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州日報
一陣秋風一陣涼
進補也成了
很多人排上日程的一件大事
膏方作為一種存儲養分的途徑
受到不少人的青睐
但進補有講究,也有禁忌
錯誤的進補方式不僅無益健康
甚至還會有不良反應
△阿膠糕資料圖
例如近期流行的“養生零食”阿膠糕,以阿膠為原料,加入堅果、黃酒、玫瑰花等材料熬制,因為材料都是滋補品,不少姑娘喜歡拿它當零食,每天嚼幾片,養顔滋補。
據報道,浙江台州一個女孩因為太瘦,媽媽每天都會在她包裡揣上兩片自制的阿膠膏,希望給女兒“補補身體”。結果,姑娘吃了幾個月,越吃越不舒服,甚至半夜流鼻血、經常拉肚子。
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每一款膏方都有它的“脾氣”
有些人還真不适合吃
醫生表示,滋補類膏方一般多黏膩,而脾胃的消化功能有限,過多服用會加重脾胃的負擔。而作為中醫的膏方,需要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以及疾病,在醫生的指導下開方制作。
你知道自己是什麼體質,适合哪款膏方嗎?
南方冬暖人體多内熱
怎麼補才不會上火流鼻血?
網上賣得火熱的固元膏、秋梨膏、阿膠膏……
到底能不能吃?
來看看專業醫生“支招”
“冬藏”進補更适合北方隆冬?
在南方補對了 一樣有裨益
傳統認為“冬藏”宜進補,主要适用于氣溫嚴寒千裡冰封的典型北方冬天,人們真的會在長時間在室内“冬藏”,而南方天氣濕熱,冬天不冷,人們戶外活動依然不少,往往不“藏”,進補不當容易沖了體内濕熱。
廣東省中醫院的治未病專家楊志敏教授說,其實進補可分為平補、調補、清補,溫補、峻補5大類。
平補藥性平和,無寒熱之偏,可以補氣養血,調整陰陽,适合應用于平時保養或一般的體質虛弱者;
調補用于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即中醫所說的脾胃虛弱者;
清補則補中兼清,适用于體虛而有内熱者;
溫補用于平素陽虛者;
峻補又稱急補,主要用于體質極虛之時,如大出血、大病後、婦女産後等。
根據不同環境和體質和身體狀況,選對了“補”的方式,一樣大有好處。那麼,嶺南人應該怎麼補呢?
年輕人多體虛
不宜再用老辦法喝涼茶下火
在進補這件事上,老廣還普遍覺得“體熱”不宜補。楊志敏說,實際上,現代嶺南人真正濕熱的已經不多,戶外勞作減少,長期室内使用空調,出汗少運動少,生冷蔬果冷飲吃得多,如果還用老方法喝涼茶祛濕下火,其實對身體傷害很大。冬天用合适的膏方補益身體,大有好處。
省中醫院承擔的一項國家課題《亞健康狀态辨識與分類研究》中,研究結果顯示:全國9個中心的8627例體檢人群,亞健康者占60.6%,其中一半以上為陽虛體質。
此外,該院在珠三角某地農村的一項基層調查中也發現,當地老人家體質平和的多,反而是年輕人,氣虛痰濕體質很多,這個結論在城市中一樣适用,主要還是與生活方式有關。也就是說,需要通過合理進補來調理體質的人群,不隻是老人。
嶺南膏方不同江浙
主打健脾養胃更清淡
從環境上說,嶺南地區位于我國東南沿海,水産物質豐富;氣候炎熱多雨,四季溫差小。人們飲食上嗜食甘肥厚膩等海鮮發物,易助濕生痰,久之阻礙脾胃運化水濕,所以嶺南人體質多有“上明而下虛”,“寒生于中”。
楊志敏說,膏方從江浙流傳到嶺南地區,獨具匠心的中醫也根據地域氣候環境特點和當地人的體質,對膏方成分進行了因地制宜的調整,比如減少膠含量、糖含量,顯得更健康,加入一些适合嶺南人腸胃動力不足特點的成分,比如春砂仁、巴戟天、陳皮等,從而強調健脾益氣,醒脾化濕、溫補脾腎的功效。
這樣吃膏不上火
膏方服用一般是每晨一匙(20毫升左右),開水溶化,空腹服用,也可直接含服。有時為了加強療效,也可早晚各服一次。
有人會覺得初服膏方的時候有“上火”症狀,可以在最初服用的時候減量分次服用,比如早上隻在吃正常量的三分之一,适應後每天在下午三點左右少量再加一點。
另外,多注意天氣時節變化,如果出現暖冬,氣溫升高,可适當控制吃膏的節律,量和次數可以減少。
什麼時候該停服膏方?
——新患感冒咳嗽時停用;懷孕期停用;腸胃不适、急性病發作、有炎症感染時停用;慢性病發作期停用。
值得注意的是,膏方是針對個體狀況、體質狀态而制定的,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選擇服用;不宜與常服藥同時服用,可間隔1-2小時服;服用膏方期間一般應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服滋補性膏方時,不宜過量飲茶;某些膏滋藥還忌食某些食物,如含首烏的膏時,忌豬、羊血及鐵劑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