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第194期孤掌難鳴?成語簡介門可羅雀出自《史記·汲鄭列傳論》,原指門外可張網捕雀後形容為官者休官失勢後,門庭冷落車馬稀少;或形容事業由盛而衰,賓客稀少的狀況,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成語故事第194期孤掌難鳴?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成語簡介
門可羅雀出自《史記·汲鄭列傳論》,原指門外可張網捕雀。後形容為官者休官失勢後,門庭冷落車馬稀少;或形容事業由盛而衰,賓客稀少的狀況。
門庭若市是它的反義詞,形容為官者昔日權勢熏天,前來拜訪的賓客甚多。兩則成語有鮮明的對比。
門庭冷落是它的近義詞,都是指賓客極少。但“門可羅雀”強調門庭冷落得可以張網捕雀,語義較“門庭冷落”重,且較形象。鳥雀自會避人,門庭冷落隻描述了一種畫面,“門可羅雀”卻運用了誇張手法,更多了一份蕭瑟、荒涼的感覺。
精彩故事
唐朝的劉禹錫在《有感》一詩中曾寫道:“昨宵鳳弛客,今日雀羅門。”其中,“雀羅門”喻指門庭冷落一事。其實,這種世态炎涼的現象要追溯到西漢時期。
一個西漢邽縣(今臨渭區)的人,被人們稱為翟公。漢武帝元光五年到元朔二年(前130年—前127年)任廷尉一職,廷尉是當時最高法官,權勢很大,因而拜訪的人很多,終日門庭若市,賓客盈門。可是等到他被罷免官職後,便開始門庭冷落,門外經常是冷冷清清。清晨,他打掃庭院。中午,他打開大門,總見門前許多麻雀在尋覓食物,在那裡嬉戲跳躍。他感慨地說:“從前我當官,賓客盈門,現在不當官,我可以張網捉鳥了。”就連以往投靠過他的朋友也不再往來,真是讓人感到悲涼。
後來,皇帝又下诏請他回去做官。翟公官複原職,賓客又想要前往拜訪。翟公感受到了貧賤富貴的交替,看清了世态的炎涼,于是,便在自己家門上張貼告示,說:“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态。一貴一賤,交情乃見。”那些賓客望着這樣的幾行大字,紛紛慚愧地走了。
雖然翟公已經去世千年,連冢墓現在都不複存在了。但是,這個故事卻遐迩相傳,成語“門可羅雀”便由此而來,至今時時被人們使用。
漢朝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汲黯和鄭當時也是經曆過這樣事情的典範。司馬遷《史記》中記載了汲黯因為忠直敢谏,從不屈從權貴的風光。他在谒見傲慢的丞相時,隻是拱手作揖,而不是像其他人俯首稱臣;奉命出使,他竟中途變卦,自作主張發放官糧赈濟災民,真可謂是把精力都用在了人民的身上。人民當時十分愛戴他。另外一個代表是鄭當時,他行俠仗義,救了張羽之後,仍然花費時間、金錢在結交、拜訪好友上。通宵達旦,夜以繼日的應酬,他從來都不放松,生怕照顧不周。他們後來的情況我們可以在《史記》中窺見。太史公評價說:“憑着汲黯、鄭當時為人那樣賢德,有權勢時賓客十倍,無權勢時情形就全然相反。他們尚且如此,更何況一般人呢!”意思是,汲黯、鄭當時都曾是聞名遐迩的第一流人物,卻在失勢之時也遭遇雀羅門,死後家中竟沒有一點剩餘的财物。這難道不可悲嗎?
“我”的解讀
人存在着趨利避害的本性,加上世事多變,所以出現“門可羅雀”這樣的事情也不足為奇。
人又是有感情的。每當面對人生的沉浮,我們難免會把心情輕易抛到狂妄的巅峰,忽而又置于低落的谷底。問題是,當出現“門可羅雀”的情況時,應該勇于保持自己的品質,不要為了迎合而随波逐流。
那麼,一個人怎樣才能擁有人生的最佳狀态呢?若我們不是“一人做官,雞犬飛升”的雞犬,不是“狐假虎威”的狐狸,不是“為虎作伥”的伥鬼,那麼即使沒有任何依附的強大力量,我們都可以保持堅強獨立。另外,如果能修煉一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便不會因為“門可羅雀”而感到絲毫悲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