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疾病,除初診時通過相關血糖檢測做出糖尿病診斷外,治療期間還需定期複診,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況及是否有并發症的發生。糖尿病臨床檢測項目較多,涉及到糖代謝檢測、胰島β細胞功能檢測、病因和發病機制的相關檢測以及并發症的檢測等等。但作為糖尿病患者自我檢測和主要觀察的是糖代謝檢測項目(如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特别是由于糖尿病血糖高并沒有症狀,對其病情控制的判斷主要來自于血糖監測和是否有并發症的出現。其中,監測血糖控制好壞始終貫穿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全過程。
因而,對于糖尿病患者如何看懂這些臨床檢查結果即如何看懂化驗單,對患者自我了解病情非常重要。以下就血糖常規項目的檢測方法和如何解讀這些檢測結果給大家做以介紹,以幫助患者自我了解病情控制情況。
一,常規血糖檢測項目:
1,糖代謝異常檢測:
⑴随機血糖測定:随機血糖測定反映的是血糖瞬間的狀況,其檢測不考慮上次用餐的時間,可在每天中任意時間内測定血糖。
⑵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常規健康檢測及體檢的組成項目,許多患者第一次發現血糖異常就是通過體檢發現的。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時之後于第二天早晨空腹采血所測得的血糖。在午餐前或者晚餐前測的血糖都不屬于空腹血糖。
⑶糖耐量試驗(OGTT):它是糖尿病診斷的重要依據。當患者血糖水平高于正常(6-7mmol/L)但又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标準要求時,應進行口服糖耐量試驗,來了解胰島β細胞功能和機體對糖的調節能力,
它的原理是基于正常人攝入大量的葡萄糖後,血糖隻會略有升高,然後在2-3個小時内會恢複到正常的血糖水平。而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β細胞功能和機體對糖的調節能力下降,當攝入大量葡萄糖後,血糖濃度會急劇的上升,并且在2-3個小時内不能夠恢複到正常的水平。
測定方法:在測定前一天晚上空腹8-14小時,于第二天早晨八點左右空腹測血糖後,将82.5克含水葡萄糖粉(或75克無水葡萄糖粉)溶于200-300毫升溫水中,于五分鐘内緩慢喝下,從服用第一口糖水開始計時,分别于0.5小時、1小時、2小時、3小時靜脈采血測定血糖(有的醫院不測0.5小時)。對于已确診的糖尿病患者,為安全起見(防止一次服用大量葡萄糖導緻血糖升得太高,引起不良後果),也可以選擇饅頭餐實驗,即用100克面粉做的饅頭來代替葡萄糖水(這是因為100克面粉熱卡含量與82.5g葡萄糖相同)服用後,同法測不同時間的血糖。
⑷糖化血紅蛋白(HbAIc)測定:它可以反映患者近2-3個月平均血糖水平,是評價長期血糖控制狀況的金标準。因而建議有條件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療初期每三個月檢測一次,治療達标後每半年檢測一次。
⑸糖化蛋白(GA)的測定:血清中糖化的蛋白以果糖胺為标準,測定計算的也是果糖胺濃度。它可以反映患者2-3周血糖控制情況,能更準确地反映患者短期内平均血糖的情況。
2,胰島β細胞功能的檢測:
在口服糖耐量測定(OGTT)同時測定胰島素、C肽水平,可以反映葡萄糖介導的胰島β細胞釋放胰島素的功能,有助于判斷患者胰島功能受損情況。
C肽就是連接在胰島素分子上的一小段肽鍊,當水解生成一分子的胰島素,就會釋放出一分子的C肽,而注射的外源性胰島素藥又不含C肽,因此可排除外源胰島素的幹擾,因此測定C肽可以反應内生胰島素的水平,了解β細胞的功能,特别适合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測定胰島功能,幫助指導正在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人調節胰島素的用量。
測定方法:讓病人空腹時定量口服葡萄糖(或饅頭餐),刺激胰島素β細胞釋放C肽和胰島素,通過測定空腹及服糖後不同時間點的血漿C肽的水平及變化,來了解胰島β細胞的儲備功能。
3,其他:
糖尿病病因、發病機制的檢驗以及并發症的檢驗都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這裡不再叙述。
二,檢驗結果的判斷:
正常人餐後1-2小時、攝入高糖飲食或情緒緊張時,血糖會發生生理性的升高,但不會超過10 mmol/L。而糖尿病人由于各種原因導緻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缺乏(胰島素是體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從而導緻糖尿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糖增高,所以,血糖測定對糖尿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通過各種血糖測定,可幫助進行糖尿病的診斷、分型、疾病控制情況的判斷、用藥調整等。患者也可根據檢驗結果了解血糖控制的好壞以及作為用藥劑量調整的參考。
1,各檢測結果的參考值(即患者常說的正常值,每種儀器之間略有差異,以檢驗報告給出的參考值為準):
空腹血糖的參考值:3.9-6.1mmol/L
口服糖耐量試驗參考值:空腹≤6.1 mmol/L;服糖後30~60min達高峰,峰值≤10mmol/L;2小時後恢複到空腹水平<7.8 mmol/L。
糖化血紅蛋白(HbAIc)參考值:4.0-6.0%
血清果糖胺參考值:1.8-2.8 mmol/L
空腹胰島素(INS)水平在5.3-22.7μIU/ml;
空腹C肽在0.8-4.2 mmol/L。
2,糖尿病的診斷标準:
⑴糖尿病實驗室檢驗診斷标準:參照WHO标準,首先要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狀即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狀:多飲、多尿、多食、以及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在此基礎上,再包括有以下任意一個血糖異常:
①随機血糖>11.1mmol/L;
②空腹血糖≥7.0 mmol/L;
③餐後2小時血糖>11.1 mmol/L。
⑵前糖尿病實驗室檢驗診斷标準:有許多患者在初期并沒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狀,
①空腹血糖受損:6.1-7.0mmol/L;
②糖耐量受損:餐後2小時血糖在7.8-11.1 mmol/L。
如患者符合上面一項标準即可診斷為糖耐量異常即為糖尿病前期,也要引起重視。
3,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目标: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進行血糖檢測,并将血糖控制在以下範圍:
空腹血糖:4.4-7.0mmol/L(正常:4.4-6.1 mmol/L;良好:6.1-7.2 mmol/L;一般:7.2-8.2 mmol/L;不良:8.3-9.9 mmol/L;極其不佳:≥10mmol/L);
餐後2小時血糖:5.0-8.8 mmol/L(正常:5.0-7.2mmol/L;良好:7.2-8.8 mmol/L;一般:8.9-11.0 mmol/L;不良:11.1-15.3 mmol/L;極其不佳:≥15.5mmol/L)
随機血糖<10 mmol/L;
糖化血紅蛋白(HbAIc)<7.0%。
4,胰島β細胞功能的檢測結果:
血糖濃度的升降主要是受胰島素的影響,該檢查主要檢測患者胰島細胞的功能,而不作為診斷糖尿病的依據。臨床常在口服糖耐量測定的同時測定血中葡萄糖、胰島素和C肽,來判斷是否存在胰島素抵抗、肝攝取處理胰島素的能力、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及胰島素的依賴性,從而指導患者用藥。
正常參考值為:
空腹胰島素(INS)水平在5.3-22.7μIU/ml;
空腹C肽在0.8-4.2ng/ml;
血清C-肽含量:空腹0.3~0.6nmol/L;峰時為服糖後30~60min,峰值為是空腹值的3~4倍、為0.9~1.87 nmol/L(RIA法);3h降至空腹水平。
胰島自身免疫抗體陰性。
總之,一般糖尿病人空腹血糖常超過正常值;口服糖耐量試驗往往出現峰值過高、峰時延長、恢複正常延緩或不能恢複正常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患者近2-3個月平均血糖水平,是評價患者血糖控制狀況的金标準;胰島素和C肽測定可了解患者胰島細胞功能完好情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