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聽郦波講送别詩有感

聽郦波講送别詩有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31 06:20:16

聽郦波講送别詩有感(大唐開國距今1400年)1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文 受訪者供圖

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距今整整1400年。唐詩至今仍是我們這個民族的重要曆史記憶。賀歲檔上演的陳凱歌電影《妖貓傳》,用現代電影工業營造出一幅盛世大唐景象。至于電影中究竟有幾分是大唐的真相,我們不得而知,但其中李白在“極樂之宴”上寫下的詩句“雲想衣裳花想容”,卻真切張揚着大唐氣象。“今月曾經照古人”,古往今來的人生思考與時空無關,從唐詩裡感知唐史或許最能接近真實的大唐。

《中國詩詞大會》文化嘉賓郦波教授從2800位詩人的55000餘首唐詩中遴選52位詩人的52首經典作品,一人一首詩,通過唐詩将他們的故事串聯成一部雄渾壯麗的《唐詩簡史》。在書中,郦波帶領讀者跟随詩人腳步,走進大唐的曆史現場;借詩人之眼,觀察大唐的浮生世相;碰觸詩人心靈,感悟大唐獨特的精神氣質。

先來看看郦波特意為大河報讀者提筆寫下的寄語(如圖)

聽郦波講送别詩有感(大唐開國距今1400年)2

(圖片文字說明:芊芊郁郁,如唐詩之歸華夏;浩浩湯湯,若大河之出昆侖。——滄溟先生郦波戊戌謹書)

◆“千裡挑一”的極簡唐詩選本

據學者統計,目前已見唐詩5.5萬餘首。不過,在唐詩的海洋中怎樣才能輕松暢遊?郦波選擇貫通詩、史,綜合考慮普及教育、曆史邏輯、文本結構等多方面因素,千裡挑一,遴選52首經典作品進入《唐詩簡史》。從事古典文學研究和教學工作多年,憑借儒雅又不失幽默的解讀,郦波成為炙手可熱的文化學者,是《中國詩詞大會》《百家講壇》等節目的座上嘉賓。被粉絲稱為“詩詞男神”的他欲以學者之筆、大衆之眼,近看唐人精彩紛呈的人生經曆,細聽大唐社會角落的喧嘩衆聲。

郦波有一個觀點:華夏文明發展的最大特色不是空間的擴張,而是時間的延續。因此,在講詩詞時,他并不僅僅局限于唐詩宋詞,而是上下搜羅,古今貫通。《唐詩簡史》,是因為站在2018年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溯1400年剛好是公元618年大唐王朝建立。“那是一個群星璀璨的偉大時代,那是直到今時今日還依然活在我們心中的盛世大唐。唐詩,生動而全面地展現了詩人們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終極思考,蘊藉着大唐神韻,盡顯中國文學與藝術的巅峰氣象,濃縮了華夏文明發展史上所積累的文化精華,堪稱世界文學史上難以超越的經典。”

在中國的各種文學形式中,詩歌在民間的傳播應該是最廣泛的,而其中唐詩尤甚。郦波認為,這不僅緣于唐詩藝術上的偉大成就,更在于唐詩所呈現出來的一種博大胸懷,萬千氣象。

聽郦波講送别詩有感(大唐開國距今1400年)3

◆回望那一段盛世年華

這本書有一個副題,叫做“一個人,一首詩,一種人生,一部大唐”。郦波說:“這些詩人和他們的詩以及他們的生命軌迹和人生感悟,穿越了千年,讓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精彩紛呈的人生經曆,聽到來自大唐各個角落的聲音,接續上那曾經被淡忘的文化血脈,回望那一段盛世年華,觸摸到華夏文明的精髓所在。”

郦波認為,詩詞文化與每個家庭的教育息息相關。“語文教育的關鍵目标便是喚醒孩子的母語感知能力,但我們要承認,年輕一代的母語感知能力和思維能力在下降。對于中國文化來講,能訓練母語感覺、提升感知和運用母語能力的媒介,最精粹而又符合中庸之道的,莫過于唐詩宋詞。” 郦波覺得,所謂經典,就是可以把它融進血脈裡、骨子裡,随着人生的成長,就像造血幹細胞,可以在漫長的一生中不停地為我們提供滋養。“事實上,不論得意還是失意,站在詩人曾經站過的地方,回眸詩人的身影,眼前有景,心中有情,我們的靈魂會瞬間被激活,和曆史、自然、社會、文化以及我們這個族群中的所有人達成一種和諧共振。”

2017年,中國電視上的詩詞節目很熱,這個熱勁兒還能堅持多久?郦波說:“我覺得它能熱多久,接下來是否還有新的熱點,都沒有太大關系。它隻要熱過了,作為一個文化的引子,在社會上能夠引發一種共鳴、共識,對于中華文明的複興起到一種積極的推進作用,它的曆史使命就達到了。”

聽郦波講送别詩有感(大唐開國距今1400年)4

◆唐詩裡藏着的“未解之謎”

也許你想不到,這本書還提供了一種探案揭秘般的獨特閱讀趣味。為什麼幾乎同齡的王維和李白沒有任何來往?你知道唐代的殺人奪詩事件嗎?大唐春天那場人面桃花的約會是喜劇還是悲劇?這些謎團,郦波一一在書中分析,嘗試解答,并且不打破詩意的氛圍。

見載于《唐才子傳》的著名殺人奪詩事件說的是宋之問。一次,宋之問讀到外甥劉希夷作出《代悲白頭吟》“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時起了據為己有之心,劉希夷不答應,宋之問一怒之下,“使奴以土囊壓殺于别舍”。當然,後代有不少人為之辯誣,認為記載不實。郦波從這個問題出發,解讀了宋之問的《渡漢江》,指出該詩“近鄉情更怯”的“怯”字,不僅是這首詩的詩眼,更是宋之問整個人生的“詩眼”。“一個人,尤其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如果向上對當權者無條件地谄媚攀附,意圖換得榮華富貴,這樣的人自然就失去了人格的底線。在位高權重者面前,他們站不直身,挺不起脊梁,一定是膽怯而懦弱的。反過來,這種人轉身向下時,因為已經失去了人格的底線,則會急切蠻橫、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樣的人,做出任何常理難以推知的事情來,其實都是有可能的。”郦波最後告誡:“如果你有一顆詩心,那就請離名利場遠些,再遠些。”

作者的現世追求與唐朝詩人的人生志趣,跨代交響。郦波在自序中寫道:“人生就是在路上。隻要我們内心有堅定的信仰,又能在紅塵的喧嚣中随時清空自我,去快樂地感受自然與人生,這就說明我們悟到了詩詞的真谛,也找到了自己的那顆心。我們都是李白,我們都是張繼,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詩詞的靈魂。”

聽郦波講送别詩有感(大唐開國距今1400年)5

◆《唐詩簡史》

作者:郦波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學林出版社

梗概:52位唐代詩人的一人一詩,聯成一部雄渾壯麗的唐詩簡史。在書中,郦波帶你去讀52位唐代詩人的浮沉命運。遇見發愁的李白,和他一起登上金陵的鳳凰台;品嘗王翰的葡萄美酒,在盛唐剛健的時代風貌裡體會健兒們的狂歡;跟随王維的行迹,走進“安史之亂”的事件現場;借用羅隐的銳利目光,在唐代市井中觀察世間百态……近看唐代詩人精彩紛呈的人生經曆,細聽大唐社會角落的喧嘩衆聲,咀嚼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的文化精華。

來源:大河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