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發出後,很多準媽媽們給我留言:付醫生,在三伏天坐月子本就是個痛苦的事情,可是吹風也不行,老人們都叮囑過,吹風會得“産後風”,如果得了“産後風”,陰天下雨關節痛、腰疼、腳跟疼,一輩子都好不了,俗語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到底是應該聽你們醫生的,還是應該聽老人的?
對于“産後風”這個疾病,西醫背景的筆者從未聽說過,隻好翻找中醫文獻,終于找到了,結合西醫知識,今日科普如下。
産後關節疼痛,除關節本身病變外,由于分娩過度的勞累,産後未能得到良好的休息,或舊病複發,而引起關節疼痛,稱為産後關節痛。
産後關節痛中醫亦稱“産後身痛”或“産後痛風”,根據其疼痛部位不同,還分别稱為“産後腰痛”,“産後關節痛”,“産後足跟痛”,俗稱“産後風”。
産後風是産後吹風引起的嗎?
西醫學認為,妊娠後期及分娩時,由于骨盆各關節的活動性增加,關節松弛,恥骨聯合及骶髂關節輕度分離等,可緻産後肢體關節疼痛;此外,妊娠、産後均需大量鈣質供應,若母體營養未能滿足此項需要,勢必動用其長骨中儲存的鈣質來補充,因而也引起骨骼疼痛不适症狀。
其他原因如下:
【單純性關節酸痛】
由于分娩過度用力、牽拉,使關節周圍組織輕度損傷,或由于産後産婦機體抵抗力下降,易多汗,因受涼、受風後引起的關節酸痛,産婦無發熱,關節周圍無紅腫熱痛,經休息後可緩解。
【關節病變】
最常見者為風濕性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由于溶血性鍊球菌感染有關。鍊球菌菌體及其代謝産物具有高度的抗原性和特異性,抗原和抗體能從血液中浸入結締組織,使這類組織産生退化和溶解。典型的關節炎是遊走性,累及各個大關節部位,關節有紅、腫、熱、痛及全身發熱等,多數患者有急性發作史。急性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完全恢複,不遺留關節強直和畸形,但常反複發作,活動期血沉、抗鍊“O”滴度均增高。
【關節周圍病變】
最常見為滑囊炎、腱鞘炎、纖維組織炎、肩關節炎,主要症狀為肩部關節疼痛,急性期尚可有局部腫脹,并有活動受限,大多數均均由慢性損傷引起。
中醫病因病機
若因産後失血未複,緻四肢百骸及經脈關節失于濡養,或體虛感邪緻經脈阻滞,或瘀血流注經絡,或産時耗傷腎氣均可導緻産後關節疼痛。以冬春嚴寒時分娩者多見,分析和冬季時坐月子時取暖不足有關。
【血虛】
素體血虛,因失血耗氣未複,四肢百骸空虛,經脈關節失于濡養,緻肢體酸楚、麻木、疼痛。
【感邪】
産後百脈空虛,衛陽不固,稍有不慎,風寒濕邪乘虛而入,留滞關節肌肉,痹阻經脈,而緻全身肢節酸痛。
【血瘀】
産後氣血虛弱,血為寒凝成瘀或産後餘血未盡,留滞經脈,或産後感受熱邪,灼傷陰血成瘀,瘀血阻滞經絡,氣血運行受阻,則産後遍身疼痛。
【腎虛】
素體腎虛,産時耗傷腎氣,藥為腎之府,足跟為腎經所過,腎虛則見腰痛、腎痛或足跟痛。
治療和預防
【西醫療法】
對症治療:産後應有足夠休息,适當的保暖、增加營養及鍛煉,增強機體抵抗力。
疼痛嚴重可給予止痛抗炎藥物,如消炎痛、布洛芬等。
我國營養學會建議自妊娠16周起每日攝入鈣1000mg,于妊娠晚期增加至1500mg。産後食物補鈣不足的産婦也需要繼續按需補鈣。
【中醫療法】
辨證論治,如血虛者需要養血益氣,溫經通絡,可選用黃芪桂枝五物湯(《金匮要略》)加味;風寒濕痹者需要養血祛風,散寒除濕,可選用獨活寄生湯(《千金要方》);血瘀者需要養血活血,化瘀通絡,可選用身痛逐瘀湯(《醫林改錯》);腎虛需要補腎通絡,溫經止痛,方劑為養榮壯腎湯(《葉氏女科證治》)加味。
【中醫的預防與調護】
1、注重産褥期圍生期衛生和産後護理,避免居住在寒冷潮濕的環境中,注意起居冷暖。
2、加強孕期保護,多食容易消化且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鈣、磷的食物、糾正貧血。
3、适當運動,保持心情舒暢。
總結一下,“産後風”的原因衆多,并不都是吹風着涼引起的,和分娩本身、細菌感染及産婦原有關節病變、慢性損傷等都有關系,在中醫對此病的預防中也未提及需要在密不透風的房間裡面坐月子,所以,坐月子時,還是希望各位産婦們每天定時開窗通風,每次半小時左右,避免過堂風、直流風,或者開窗通風時,産婦和嬰兒可以到另一個房間。
如果産婦出現了産後關節痛,經過休息、保暖不見好轉,最好去正規醫院尋找醫生的幫助,尋找病因,對症治療,至于看西醫還是中醫,筆者認為産婦可自行選擇,重要的是療效。
最後再奉上幾個食療的小方子。
蔥姜糖水(《民間驗方》)
組成:生姜20g 蔥白3根 紅糖适量
用法:先煎蔥姜,煎15分鐘加紅糖,溫服。每天2次,連服3~4天。
适應症:本方具有祛風散寒,養血止痛作用。可适用于外感風寒型。
黑豆糖粥(《聖慧方》)
組成:黑豆500g 大米500g 紅糖适量
用法:先煮黑豆、大米粥,加入紅糖,分多次服食。
适應症:本方具有補血益氣,通絡止痛作用。适用于氣血虛弱型。
歸芪羊肉湯(《中華食療大全》)
組成:當歸30g 黃芪30g 生姜15g 羊肉500g
用法:羊肉洗淨切塊,當歸、黃芪用幹淨紗布包好,同放砂鍋加水适量,煮至爛熟,去藥渣,分次服食。連服3~4天。
适應症:本方具有補血益氣,通絡止痛作用。适用于氣血虛弱型。
參考文獻:《現代中西醫婦科學》牛建韶 主編。
《中醫婦産科學》第2版 劉敏如 譚萬信 主編。
(本文為原創文章,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果需要轉載,請聯系本文作者,微信号rainbow96_。)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