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和田玉的形态大概有這幾種:
水裡的——籽料。
山上的——山料。
戈壁沙漠裡的——戈壁料。
每一種不同的環境給了和田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特征。比如山料的大個,籽料的油潤、戈壁料的滄桑。那麼這裡就會有一個問題,有沒有可能一塊和田玉會在兩種環境裡出現過呢?有,那就是下面這些了。
水返沙
最具代表性的就要屬水返沙了。從名字是我們可以大概理解水返沙的意思。
這種料子首先以籽料形式存在,後因為河水改道或者地殼運動等原因遺落在戈壁灘,經過幾千上萬年的風吹日曬,風雪交加形成了戈壁料的表面紋理特征。也就是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有籽料的形狀特征,也有戈壁料的特征,大家也稱呼它為戈壁籽料。
簡單理解就是,以前在河床上,後來又到了沙漠戈壁裡。
而水返沙的樣貌就是這樣了:
我們看這塊料子有很特殊的幾個特征,首先它有皮色,而且外形圓潤,有籽料的特征。
但我們看它的另一面,你會看到毛孔很粗大,外形有明顯的被風沙吹過留下的滄桑印記,很像是戈壁料。這塊料子在形成過程中,一面一直埋在河道裡,另一面的皮色被風蝕改變了形态,就形成了現在的這樣。
▲這塊料有很重的皮色,遠觀就是一塊籽料。
▲但細看的話,它的皮色毛孔卻有所不同。有戈壁料的表皮特征。
很多人看到這樣的料子會以為是有什麼問題,其實這隻是大自然給我們開的一個玩笑罷了~
再來說說水返沙籽料的幾個特點:
一般水返沙的料子都會有皮色,它在籽料的階段會有皮色,但因為在沙漠裡經過風沙的侵蝕,皮色一般會比較髒,當然也會有比較幹淨的皮色。
其次,很多水返沙的料子一般油性都很好,籽料加上戈壁料的特殊油性,讓水返沙料看起來油汪汪的。不過從玉質上來說,有些水返沙看起來并不細,但切開後會發現很細膩油潤。經過兩次大自然的曆練,讓水返沙的玉質變的更加與衆不同。
最後,水返沙的籽料如果在裂口上有髒的話,很容易串的比較深,跟籽料的裂還是有一些區别。所以,這種料子一定要多注意裂。
旱籽
水返沙經常還有另一種稱呼——旱籽。兩者大體相同,都是有籽料也有戈壁料的特征。
但關于旱籽其實可能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在戈壁灘上形成的“籽料”。我們知道戈壁料一般都是這種形狀:
有棱有角,形狀很不規則,但如果一塊戈壁料經過更長時間的形成,可能邊角也會被抹掉,最後形成像籽料的形狀。
有些旱籽也許并沒有真正經曆過河水的沖刷,但同樣具有了籽玉的神韻,這是戈壁料形成的另一種結果。
關于旱籽的這種解釋也隻是一種說法,我們一般把旱籽、水返沙歸為一類。具體情況還有待玩家們去探索研究~
幹坑料
上面我們說的水返沙是籽料在河床上,因為河流的變道,最後河床變成了沙漠,籽料在沙漠的嚴酷環境下,就會有戈壁料的特征。
但如果籽料所在的河床沒有水,但也沒有形成戈壁料的嚴酷環境會是怎樣呢?這就是我們說的幹坑料。
我們可以看到有一些籽料看起來并不油,比較幹,而且毛孔很粗大。而這種情況也許就是幹坑料了。
水返沙與幹坑料的區别在于,一個有着戈壁沙漠裡風沙的作用,而幹坑料沒有戈壁沙漠的形成環境,隻是在形成過程中水沖刷的時間不充足,發育并不完全。
幹坑料因為長時間沒有水的沖刷,會顯的比較幹,而且因為形成的并不充分,所以料子會顯得比較嫩。很多人會把這類的料子當做是滾料,但其實要明白籽料的形成過程是多種多樣的,不要把幹坑料當成是假籽。
此外我們看上圖,我們可以看到籽料的這一面有明顯的粗大毛孔,而且有棱角的存在,可能很多人會以為這是造假做出來的,其實并不是。這是籽料在形成過程中有裂,裂斷裂掉落後再次沖刷造成的!所以看起來比較特殊。
水沖料
上面我們說了從水裡到沙漠,那麼從山上再到水裡會是什麼樣呢?這就是山流水了,業内人士一般把它稱為水沖料。
就是一塊料,以前在山上,後來掉到了水裡,但比籽料要來的晚一些(按照籽料是從山料來的說法的話)。
這就是水沖料了。
我們可以看到它有山料的特征,塊度大,有棱角,但也有籽料的一些形态,邊角有磨圓的情況,而且有水流沖過的痕迹。
水沖料因為在河流中沖刷的時間很短,所以并沒有形成籽料,但有了籽料的一部分特征,這種山流水在黑山附近有一些産出,玉質相比普通山料要好,但比籽料還是要差一些。現在很多水沖料被當做是籽料來賣,玩家們要注意分辨。
這就是和田玉的不同形态,有時候簡單一塊料,我們先不要急于判斷它的真假,仔細觀察它的特征,用心琢磨一下它的出身,會是一種别樣的樂趣。那麼你有什麼比較特殊的料子嗎?你揣測過它的身世麼?歡迎留言給我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