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特殊句式是文言文學習的難點、高考的必考點,所以真正的學習者自然應把其作為重點來攻克。未雨綢缪,提前做一些針對訓練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
嘗試着從學過的古詩詞文和成語中,給四大句式找出典型例句吧。這樣,我們熟悉了句式,也鞏固了名句默寫,同時也加深了對文言文的理解,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呢?
一、判斷句:正常情況下,“者也”是判斷句的标志,但實際做題中還有“乃、即、則、皆、是、誠、為”等可表判斷的詞語等,甚至沒有标志詞語,語義上直接表示判斷。否定也是判斷。
耳熟能詳利于備考的判斷句:
南冥者,天池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二、省略句:由于古代語言的實際情況,在不影響表意的前提下,古人寫文章能省則省,所以省略是文言文中極為普遍的現象。無論主、謂、賓、介,任何一種情形的省略都可以視為省略句。做翻譯題時,應當把省略的成分補寫出來,放在括号裡才算正确。
耳熟能詳利于備考的省略句:
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而竭。
(李蟠)學于餘。
但見悲鳥号(于)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三、被動句: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即為被動句。常見的被動詞有見、為、被、于等,也有語意上直接表被動的情況。
耳熟能詳利于備考的被動句:
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不拘于時。
戍卒叫,函谷舉。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四、倒裝句:與現代漢語比較,凡句内詞語順序上發生了變動需要調整順序的,都是倒裝句。可分為賓語前置、狀語後置、定語後置、主謂倒裝等。
耳熟能詳利于備考的倒裝句:
微斯人,吾誰與歸?
不吾知其亦已兮,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提示:倒裝句在翻譯時要調整為正常語序。
以上内容是壹得老師的抛磚引玉啦,你能想出多少特殊句式的例句呢?就來試試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