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傳統文化國學經典成語

傳統文化國學經典成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6 14:20:56

傳統文化國學經典成語(成語作為傳播孝老文化的載體)1

卧冰求鯉塑像

孝老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它是一種理念與精神,還是為人的立身之本,更是社會責任意識的源頭,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成語作為傳播孝老文化的一種載體,在語言中發揮着言簡意赅、形象表達的作用。

啟蒙讀物《三字經》有“香九齡,能溫席”之句,就來自“扇枕溫席”的成語典故。據《太平禦覽》載:“黃香事親,暑則扇枕,寒則以身溫席”,說的是東漢時黃香,江夏人,9歲就懂得孝順長輩,每當炎夏到來,他就用扇子對着父母的帳子扇風,讓枕頭和席子變得清涼,使蚊蟲遠遠避開,讓父母舒服地睡覺;到了寒冬,就用自己的體溫溫暖父母的被褥,使父母睡覺不感到寒冷。黃香的事迹流傳到京城,被贊譽為“天下無雙,江夏黃香”。黃香如此侍奉父母,是一個孩子從内心深處自然萌發出來的孝,又是出于天性的、并盡自己所能而做到的孝行,古往今來都有啟迪意義。

古籍《搜神記》載有“卧冰求鯉”的故事:晉朝人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不是,因而失去父愛,可王祥仍孝敬父母。一次繼母生病,想吃鯉魚,正值天寒冰凍,他便赤身卧于冰上,“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人們都稱贊王祥是少有的孝子,故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然而,冒險卧冰能否求鯉,頗有疑義,正如魯迅在《二十四孝圖》一文中評判“哭竹生筍”“卧冰求鯉”兩孝時所說:“哭不出筍來,還不過抛臉而已,一到‘卧冰求鯉’,可就有性命之虞了。”“卧冰求鯉”固然不可行,但用以稱頌子女極盡孝道的行為還是挺形象的。

行文至此,有必要說說元代郭居敬編錄的《二十四孝》。該書選擇了曆代上的24個孝子,上至皇帝大臣,下到平民百姓,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而編成的故事集,後來印本都配以圖畫,又稱《二十四孝圖》。這24孝都用4個字表述,似乎皆可稱成語,上述“扇枕溫席”“卧冰求鯉”,都能在《中華成語熟語辭海》中查到;其他從網上也能搜索到,而且有典故介紹。當然,作為封建社會的産物,其糟粕在所難免,但其精華我們應該吸取。

比如“親嘗湯藥”,說的是漢代第三個皇帝漢文帝劉恒,是漢高祖的第三子,生母是薄太後。文帝即帝位後,侍奉母親從不懈怠,在母親生病三年間,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親自照顧,給母親服用的湯藥,他要沒有親口嘗過就不讓母親服用。所以,漢文帝以仁孝之名聞天下,當時有詩贊曰:仁孝臨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賢母,湯藥必親嘗。一國之君如此孝敬自己的母親,對治下的官員和百姓當然是最好的“身教”了。

再如“棄官尋母”,說的是宋代天長人朱壽昌,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所嫉妒而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去尋找,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于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從此,朱壽昌孝子名聲大振,王安石、蘇轼等都有詩贊美他。為了尋找70多歲的母親,居然棄官,不是一般為官者能夠做到的。

還有“滌親溺器”,說的是黃庭堅奉母盡誠的故事,當時就有詩稱贊曰:貴顯聞天下,平生孝事親;親自滌溺器,不用婢妾人。黃庭堅,何許人也?乃是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還是皇帝辦公室的機要秘書,當然是“貴顯聞天下”了,但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要親自為母親洗滌便器,并且當成兒子應盡的職責。洗滌便器,這麼簡單的事情,做一兩回容易,難的是長久堅持下去。

說來道去,我們要從《二十四孝》中摒棄糟粕,吸取精華,秉持“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道是可恨的”,為我們今天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