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學長廊中,漫步于長廊的曆代文人用他們飛揚的文采譜寫出絢麗的篇章。他們的篇章如同璀璨的嬌豔的鮮花将這條長廊點綴起來,芬芳馥郁,姹紫嫣紅的長廊四季常新,璀璨斑斓的色彩曆久彌新。
更讓長廊的色彩錦上添花的是那并蒂花開的奇異景象。曹操與他的兒子曹植、曹丕徜徉于長廊時,留下了“兼籠前美、作範後來”的建安文學。曹操的《龜雖壽》《蒿裡行》《步出夏門行》,曹植的《典論》,曹丕的《白馬篇》《美女篇》《洛神賦》等篇章讓長廊煥然一新。
時光一晃,當蘇洵攜手兒子蘇轼和蘇轍流連于長廊時,父子三人以《六國論》評說古今,他們獨步千古的詩詞和文章為長廊增添了绮麗的色彩。“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蘇氏父子在留在長廊篇章讓人們奉為圭臬,他們留在長廊的足迹讓人們趨之若鹜。
三蘇雕塑像
說到文學長廊中這些并蒂花開的景象,以父子俱名揚的當然讓人歎羨。但是也有一些組合,雖然不是父子,但同樣并蒂花開,同樣熠熠生輝。下面要說到的一個組合就是唐代的兩位詩人,一位是李商隐,一位是韓偓,李商隐是韓偓的姨夫,韓偓是李商隐的外甥。
這對以姨夫和外甥的身份為組合的詩人,都以詩名著稱于世。李商隐就不用做過的介紹了,我們最喜愛的就是他的《無題》詩,無題詩中的很多名句我們都是耳熟能詳的。
韓偓,字冬郎,比李商隐小30歲,自幼聰明好學,深得李商隐的喜愛。李商隐要去梓州,同事和親朋好友都來送别,他的外甥韓偓也在送别的人群中,當時隻有十歲的韓偓在席間賦詩一首為即将遠行的李姨夫送行。詩作一出,衆人交口稱贊,大家都被這位十歲孩子的才華深深打動。
五年之後,李商隐任滿歸來,當年送行的場景曆曆在目,當年韓偓的那首送别詩更是讓李商隐記憶猶新。李商隐觸景生情,随即給眼前的這位已經15歲的翩翩少年寫了一首酬答詩,詩中這樣寫道: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這是一首很有名的詩,不光是因為李商隐對韓偓給予的深切厚望,還因為最後一句,李商隐盛贊韓偓的才華已經超越了他的父親韓瞻,韓瞻也是當時一位有名的詩人,“雛鳳清于老鳳聲”說的就是這個。這一句還為我國的成語寶庫增添了一個“雛鳳清聲”的成語。
韓偓,晚唐詩人,他以擅長寫五言絕句著稱。他今存的詩集中有一半以上是五言絕句,而且他的五言絕句是師出有門,他學習寫作五言絕句與許多唐代詩人一樣。原來唐代詩人的五言絕句來源主要有兩個:要麼是脫胎于漢魏以來的古體詩,要麼是從南朝樂府詩中的影子中走出來。
韓偓畫像
從南朝樂府詩中學習,并且形成獨特風格的當屬盛唐詩人崔國輔。崔國輔的五言絕句多以愛情為題,風格自然清新而又婉曲含蓄,柔曼可歌,形成了獨特的詩體,像描寫江南水鄉南京長幹裡人們的愛情故事的詩篇《小長幹曲》,就是崔國輔的代表作。
前人評價崔國輔的絕句是說道:“專工五言小詩自崔國輔始,篇篇有樂府遺意。”自崔國輔之後,将五言絕句帶上另一個高峰的人就是韓偓,可以說韓偓師出有門,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崔國輔·《小長幹曲》·詩意圖
韓偓為了能将經典傳承下去,不僅寫出了大量的優秀五言絕句,而且他還向經典緻敬,模仿崔國輔的詩體寫下了四首詩,并将詩題取名為《效崔國輔體》。
韓偓的這四首仿作,看似是四個不同的場景,其實是一個整體。詩人以人間永恒的愛情為主線,并用女子的口吻寫出來為,詩情畫意交相輝映,就像是長廊中四季常開的一株花卉一樣,賞心悅目,讀來有别具一格的美。第一首,詩人寫道:
淡月照中庭,海棠花自落。
獨立俯閑階,風動秋千索。
開篇兩句描繪的是春夜庭院的場景:淡淡的月色映照在庭院中,海棠花趁着月色飄然落地,花瓣落地的聲音是這樣的輕柔,是這樣的無聲無息,以至于不仔細看的話,都發覺不了。海棠花凋零預示着春天又該過去了。
庭院中的女主人公孑身一人,她孤零零地站立在窗口凝望着屋前的台階,淡淡的月色掩映在她白皙的臉龐上,她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惆怅。也許是她盼望着心愛的人早點歸來,可台階上一片空蕩蕩。在月光坐過的台階上,隻有随風飄落的海棠花的花瓣靜靜地點綴着台階。
微風擺弄着院子裡的秋千索,不時傳來一陣陣聲響。月色下的庭院,飄落的海棠花,獨立窗前的女主人,擺動着的秋千索,詩人以移動的鏡頭勾勒出了整個畫面,畫面是那麼幽靜,又是那麼寂寥。
最後一個一個鏡頭以動襯靜,更增強了詩篇的清冷氣氛。而女主人盼望着心愛的人早點歸來的心思,就在這樣的環境渲染與氣氛烘托下顯現出來了。
接下來詩人寫道:
酒力滋睡眸,鹵莽聞街鼓。
欲明天更寒,東風打窗雨。
第二首的場景由窗前轉向室内,詩人移形換步,鏡頭下的女主人已經已經睡下了。或許是擔心夜晚失眠吧,睡覺前她還喝了一點酒,可是她不勝酒力,一會兒便酒醉微醺,頓時睡意來襲,于是她躺在了床上,借着醉意朦朦胧胧地進入夢鄉。
可是她睡得并不安穩,沒過久又被街上傳來的依稀的鑼鼓聲驚醒了,這時已到了天色已經微明。女主人身上感受到黎明前的寒意,她不得不将被子裹緊一些,這時耳畔又傳來雨水敲打在窗戶上的聲音。女主人尋思着,原來夜晚下雨了,昨晚淡淡的月色就是要下雨的預兆啊。
和第一首略有不同的是,第二首并沒有将過多的筆墨用在畫面物象的組合上,而是将筆墨的着力點用在女主人的主觀感受上。從各種感覺心理的描繪中,詩意傳達出女主人的孤寂與凄苦的情懷。不難看出,詩人對人物感受的描寫,其實也是一種渲染。
接下來是組詩的第三首,詩人寫道:
雨後碧苔院,霜來紅葉樓。
閑階上斜日,鹦鹉伴人愁。
第三首的場景是時間跳躍式的延續,時間和節令不再是海棠花凋零的暮春時節。鏡頭呈現出來的是這樣的一個畫面:在一個秋日的午後,剛下過一陣秋雨,院子裡長滿青苔,經霜的紅葉散落屋頂,散落在庭院中,遠遠望去,整座閨閣都掩映在紅葉的背景中。
這一幕色彩缤紛的畫面雖然充滿詩意,但是卻透露出一種長時間未經打理的荒蕪的氣息。女主人依然面對空無人迹的石階,凝望着西斜的日影漸漸爬上台階來。
這綿延不絕的愁緒該如何排遣呢?還好庭院中有一隻鹦鹉,鹦鹉學舌,發出一些咿咿呀呀的音符,仿佛在替人分擔憂思。
因為第三首詩呈現出來的是白天的景物,所以比第一首要明豔很多,畫面清晰明了,色彩也很鮮麗。但在秋天紅葉遍地的氛圍中仍然傳遞出婉曲凄清的詩意。
尤其是“閑階上斜日”這一個細節描寫,把女主人那種長久期待而又不斷失落的渺茫空虛的心理,刻畫得細緻而又傳神,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接下來是組詩的最後一首,詩人寫道:
羅幕生春寒,繡窗愁未眠。
南湖一夜雨,應濕采蓮船。
如果細細品味這首詩,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時間好像又回到了暮春時節的夜晚。地點還是女主人的閨閣。由于下了一夜的雨,暮春的寒氣透過簾幕傳入室内,而女主人依舊沒有入睡,還是倚靠在繡着窗花的窗戶邊。
從她的眼眸中能看出他好像有什麼心事,又好像在沉思着什麼。原來她想到的這件事:停泊在湖裡的采蓮船,早就被一夜的雨水打濕了吧,水漲船高,船兒現在還好嗎?
傳世名畫·《蓮舟新月圖》
南朝樂府民歌的一種特殊表現手法,是喜歡運用諧音雙關語來喻指愛情。“采蓮”的形象在樂府民歌中經常出現,如《讀曲歌》中這樣一首:“種蓮長江邊,藕生黃蘖浦。必得蓮子時,流離經辛苦。”就是借有關蓮藕的雙關隐語來表示甜蜜愛情需要經過曲折辛苦的磨煉才能獲得。“蓮”諧音“憐”,愛的意思;“藕”諧音“偶”,成 雙成對的意思。
因此,韓偓詩中的“采蓮”也是愛情的象征。女主人公想象采蓮船的際遇,不正是女主人自己的愛情經曆與心理曆程嗎?
在多少個不眠的長夜裡,回想自己的内心情感,有數不盡道不完的心裡話需要向人傾訴。而詩人卻借用了樂府詩的傳統手法,把複雜的思想感情熔鑄在雨濕采蓮船這一充滿畫意的形象中,讀來别有一番韻趣。
韓偓的組詩别具一格,是由四個獨立的場景拼接而成的四首五言絕句,但是這四個似斷似續的場景又組合成一幅完整的畫面。時間由夜晚至天明再到晚上,時間節令由春經秋又返回暮春,結構形式上的若斷若續,正好是女主人一年四季的生活與朝朝暮暮的情感的縮影。
不同的情景畫面,又被女主人同一個情思串聯起來。不同的情景畫面,詩情畫意交相輝映,就像是長廊中四季常開的一株奇異花草一樣馥郁芬芳;又像是主旋律下的四重奏,各種變奏的樂曲,帶來的是極度舒适的視聽體驗。
韓偓畫像
韓偓的這四首絕句語言樸素明麗,風格自然清新,豐富了詩歌的形象。韓偓雖然是仿效崔國輔的風格寫的這四首詩,但是詩人的初衷是傳承經典,并向經典緻敬的,因為詩人不僅發揚了崔國輔詩中婉曲含蓄的一面,又将這種風格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