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當耐克公司決定簽下NBA新秀邁克爾·喬丹,并為他生産一款球鞋AJ1時,在中國福建的石獅,一個27歲的小夥子,帶着19個家族親友,創辦了一家旅遊紀念品工廠。
他的主要工作是當廠長,帶着大家賣拖鞋、涼鞋等旅遊相關産品。
1990年,穿着專屬AJ1球鞋參加全明星大賽的邁克爾·喬丹,投出曆史最低分。
那個福建小夥子帶着剩下的三個兄弟,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并接到前蘇聯的一個超級大訂單:1萬雙真皮休閑鞋。
2019年,喬丹系列球鞋新品發布,邁克爾·喬丹從公司分走1.3億美元的分紅。
當年福建石獅的那個小夥子,卻把明明已經向好向上的人生,鼓搗成了爛攤子:
生命已過花甲之年,欠債50多億,曾經貴為行業領頭羊的公司被港交所公開退市。
耐克還是那個耐克,喬丹也還是那個喬丹,但他的人生,天塌地陷,山崩地裂。
他就是中國第一代真皮鞋王:林和平。
2021年,64歲的林和平從昔日的老闆,變身成為一名普通的制鞋匠,在福建泉州一家鞋業公司做高級技術顧問。
他的主要工作,是為車間提交上來的新鞋樣品做技術檢驗。雇傭他的老闆,則是他的兒子林建忠。
人生機遇,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創業35年,老子給兒子打工,一代叱咤風雲的鞋王林和平,到底經曆了什麼,為啥令自己的晚年變得黯淡?
查理·芒格說過:
除非他确切地知道自己知道什麼,和不知道什麼。
否則,他就無法以走鋼絲為業而生存20年。
這句話裡藏着林和平的打工今日,也藏着他的創業過往。
而密鑰,就是他的人生經曆。
1957年,林和平出生于福建石獅市長福村,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他是家中老大。
彼時的中國,正是百廢待興,緩慢重建之際。
絕大部分的人家都還很窮,而林和平是更窮人家的孩子。
所以他的童年,胃裡空空蕩蕩,心裡也空空蕩蕩。
作家梁曉聲說:“人想獲得什麼,就會對什麼格外敏感。”
對于彼時的林和平來說,确實如此。
經年累月,嘗不到半點油水的生活,使林和平既缺物質營養,又缺精神營養,日子過得寡淡又灰暗。
福建石獅,位于中國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灣最南端,三面環海。
自古至今,這裡一直都是國際商旅往來的必經之地,也是無數閩南人尋找商機的寶地。
在這裡常居的人,祖祖輩輩流傳着一種謎一樣的民間教育:
經商好,商中自有黃金屋,商中自有顔如玉。
林和平便是這種教育的受益者之一。
但比較悲催的是,他出生和成長在時運不濟,商機匮乏的年代。
1967年,時代裹挾着一場驚心動魄的沙塵暴席卷全國,原先光亮的學校,再也放不下平靜的書桌。
10歲的林和平被迫辍學回家。
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命運贈送的禮物,背後都标着價碼,厄運亦然。
那時的林和平還太小,并不知道這一年被時代卷走的讀書生涯,會給往後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影響。
回家後,林和平幫父母種過地,去村裡的磚廠幫人燒過磚,還去臨近的魚塘幫忙賣過魚。
但除了勉強糊口,這些小活兒都沒能讓他的人生發生什麼改變。
1976年,在安徽小崗村的18個血手印事件之前,林和平的家鄉長福村,村民們偷偷興辦了“長福村瓦窯農業社”。
其性質類似于後來農業改革之後才出現的供銷社。
19歲的林和平能識字,又會做簡單的算術。
加入農業社沒多久,便被推選為管理人員,同時身兼出納,管理财務支出。
林和平頭腦靈活,做事情很有主意,愛琢磨也愛探究。
加上他心地善良,人又熱心,有事沒事愛給鄉親們幫忙,時間一長,便在村裡積攢出了極好的口碑。
1982年,農業社公開選舉廠長,林和平高票當選。
1984年,中國最早的市場經濟試驗場——珠海經濟特區開始籌建,席卷全國的第一個下海經商潮來臨。
憑借地理優勢,最先獲知消息的廣東、深圳、福建等沿海城市率先沸騰。
這一年:
45歲的李經緯,創立最早的“中國魔水”健力寶。
16歲的李彥宏,成為全國計算機大賽的天才少年。
10歲的劉強東,生平第一次見到電燈。
13歲的馬化騰,舉家遷往深圳,并很快有了自己的個人電腦。
20歲的馬雲,第三次參加高考,終于敲開杭州師範大學英語系的大門。
身為家中長子,林和平意識到,如果不追趕上這一波時代浪潮,也許人生從此就再也沒有機會撞到好運了。
好的機遇,可遇不可求。
于是,時年27歲的林和平決定,趁年輕創業出道。
為了輕裝出發,林和平果斷辭掉村裡農業社的廠長職位。
不久,他又說服父母,籌措到4萬元,和同村林姓家族的19個堂表兄弟一起,創辦了一家旅遊紀念品工廠,專門制作、售賣拖鞋和涼鞋等鞋制品。
林和平帶領一衆兄弟做鞋、賣鞋,然後分錢。
起初,廠子辦起來以後,因為經驗不足,賣鞋生意慘不忍睹,也慘不忍說。
為了不讓廠子倒閉,林和平帶着一衆兄弟各顯其能,招工人、拉客戶、找訂單,忙得不亦樂乎,也忙得團結一緻。
奮戰好幾個月後,這家旅遊紀念品工廠終于開始有了營收。
但好景不長,事情就發生了轉變。
說好一起發财的那些兄弟,因為分錢不公,在廠子裡做起了令林和平意想不到的事:
為雞毛蒜皮的蠅頭小利,互相撕逼争吵,鬧内讧。
在金錢面前,人性的複雜狠狠扇了林和平一個耳光。
怎麼辦?
孔老夫子曾說:
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對九死一生的創業者來說,無論哪個時代,也無論男女,錢分不公,人就留不住。
林和平也不例外。
心裡有了隔閡,兄弟們再也團結不起來了,反而因為錢,一個個先後離開了他。
1990年初,整個廠子原本19人的初創團隊,僅剩下4個人。
他們分别是:林和平、林和獅、林榮河與林國強。
其中,林和平與林和獅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林榮河與林國強則是他倆的堂兄弟。
這一年,第11屆亞運會在北京舉行,借着亞運會的東風,林和平兄弟接到一個前蘇聯的超級大單:
一個月後,按性别比例和設計樣式,交付1萬雙真皮皮鞋。
彼時,林和平兄弟的小廠每天最多能做100雙皮鞋。
這個超級大單的到來,難住了他們,也神一樣地打開了他們的經營辦廠思路。
為了完成訂單,兄弟四人模仿别人,将工廠進行了擴容;之後大量招工,加班加點趕單。
一個月後,訂單如期交付,兄弟四人合夥經營不到一年,終于掙到真正改變命運的第一桶金。
1992年,走過改革開放已十年之久的中國經濟開始騰飛,GDP暴增14.2%,史無前例的創業潮和打工潮爆發。
一大批中國的初代創業企業和企業家,在這一年迎來了時代的春天。
這一年:
28歲的馬雲,東拼西湊借了3萬塊錢,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創業。
平均年齡30歲的“萬通六君子”,用3萬塊錢作本,在海南談下1800萬的合作,掙回300萬。
18歲的劉強東,帶着縫在内褲裡的500塊錢,和76個煮雞蛋,第一次踏進中國人大社會學系。
春風吹拂的大好時代,找對風口的豬,陸續起飛。
林和平四兄弟,在這一年總共賣出10萬雙皮鞋,廠子也終于活了下來。
接着,他們乘勝追擊:
成立公司,注冊‘富貴鳥’商标,正式開始規模化生産和經營自家的真皮品牌皮鞋。
1993年,中國首屆鞋業大王博覽會上,林和平公司的産品憑借優質的設計和品質,被權威機構評為“中國鞋王”。
這一榮譽的獲得,使林和平的真皮皮鞋,通過電視新聞,一夜之間家喻戶曉,成為名牌。
這一年,名利雙收的兄弟四人,先将公司分而治之,分别成立系列子公司。
業務領域以男士商務鞋、休閑鞋為主,涉及到相應的系列服裝、挂飾等多個方面。
這也是中國真皮皮鞋開始像蒲公英一樣,裂變演化的開始。
衆多廠商開始模仿和學習林和平兄弟,不少腦筋靈活的經銷商甚至悄悄開始自立門戶,對照他們做仿品。
皮鞋市場的競争,逐漸進入魚龍混雜、新品不斷的百舸争流時代。
為了不被對手各個擊破,1995年,四兄弟又将子公司合而為一,成立集團公司。
其産品産能、銷量、營收等各個方面,都開始飛速發展。
這一年,林和平38歲,創業11年,成功晉級中國最早富裕起來的那批人行列。
但,富裕隻是擺脫了貧窮,林和平眼裡的人生,還沒有達成他理想中的貴氣。
1997年,一個好壞參半的時代來臨。
這一年:
漂泊海外150年的香港,正式回歸祖國。
春晚金曲《春天的故事》讓廣州、深圳再度爆火出圈。
中國最早的兩個網站163和169開通,一根網線聯通世界的大門,國際風投開始瞄準中國。
開桑塔納,打大哥大,用BP機,有事你CALL我等等,成為最時髦的流行語。
同年,亞洲金融危機最先在泰國爆發,無數制造業的海外訂單開始受到影響。
在不确定性日益瘋漲的時代風口,以真皮男鞋發家的林和平,入局真皮女鞋系。
對于經商來說,雄心和野心一起暴漲時,擴張與做強意欲兼得,這是一件必須慎之又慎的事。
畢竟,建設王國和成為專家,是兩碼事。
但那時的林和平,根本沒工夫細細去思考這些事。
學業在10歲就被中斷的他,彼時隻堅定地信奉一句話:
富貴險中求。
他不知道的是,入局女鞋的風光背後,他人生的所謂貴氣,也就此跑偏了。
1998年,圍繞自己的男鞋系和女鞋系産品鍊,林和平兄弟從北美引進12條工業化制鞋流水線。
沒隔多久,集團又在石獅市投資1.6億元,擴張出100多畝的生産廠房。
翌年,林和平集團公司僅流水一線的基層制鞋員工,就達到2000人。
規模化經營帶來了規模化的收益,林和平集團整體營收開始井噴式劇增,公司年銷量達到近500萬雙。
2000年,因連年擴張和擴招,公司員工出現富餘。
古語說,見微知著,睹始知終。
連年擴張與連年征戰一樣,若不休養生息,必招禍端。
兩年前因不停地擴張而倒下的史玉柱,已成為當時無數同時代的企業家防微杜漸的鏡子。
但内心已經膨脹到飄浮狂妄的林和平,彼時根本沒工夫照鏡子。
緊要關頭,他又一次跑了偏,而且偏到遠離了他自己的中心業務:
入局男裝業務領域;
投入巨資建設年産量高達900萬雙的工業園;
涉足時尚運動品牌鞋領域。
這一年,林和平43歲,站在迎來高光,跌落神壇的前夜。
在跑偏的道路上持續狂奔十二年後,林和平集團成為全國排行第三的商務休閑皮鞋制造商,和第六大品牌鞋産品制造商。
2012年,集團公司的年營收額高達3.23億元。
2013年,集團公司順利登陸港交所,并成功上市,林和平踏入資本市場。
林氏四兄弟一夜巨富,這一年公司年營收達到4.43億。
2014年,林和平集團年營收達到4.51億,已經擁有現代化标準廠房24萬平方米、75條國際先進制鞋生産線。
創業30年,57歲的林和平終于站上了财富王國的巅峰:擁有6000多名員工,身家資産30億。
同年,因為投資童裝和電商領域,林和平帶領兄弟們又一次将經營跑偏:
投資入局童鞋童裝領域,和學生校服制作市場,以及電子商務領域,并成立相關團隊,大力推廣非核心業務。
結果就是,集團公司的營收雖然還在增長,但相對于上一年的高光,不僅增幅開始驟跌,還隐約出現資金鍊斷裂的隐憂。
初覺禍事來臨,本該收手。
誰知在資本市場嘗到甜頭的林和平,卻想了個歪招,斥巨資來破局。
2015年,中國進入迎接十三五計劃的前夜,宏觀經濟發展走向縱深,各領域營商環境均迎來大洗牌。
這一年:
中國股市在短暫暴漲之後,迎來持續暴跌。
國家開始大力提升網速,減低網費,同時普及4G網絡。
人民币被納入SDR,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紙黃金’。
大環境之下,各類經濟風潮裹挾着各種風險,蜂擁而至。
皮鞋制造業進入細分領域的精細化叠代更新浪潮。
為了求生,許多老牌實體企業開始引進外資,細化核心産品,走合資經營之路。
比如,宗慶後、譚凱旋等等。
但林和平的思想沒有到達這樣的深度,他将僅剩的一點腳力,投向了跑偏的極點——拆借42.29億元,投入P2P金融互聯網借貸,和囤積開挖礦山資源。
這個損人不利己的歪招,直接導緻集團公司資金鍊完全斷裂。
林和平帶領衆兄弟,迎面撞上人生的全面大崩盤。
2016年,林和平集團的營收淨利潤,從39213.9萬元驟降至16273萬元。
其投資入局的金融網貸,因涉嫌騙局被調查;投資入局的7座礦山,因擔保問題,6座被查封。
之後,校服生産、童裝童鞋、時尚運動鞋、女鞋等等,如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一樣,接連走入死局。
這年9月1日,林和平集團被港交所宣布停牌,股份停止買賣。
四兄弟陷入合夥創業以來最激烈的一次内鬥,從此醜聞不斷。
2017年,集團創始人之一、執行董事林國強意外去世。
令人噓唏的是,因财産連帶巨額債務,其家中子女及其配偶,竟全部選擇主動放棄财産繼承權。
依仗求福且貴的野心,将集團公司一路帶入死局後,2018年,林和平急中再生昏招:
用發放外債和購物代金券的方式,清償債款,回籠資金。
這一招使出一年後,林和平從債權人手裡換回1萬多雙163元的鞋子,之後銷聲匿迹了。
2019年6月,林和平集團公司被港交所宣布正式退市。
一代鞋王,就此撕裂自己的财富王國,摔出大浪淘沙的新時代。
這一年,林和平62歲,剛過花甲之年。
2021年盛夏,當林和平再次出現在媒體的視線時,他已64歲。
受雇于兒子公司,做技術顧問,每天按時上班,月底領固定薪水。
曾經的輝煌與衰敗,高光與晦暗,悉數沉澱在他看似平靜如水的臉上。
内心的不甘與衰落之後的悔悟,卻透過他的語言被表達出來:
企業倒閉了,主要問題不是做鞋,而是我們走了上市這條路,我們的文化跟不上,還涉足了金融行業。
事過回頭看,林和平說的這句話,确實發自肺腑。
潮汕商人說:做生意是投資,必須要有自己的本業,自己最拿手的東西,這才是立足于不敗的根。
細細思量,确實如此。
産品再好,口碑再高,體量再大,人跑偏了,終歸等于0。
在熟悉的領域,熟悉的行業,熟悉的核心能力上,人其實更容易收獲成就感,也更容易獲得想要的生活。
貪多難免嚼不爛,專注一域,精耕一業,赢的成本往往最低。
作者:朱小鹿&一點新奕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後,也是武漢大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
主業一門心思搞科研,副業用零碎時間寫稿。
用動人的筆觸,寫走心的真實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