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蒲江縣民俗

蒲江縣民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07 16:36:27

蒲江縣民俗?悠悠古鎮,歲月滄桑南江這塊寶地,196平方公裡,處幕阜山下,鄂湘贛三省交界8.3萬人口,在曆史的長河中,經曆坎坷,演繹着一代代悲壯古韻,譜寫出一曲曲動人故事的新篇章,形成獨特的地方風俗鄉情,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蒲江縣民俗?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蒲江縣民俗(漫話南江風俗)1

蒲江縣民俗

悠悠古鎮,歲月滄桑。南江這塊寶地,196平方公裡,處幕阜山下,鄂湘贛三省交界。8.3萬人口,在曆史的長河中,經曆坎坷,演繹着一代代悲壯古韻,譜寫出一曲曲動人故事的新篇章,形成獨特的地方風俗鄉情。

一 南江人酷愛讀書

南江人愛讀書,更愛送子弟讀書,耕讀為本,曆史傳承,一代又一代。解放前,民間私塾衆多,對孩子聰明、成績優秀者,各姓氏出錢,族上保送上高等學堂。南江人最愛面子,家家都苦送孩子讀書,不甘示弱,甯願餓肚皮也要讓孩子多讀點書,人們腦海中形成一種共識,就是“以書為貴”,這種認識根深蒂固。人們對有學問的人和老師非常尊重,認為他們是“貴相”。風雲突變,十年浩劫,教育倒退,師塾中斷,令人憂心。改革開放後,黃抵中等一批老先生又重新辦起了私塾。許多大中專落榜者,陸續到師塾就讀。五角村的朱執中先生是全國最後的一位塾師,被《人民日報》《湖南日報》長篇報道,直到2007年因年老才停學,于去年病故。

曆史的延續,而今人們照樣苦送子弟讀書,如鳳橋村大塘組黃選軍,2個孩子,加父母共6人生活,勞力靠他一人,生活十分困難。長子黃芬于2005年以嶽陽市高考文科狀元考入武漢大學,為送孩子讀書,加班加點、打工掙錢,節衣縮食苦送,至今欠下貸款24000餘元,原土房即将倒塌,目前租房住。還有橋西李舟,一年360天靠擔沙子培養了2 個大學生,腰都擔成駝背了。更有小坪村高田山區貧瘠的土地上,房士國一家出4個大學生。房士國醫師今年64歲,初中畢業,鄉村醫生,該組人平2分田,靠半農半醫,曆盡艱辛苦送,類此現象不勝枚舉。部分學生高考落榜,再次複讀,直至考上。

有的姓氏對考上了大學的給予獎勵,如王姓成立獎學基金會,年年對考取者發獎金,以資鼓勵。原南江區政協聯絡組也設立獎學基金會獎勵學生。對貧困大學生,親友鄰裡極力幫助,老闆贊助,至今沒有一個考取大學者而失學的。有崇義村童家組,140人,讀書風氣最濃,自1977年恢複高考後,出大學生34個;鳳橋村露江山組200來人,出大學生33人。經初步統計,南江解放60年來,考取大中專生約4000餘人,這是南江人的驕傲。

二 南江人愛講禮性

由于南江人愛讀書,自然吸取了古時的人文儒雅之風。最講禮性,又懂禮節。家教甚嚴,教育孩子尊老愛幼,講仁義道德,對年齡大的稱叔叔阿姨,年老的稱公公奶奶。南江人禮性兼兼,确實如此。下面從三個方面談南江人的禮性禮節。

1、辭歲拜年。每逢春節晚上,孩子們成群結隊,提着燈籠向各家各戶辭歲,家家熱情迎接,糖果款待。大人串門,都要道聲“請辭歲,恭喜過紅年”,情濃意厚,主家用水酒(最好的湯菜東西)招待。正月初一至十二日是拜年的日子,大人小孩都喜歡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吃春飯。南江有句古話:“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女看娘。”即正月初一,兒子要向父母拜年。初二女婿要向嶽父母拜年。初三四媳婦要回娘家拜年(這是封建制度對女性的歧視,

現在男女平等,初二日後夫妻一同回女方娘家拜年問安)。熟人見面,都要按輩分、年齡道聲“拜年”。長輩回聲“減禮”、“不經”之類的客氣話。這就是禮性。正月十三日後,也有人“拜遲年”的。在貧困的年代,農村流行一句口頭禅“拜年拜到十五六,有酒冇得肉”。就是說到了月半後,上門拜年的人主家沒有了好吃的東西招待,感到遺憾,現在不同了,天天有肉吃,拜年者随時可以受到熱情接待。

2、男婚女嫁。過去開親(找對象)是由媒人撮合而成,也有指腹為婚的。這裡分别介紹南江人的婚嫁禮性。

一是相親填庚。相親時,媒人帶男方到女方家,女方父母接待,落座後,女方泡一盤茶獻上後離開,過一陣若女方出來接茶杯,就表示同意。男方有媒人過話,男方若同意,男方便寫上自己的出生年月日交女方去合“八字”,其中隻要能合上四個字就可以了。符合後女方要到男方家訪屋場,看後同意就填庚書。男方先做好庚書,做庚書很講究禮性,用紅紙雙折,封面對開,上書“鸾箋鳳柬”或“日月同明”,書内寫“乾造”、“坤造”,“乾造”下邊寫男方生庚八字,“坤造”下邊寫女方生庚八字。女方生庚交女方填寫,男方要給女方一個紅包(4-12元左右,要成雙數)。

二是換庚為定。換庚就是男女交換生庚,表示婚事基本落定。為定時,男方要準備公雞、湯(豬肉)、面條、鯉魚、 襪子、手帕、香水、香皂、紅燭、蒲扇、筆、墨共12對,擺3-5桌酒席,邀集親友、女方父母、伯叔、兄弟、姐妹,一起相叙,作為訂婚 。飯後,派人将禮品送到女方家為聘禮。盡量做到情到禮周。

三是準備結婚。男方議好結婚日期,交女方鑒定,如女方同意就此定下來,如需要更改,就按更改日期定,接着寫書帖。書帖的禮性有規矩,稱呼不能搞錯,親戚發書,朋友發帖,書是用紅紙做成書套,書套中間另貼一線紅紙做标簽,寫上“書緘”二字,俗話說:“書外無名,書内無姓。”書内是不寫姓氏的,内中用紅紙折成八折,同書本一樣,再裁一頁紅紙做箋子(即請帖),寫好後一起裝入書套内,派人恭恭敬敬地送呈。結婚那天,屋内外還要裝點一新,打掃衛生,大門挂上喜帳,大門上方貼雙“喜”字,兩邊貼大紅紙對聯,屋内大小門框都要貼上不同内容的對聯,如洞房聯:相親摯愛婚姻好;端合和諧幸福歡。孝敬雙親聯:敬奉高堂兒盡孝;烹調美味媳稱賢。客房聯:道德傳承常久富;家庭和睦樂無窮。還有廚房聯等。

要從本姓中選定陪客2-6人(按桌席人數多少決定),由陪客主事,安排酒席。席位座次的安排也非常講究,不能馬虎,否則因座次不恭而鬧成意見。按鄉俗是一新親、二柯斧(即媒人)、三外公外婆、四進親、五出親、六姑父、七姨父。将親戚一個個編排座次寫好後,由陪客逐個邀上桌席。新親中由輩分最大的編坐第一個位子,與來龍山男方的外公對坐,外公不在由大舅坐。原則是新親不離堂,桌席安排在正堂屋,進門右手東邊上方為大,其次按輩份依次類推。媒人又叫柯斧,在正堂屋伴新親第三個位子,如新親來的人多,應提席坐頭位,新娘也要坐桌席的頭個位子,由姨娘等陪坐。

四是紅轎接親。備好轎後,頭夜鄰裡要來鬧轎,喝彩,彈琴吹唱,鑼鼓喧天,一片歡鬧。第二天剛亮,四人擡紅轎的(若是二娶擡暗轎,即藍色轎)出發去接親。到了女方後,女方家門緊閉,由轎夫拿出紅包,從狗眼或貓眼裡送進去後才開門,于是将轎子擡進堂屋後,轎夫退出,到早餐時女方派人邀進去吃飯。此刻新娘已梳妝打扮,男方要給新娘開面禮(用炆蛋燙臉,用線刮臉叫開面)。飯後由長輩主持念辭祖詞,新娘向祖宗跪地三拜,這是告别祖宗的禮性。然後向父母三拜告别,換上男方來的新鞋,一直到入洞房是不能着地粘泥塵的,原因是不能把女方家的貴氣帶走。由兄長馱上轎,蓋上蓋頭,将轎門鎖好起轎,送親者一起同行,此時男方要給女方一個離娘禮(指離開娘家的禮性)。

五是備好嫁妝。嫁妝視家庭經濟情況,有四杠(絮被、蚊帳、大櫃、抽箱、盆桶、桌椅等),六杠加日子、箱子,八杠再加瓷器等。在結婚的頭一天,男方到女方送禮品時将嫁妝一起擡去,男方要給擡嫁妝的人一個花嫁禮,滾鋪禮(折絮被)。女方要做好一篇廟見祝文,要顯示女方家有文墨,内容分四段:景(時令),頌(頌男方),謙(女方自謙),冀(希望),押馬蹄粘韻,講對仗,共32句,極富文彩。

六是喜迎紅轎。紅轎接來後,廚師要打火罐,喝彩,用公雞血祭紅轎四角(避邪),再繞轎一周,将公雞從轎頂抛出,把火罐摔在轎底(以示新娘進房後太平),新郎才開始開鎖。這時要将地毯或紅布從紅轎鋪至洞房,由伴娘牽新娘進房,女方要給牽新娘的人下轎禮,負責茶房的姑娘泡來紅豆、鹽、茶葉、辣椒粉一杯,給新郎、新娘喝,這叫給樂,喝完後迎出來祝祖,新郎新娘跪地三叩首,俯伏聽玉告,由主事者宣讀廟見祝文,禮畢回房。這時女方要給開鋪的人送個開鋪禮,新郎一個整容禮。

七是迎接新親。接新親(又叫尚親)的禮性最重視,不能失儀局,要選一等陪客去奉陪,女方一般去6-10人,有祖父、伯叔父、兄弟姐妹等(女方如伯叔兄弟多,不好安排座次,父母就推到結婚三朝才去,叫複茶)。其中令一個有文化,能說會道的人作代表講話,禮儀應酬,新親初到要接風洗塵,安排一個房間歇腳,門口貼上對聯,如:“下馬着衣休憇處,洗塵斟酒漫聊天。”先洗臉,喝茶,再吃八盆(現改為10碗),如麻辣雞、褲子肉,全魚(不切斷)等,這叫着衣湯(即除塵、洗馬、換做客的衣服)。此時女方要給倒水、泡茶者一個小小的紅包禮性。

八是舉行婚禮。結婚在主家正堂屋進行,俗稱拜堂。鳴炮,男方按輩分站班,雙方拱手作揖,行跪拜禮。由一陪客迎新親進堂屋的右邊,左邊系男方父母,伯叔等。中間鋪上地毯,桌案上點紅燭一對,由主持人司儀,新郎新娘向祖宗拜3拜,高堂一拜,新親按輩份各一拜,夫妻對拜,親家對親家行禮,儀式完後,引新親上桌吃飯。男女雙方都要給廚師一個催廚禮。新郎還要到各桌揭碗蓋并敬酒,由陪客帶領。

九是會親起程。又叫吃起馬盅,吃完飯後,将新親邀進新房與親家相聚,擺上酒和新娘的果子(女方要打個開櫃禮給開櫃的人),由陪客代表男方講一席自謙話,柯斧作介紹,新親講一些對親的客套話,雙方互敬酒一番,便起程。男方仍要按輩份站班,行禮送出,新郎送尚親時要下跪,尚親要給新郎一個回郎禮。上古時代,新親當晚是不回去的。講申客(晚間陪酒),吃點菜。申炕(有專門的椅子吃酒),吃陪酒,要陪新親到天亮。

十是打鬧洞房。客人散後,新郎才進洞房揭新娘蓋頭布。是晚青年人三三兩兩趕來鬧洞房,吃擡茶,人員擠滿一房,直至夜深才離去。

而今結婚轎子改為汽車,聘禮改為現金和三金:金耳環、金項鍊、金戒指,條件好的有金手圈。婚紗代替了蓋頭布,現代高檔商品取代了舊時嫁妝。其他禮節大體相同。

3、喪事禮節。人死後,要向親友發訃文,鄰裡趕來幫忙料喪。具體分陪客主事、坐庫房、掌文書、總管勞力,請道士和尚進堂做法事,打燈拜忏念經,到城皇廟送香(即引亡者到陰間報到),紮孝堂,房屋内外門框上書寫哀聯,孝子要寫痛念文,女婿要寫祭文,女兒要寫奠茶歌,一般親戚朋友寫挽聯,以示紀念。女兒穿白衣守靈,兒子兒媳穿麻衣跪地俯首迎客。房伯叔侄子孫等都要穿白衣站班拱手、鞠躬,迎接客人來作吊。特别是迎接後家的禮性要隆重,禮節更細,敲鑼打鼓奏樂,陪客分男女迎接,手拿馬燈(現改為應急燈)遠遠地迎接後家,後家分男女兩班,若亡者是男人,女後家先進去;

亡者是女人,男後家先進去。後家全部穿白衣,将耗帽放在肩上。男的放左肩,女的放右肩,進去後先繞亡人一周,看完亡人遺容後,再戴上耗帽跪靈前四拜,拜完後由陪客迎進房落座,洗臉。再由陪客引孝子孝媳前來謝耗,頭頂果盤、毛巾,伏地獻上,誠心謝罪,接着孝女孝孫都來謝耗,完畢,後家才能取下耗帽。此外,後家擡來一擡盒,這是南江人特有的風俗,内放10碗祭菜以祭亡靈,擡盒頂上放一隻紙紮天鵝(喻仙鶴,表示亡者登仙之意),孝家也要回10碗菜給後家,這是禮上往來。晚上組織歌手唱夜歌,以增加守靈的熱鬧氣氛。要請禮生行家禮、成服禮、賓奠禮,凡發了文的都要來挂祭行禮,孝子孝媳穿麻衣,腰系稻草搓的繩,腳穿草鞋,手持杖棍過天橋,破地獄等,女兒拜水忏,一直鬧到天亮。

半夜子時後陰陽先生定時蓋棺,早飯後開始出柩,準備送葬,将靈柩擡出堂屋放大門口,由一人講一段發喪的話,撒上一些米和炭碴,然後所有親戚朋友陪亡者起程,如今增加了花圈簇擁。墳圹又叫生茔,一般是預先請陰陽先生看地打好了的,擡棺材是将獨龍(即一根粗木)放在瓦棺上,用粗繩捆縛牢固,兩頭再接短牛,八個人擡着,人稱八大金剛。歸圹後,親友們再次放鞭炮,跪地四鞠躬,向亡者告别。

三 南江人喜愛作賀

作賀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交往,逢上喜事,親戚朋友捧捧場,熱鬧一番,這是人之常情。譬如生子作賀,生子女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親朋好友提着鞭去作賀。作賀是自發性的,隻要聞到訊就趕來,生男者稱“恭賀你得了新貴人”,對其祖父母道聲“恭賀您得了龍孫”;生女者“恭喜添丁”。主家回聲“托大家的福”。根據風俗,生子女要“洗三朝”,滿三天時,備酒席接外婆、伯叔母、舅母等,房門内外貼上對聯。大門上方貼喜字。如大門聯:宴開湯餅;福借龍山。房門聯:托祖佑陰家閥閱;開筵納慶福尤臻。孩子滿周歲,再設宴邀上前來作過賀的親戚朋友相叙。

另外升學作賀,古時孩子中了秀才或舉人,鄉親鄰裡都要去作賀。現在誰家子弟考上大中專者,同樣去打鞭作賀,主家根據打鞭的人數再請客招待,不去作賀者一般是不會請的。人們都會樂意送上一份禮,其實也是一種資助讀書的形式。還有新居作賀,現在集鎮個體經商戶開張也興作賀,打鞭作賀成為一種時尚。 2010年9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