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農民工就是城市建設者的代名詞。正是由于他們犧牲了與家人的團聚,犧牲了了自己的休息,五加二白加黑的辛勤工作,才換來了城市裡一座又一座的高樓大廈,才換來了我國制造業第一大國的稱号。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農民工進城打工越來越難。與此相反的是,城裡的工廠工地卻面臨着用工荒。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原因大概有三點:
1.年齡問題
農民工年齡普遍偏大,總體在四五十歲左右。而年輕人很少會去工廠或工地從事高強度的勞作。但是,許多工廠招工時卻明确規定,招工年齡在35歲以下。這一下就将大部分人刷了下去。
2.專業技術問題
許多工廠招工時,都需要招一些專業技術對口的人員。之所以限制年齡,還是出于對專業不對口的年輕人的培養。而許多農民工的自身的技能與工廠的要求不對口,因而隻能找一些對技術要求比較低的工作,如保潔員、清潔工等。而這種工作崗位的數量是一定的,因此就出現了打工難的現象。
3.崗位待遇問題
不得不說,許多工廠工地的工作條件極為艱苦,但酬勞待遇卻非常低。一年的省吃儉用,與家人兩地分居換來的隻是微薄的薪水。再加上在極低的酬勞面前,還擺着拖欠工資這座大山。辛苦一年可能那點微薄的薪水也拿不到,這讓許多人都望而卻步,選擇返鄉。
返鄉之後的農民工又将何去何從呢?其實許多農民工都來自偏遠的農村。這些地方的經濟算不上不發達,但基本都有着很好的自然資源。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依托這些自然資源,完全能讓農民走上緻富的道路。方法有這樣3種:
1.發展特色種養
依托家鄉的資源發展特色的種植和養殖業,已經是許多農民走上緻富道路的一條捷徑。國家對農業的各種補貼,以及各種扶貧的專項辦法,使得許多農民在家鄉也可以增收緻富。遇到種植方面的問題,可以在雲種養平台咨詢專家,它是全球最大的農技問答網站。裡面集合了數萬名種植和養殖方面的專家,提出的每一個問題2分鐘内就會得到回複。
2.發展特色旅遊
許多偏遠的農村,都地處于風景秀麗的大山之中。許多地方都已經開始整合這些自然資源,發展特色旅遊。許多農民也依靠當地的旅遊資源,打造了屬于自己的農家小院,不僅接待遊客,也提升了自身的生活品質。
3.發展互聯網經濟
現在國家對于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越來越大。幾乎全國所有的地方都已連接互聯網。在互聯網的作用下, 當地的特産和特色,都可以推廣到全國,而且各種電商也都在農村設有站點,為的就是方便農民能将當地的特色産品賣到各個角落。
您還知道哪些農民工返鄉後實現緻富的方法呢?有相關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如果覺得文章有益,請關注、點贊支持,謝謝!(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