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季,金塔民衆都會自備幹糧,帶上苗木工具,從四面八方湧向沙漠邊緣、重點風沙口和戈壁荒灘,進行植樹造林。(資料圖)金塔縣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蘭州5月25日電 (馮志軍 高瑩 張婧)5月下旬,在甘肅酒泉市金塔縣境内的巴丹吉林沙漠邊緣,成片高矮不一、色澤各異的植被簇擁在一起鋪向沙漠深處。放眼遠眺,如同一條“綠色長龍”一點點将黃沙吞沒。迎面撲來呼呼的風聲,很難用正常大小的聲音進行交流,但并無“風沙迷人眼”的沙塵揚起。
“以前這個季節,經常是遮天蔽日的沙塵暴,大風刮得漫無天際,我們上學的時候沒辦法回家,都由學校老師統一看管……”年逾五旬的金塔縣治沙站站長趙清民,在回憶起曾經常年“風沙肆虐”的景象時仍心有餘悸。
圖為金塔“全民總動員”進行植樹造林。(資料圖)金塔縣委宣傳部供圖
據金塔官方資料記載,從1897年到1967年的70年時間裡,金塔縣被沙塵埋壓廢棄的農莊、水渠、耕地随處可見,且持續的狂風讓沙漠每年以50米的速度不斷前移“逼宮”縣城。期間,金塔縣城先後遭受過81次大沙塵暴襲擊,累計造成财産損失達數十億元。
金塔縣委書記李潤元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介紹說,20世紀60年代,金塔條件十分艱苦,既無機械,又缺資金,全靠人拉肩扛、挖土挑水,盡管條件艱苦,但民衆熱情很高,用那種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服輸的精神,愈挫愈勇、不懈抗争的勇氣,打赢了一場又一場植綠大會戰。
圖為金塔縣治沙前沿一望無際的防風固沙網。(資料圖)金塔縣委宣傳部供圖
李潤元說,尤其是近年來,金塔縣舉全縣之力,把防沙治沙,綠化造林作為構建生态安全屏障的關鍵之舉,通過建立完善保障機制、強化項目和科技支撐,大規模推進國土綠化,使全縣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連續20多年保持了“雙縮減”,實現了從“沙逼人退”到“綠進沙退”的轉變。
李潤元表示,金塔縣計劃利用15—20年時間,再建設經濟林30萬畝、生态林70萬畝,着力把金塔打造成名副其實的“戈壁明珠城”。同時優化資源配置,大力發展循環農業、清潔能源、中醫中藥、文化旅遊等十大生态産業,積極扶持傳統企業改造升級,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據了解,60多年來,金塔已建成防護林帶90多條,林網4000多公裡,林地面積140多萬畝,昔日的風沙口、戈壁灘都變成了一道道靓麗的風景線。為護衛家園而進行的防沙造林,意料之外形成西北最大的人工胡楊林4A級景區,已累計吸引百萬遊客紛至沓來。意外興起的“後起之秀”沙産經濟,亦成為當地民衆增收的重要途徑。(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