白日驚飚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鴉亂。
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燒痕空極望,鼓角高城上。
明日近長安,客心愁未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