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江蘇是一個奇怪的省份,什麼東西都要分得仔仔細細,生怕外地人有所誤會。大到一條江,一條河,小到一個縣,一個鎮,隻要方言不一樣,那就會在心中畫一條線。
蘇錫常鎮
鎮江文化:吳文化的根基
鎮江自古屬于吳地,而且是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在丹陽和大港都有吳地城池重要的考古發現。西周時期的吳國,以及三國時期的東吳,都在鎮江留下了重要的曆史印記。
當然,吳國的中心在春秋中晚期已經開始轉移到了蘇州。鎮江、南京一帶逐漸從吳文化核心區變為邊緣區,隻有丹陽一地仍算吳文化主陣地。
今時今日,很少有鎮江人會說自己是吳文化地區了,更多會說自己是江南文化,至少鎮江的地是在長江以南,蘇南人也沒法反駁太多。
鎮江是吳文化發源地
鎮江方言:吳語逐漸式微
揚州人、鹽城人、淮安人到鎮江市區會驚奇地發現,這裡人講話和他們那差不多,都是一口地道的江淮話,吃的也是地道的淮揚菜,立馬親切感倍增。
是的,鎮江市區和南京市區一樣都是江淮官話為基礎,而且鎮江市區方言更偏向淮東片,與蘇北淮揚區域基本同出一脈。那蘇錫常人就不幹了,你們明明說的是江北話,怎麼能算蘇南呢?
畢竟是否講吳語是區分蘇南蘇北的重要線索,就這樣鎮江被蘇南核心區排除在外。即便丹陽是講吳語的,可無奈胳膊擰不過大腿,丹陽就算吳地,你鎮江仍然不可以算啊。
丹陽自古屬于吳地
鎮江風格:地盤雖小,散裝不含糊
江蘇是散裝省份,下面的散裝城市也很多,比如鎮江,雖然是江蘇面積最小的城市,卻有着四種風格。
句容像南京,丹陽像常州,揚中像泰州,鎮江市區像揚州。就是這麼的散,就是這麼的裝。這就導緻鎮江始終難以形成凝聚力,大家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有的向往蘇錫常,有的向往南京,就是沒有向往鎮江的。你說尴尬不尴尬?
回到鎮江市區,盡管鎮江人明裡暗裡“看不起”江對岸的揚州,可無奈揚州的名氣、旅遊資源、對外形象又好過鎮江太多,所以鎮江人看周邊城市的心态是複雜而又無可奈何的。
看看鎮江著名古建築群西津渡,雖是江南渡口,建築風格卻與江北淮揚如出一轍,并不類似蘇州那種江南園林風。揚州人到了鎮江,手一指,呐!什麼江南,明明和我們一樣,那豈不是間接證明了我們揚州也是江南?
鎮江西津渡
後語:鎮江确實尴尬,說自己是蘇南,蘇錫常不承認。但是明明又處在江南,所以“蘇南的地,蘇北的人”這大概是對鎮江最貼切的形容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