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王陽明何為心外無物

王陽明何為心外無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7 15:07:27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王陽明是我國明代的偉大哲學家,他創立了“陽明心學”流傳千古,指導了後世很多人。王陽明曾提出了一個命題:心外無物。很多人據此認為,陽明心學是一種唯心主義思想。

把陽明心學當做是唯心主義,這是對王陽明的最大誤解。

王陽明何為心外無物(王陽明說心外無物)1

首先,我們要先弄清楚唯心主義究竟是什麼?

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是相互對立的兩大哲學基本派别,他們讨論的是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系問題。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精神決定物質,精神産生物質。而唯物主義則恰恰相反。

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劃分來自西方哲學,其根源在古希臘哲學中對于世界本原的讨論。教科書上所說的唯物與唯心之争,實際是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之争。

王陽明何為心外無物(王陽明說心外無物)2

時至今日,中國哲學學界已經普遍意識到這種劃分是不對的,這個标準并不能夠真的将哲學劃分為兩派,有很多哲學你沒辦法說它是思維第一還是存在第一的。特别是中國很多哲學家并不讨論世界的本原問題,所以不能草率地将他們歸為唯心主義或是唯物主義。

朱熹可以被歸為唯心主義,因為朱熹理是天地萬物的本原或根柢,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朱熹說:

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隻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便亦無天地,無人無物,都無該載了!(《朱子語類》)

朱熹認為,這個世界的本原是理,最早隻有理,然後有氣(物質),理和氣結合産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當然,現在中國哲學界也不再用“唯心主義”去界定朱熹的學說了。

至于王陽明,他并不讨論世界的本原是什麼,所以盡管他的某些說法與唯心主義比較相像,我們也不能說他的心學是唯心主義。陽明心學既不是唯心主義,也不是唯物主義。

王陽明何為心外無物(王陽明說心外無物)3

王陽明心學研究的是什麼呢?

王陽明研究的,也是“理”。

朱熹說,理是世界的本原、萬物的規律,也是人類的道德規範。但王陽明說的理,不是世界的本原,也不是萬物的規律,而隻是人類的道德規範。王陽明曾照着朱熹說的,去自然界中尋找理,他最終發現,萬物的規律,與人類的道德規範,兩者毫無關系。道德規範隻和人自身有關,完全來自于人的本心。

王陽明說,我們本來就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而這就是人的良知。隻要人能夠體認自己的本心,事事都依良知去做,就能成為聖人。這就是陽明心學的主旨。

所以,陽明心學與唯心主義毫無關系。

王陽明何為心外無物(王陽明說心外無物)4

為什麼王陽明會說“心外無物”呢?這難道不是唯心主義嗎?

很多人認為,陽明心學中的“心外無物”,就是指心外沒有任何事物,所以是唯心主義。

其實這種理解是完全錯誤的,偏離了王陽明的本意。王陽明說的“物”,不是指客觀事物、客觀物質,而是指人的意識對象,正如王陽明所說:

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親,即事親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視、聽、言、動,即視、聽、言、動便是一物。(《傳習錄》)

客觀事物當然不在人的心中,但那不是王陽明說的“物”。隻有你心中所想的事情,才是王陽明的“物”。如此一來,“心外無物”當然是正确的,任何事物,隻有進入你的心中,才能成為你意識觀照的對象,才能成為王陽明說的物。

王陽明何為心外無物(王陽明說心外無物)5

有一天,友人問王陽明:“南山裡的花樹自開自落,與我心有何關系?”王陽明回答說:

爾未看此花時,此花與爾心同歸于寂;爾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顔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爾的心外。(《傳習錄》)

王陽明的意思是,你沒有看到花時,你的主觀世界中沒有這朵花。你看到這朵花時,它才在你的世界中占據了一個位置,成為你意識觀照的對象,所以這朵花不在心外。

可見,絕不能将“心外無物”理解為“心外沒有事物”。

王陽明何為心外無物(王陽明說心外無物)6

王陽明提出“心外無物”,還是為了證明“心即理”這個命題:你如何對待外界事物,如何對待父親,如何對待君主,如何對待朋友……全取決于你的本心。所以道德不是外在的客觀規律,而是你心中的良知。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