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而求索?新華社長沙5月29日電 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艘龍舟帶來的端午“文化密碼”,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而求索?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新華社長沙5月29日電 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艘龍舟帶來的端午“文化密碼”
新華社記者陳宇箫、史衛燕
在湖南北部汨羅江堤邊的一座簡易工廠裡,萦繞着濃濃的木頭香味,一名老木匠一隻眼緊閉,一隻眼端視着一艘可載20人的大龍舟半成品的側部線條。他俯着身,一手扶着龍舟,另一隻手拿着工具仔細地打磨着。
賽龍舟在汨羅人的生活裡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當地傳說,兩千多年前的端午日,楚國偉大詩人屈原在此懷沙投江,老百姓駕着自家的各式漁船前去營救,每年五月初五的賽龍舟便由此演變而來。賽龍舟、造龍舟從數千年前,就已經成為汨羅地區端午期間各個村族的大事,當地至今流傳着“甯荒一年田,不輸端午船”的俗語。
這家名為九子龍的工廠是汨羅地區最早開始工廠化生産标準龍舟的企業,創始人許桂生,是第五代許氏龍舟制造技藝傳承人。
現任負責人許名南告訴記者,汨羅的老匠人一直保持着傳統手工制作龍舟的技藝,雖然有些工序機械可以完成,但是在打磨、拼接、畫鱗等環節還是人工更精細,機械代替不了。
出生于“龍舟世家”的許桂生15歲開始學木工,19歲造龍舟,負責龍舟整體設計,短短兩年多時間就成了掌墨師(領頭師傅)。當地人介紹,汨羅周邊有一半以上龍舟生産廠的木匠師傅都做過他們家的學徒。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許桂生開始做國際通用标準的龍舟,而此前的龍舟則是漁船、渡船,五花八門。
老造舟師傅說,傳統的龍舟制造工藝精緻嚴謹、過程講究,現在年輕人嫌這個麻煩不掙錢,都外出打工了,最怕的是這種手藝失傳。而數年前還在外地打工的許名南則選擇回到家鄉、繼承父業,他認為這種傳統的手藝能讓人真正沉澱下來。
關于龍舟的選材,當地流傳着一個習俗——“偷木”。許名南介紹,龍舟的主梁對木頭的要求很高,需要上好的木材,但是這種木頭很少,造龍舟的木匠們就會去種了好樹的人家裡偷。然而,被偷的人卻很高興,自家的木頭做了龍舟上的“神木”,這預示着家裡風調雨順、人丁興旺。當然,前提是木匠的自覺與人們對木匠的高度信任。
在龍舟做好後的晚上,工匠們會舉行“亮舟”儀式,把數盞油燈放在做好的龍舟裡,“點亮”龍舟。第二天還要舉行盛大的“關頭”儀式,這也是制作過程中最為考究的一個儀式。按照習俗,由掌墨師主持設立香案和供品,為龍舟安裝上龍頭。最後,龍舟的下水叫做“龍舟登江”,龍頭要完全浸沒在汨羅江水中,祈求比賽時龍舟不翻,取得好成績。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大夫的“求索”精神,使得當地人形成一個特殊的習俗。為了紀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一,龍舟賽前不管停放在哪個地方,都要劃到屈子祠朝廟。這延續多年的儀式,更是寓意龍舟競渡的“求索”精神,是從屈原始。
如今,龍舟賽已成為一項熱門的國際賽事。在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以及香港、澳門地區,舉辦國際龍舟賽已成為經常性的活動。
在汨羅市屈子祠鎮做過多年鎮長的岑鳳希告訴記者,值得驕傲的是,國際上龍舟大賽用的龍舟不少是汨羅生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