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國家之魂,文以鑄之
族群之命,文以新之
生民之心,文以化之
堅定文化自信,塑造中華文化形象
這是中文學科的初心使命
聚人心、彙民力
需要赓續中華民族之精神血脈與文化基因
百年來,浙江大學中文學人
根植傳統,守正創新
研“文獻”留住“國家記憶”
以“語言”凝聚“國家認同”
用“文學”展現“國家形象”
在傳承與創新中彰顯浙大智慧
本期“浙大新印象”
我們走進文學院(籌)
文獻與國家記憶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文獻典籍,浩如淵海
曆代中文學人“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
敦煌文獻,是中華文明與世界各族文化精粹融合的結果。在姜亮夫、蔣禮鴻、郭在贻等中文學人前輩的開拓引領下,浙大敦煌學蜚聲學界。
藝博館展出的學院部分敦煌學研究成果
張湧泉、許建平、關長龍等新一代中文學人,凝聚數十年研究成果,鑄成敦煌文獻整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敦煌經部文獻合集》。該書是跨世紀工程《敦煌文獻合集》的第一部分成果,聚集了公元4至11世紀古代曆史文化的無盡寶藏。
2020年底,張湧泉領銜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敦煌殘卷綴合研究”以優秀等級結項,最終成果《敦煌殘卷綴合研究叢書》入選“十四五”時期國家重點圖書出版專項規劃。
項目階段性成果,發表于《中國社會科學》2021年第3期
《光明日報》2020年12月14日頭版頭條報道
張湧泉的博士生沈秋之将啟功先生舊藏敦煌殘卷與國家圖書館藏殘卷成功綴合
中華禮藏,緻力于闡揚中華禮學文化。任銘善先生、沈文倬先生共同開創了浙大三禮研究的傳統。由王雲路領銜,于2013年開始出版《中華禮藏》系列叢書,至今已出版23冊。
科舉文獻,伴随科舉制度延續近1300年,是研究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龔延明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滾動資助項目“中國曆代登科總錄”,經過團隊成員20多年近乎竭澤而漁的努力,《宋代登科總錄》和《明代登科總錄》相繼問世,填補了科舉文獻整理的空白。
語言與國家認同
語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
漢字,是中華兒女的統一符号
曆代中文學人緻力于語言學研究,透過文字表象,剖析文化内涵,凝聚國家認同。
方一新等的《東漢疑僞佛經的語言學考辨研究》是第一部專門從語言學角度考辨疑僞佛經的專著,是漢譯佛經領域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成果。
王雲路發現了串起詞義的串繩——核心義,與王誠合著的《漢語詞彙核心義研究》,一經發表就引起學界熱烈反響。
汪維輝的專著《漢語核心詞的曆史與現狀研究》,探讨核心詞曆時演變的客觀規律。
莊初升的“海内外客家方言的語料庫建設和綜合比較研究”,建成了規範化、标準化的“客家方言有聲語料庫”和“客家方言曆史文獻語料庫”。
項目階段性成果《客家方言名詞後綴“子”“崽”的類型及其演變》
文學與國家形象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
是思想情感的載體
是文明智慧的結晶
曆代中文學人的研究貫通古今中外,揭秘文學發展曆程,探讨文學的社會、文化意義。
胡可先的《新出石刻與唐代文學家族研究》講述了唐代文學家族傳承千年的家風、學風與文風。
周明初等的《全明詞》重編及文獻研究項目對原有的《全明詞》進行重新加工整理,補其未備、正其缺失、推陳出新、追求完善。
吳秀明深耕中國現當代文學、曆史文學(小說)、生态文學與文學生态研究,為全面了解中國當代文學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盤劍緻力于新時代中國動畫學派的重建與民族文化傳播研究,探讨如何重建中國動畫學派、傳播民族文化。
相關成果發表于《人民論壇》2021年第1期,《新華文摘》2021年第7期全文轉載
王元骧被學界譽為“中國當代文藝理論界的康德”,後輩學人蘇宏斌長期從事文藝學和美學的研究,著作《現象學美學導論》全面闡釋了現象學美學的發展。
吳笛主編的《外國文學經典生成與傳播研究》系列專著,從外國文學經典的傳播解讀中華民族思想解放和發展曆程。
周啟超着力于現代斯拉夫文論經典漢譯與大家名說研究,對斯拉夫文論經典名篇進行精選精譯。
傳承人文學脈創新冷門絕學步入新時代,面向新征程
學院以“新文科”建設為契機
加強冷門絕學項目的培育和資助
打造跨學科平台和新興學科平台
2022年6月18日,浙江大學文學院(籌)數字人文研究中心成立
與圖書館共建中華寫本文獻館,力争打造世界最大高質量寫本文獻數字資源庫。
依托《中國曆代登科總錄》項目,建設“曆代進士登科數據庫”。
依托《中華禮藏》項目,建設“中華禮學文獻數據庫”。
徐永明主持建設的明代文學智慧大數據平台志在将明代文學集文本閱讀、查詢、數據關聯和可視化呈現等于一體。
基于學院漢語史、漢字史與方言學強大實力,構建涵容文獻與文化、輻射曆史與當代的規模龐大的漢語漢字“全息”檔案館。
成立觀通學社,為青年學者提供交流平台,使冷門傳承不絕。
始終銘記人文學脈
以拔尖培養為核心
構築一流人才培養體系
建設惟學書院,惟學惟新,緻力于拔尖、強基人才的培養,探索浙大中文人才的成長之路。
惟學書院成立
舉辦“學術大師周”“師說”主題分享會等活動、與學校圖書館合作舉辦“古籍保護體驗”勞動教育課程,助力學院學子成長成才。
“師說”系列主題分享會
古籍館體驗項目-古籍裝幀、線裝書裝訂
廣泛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大力營造文化育人氛圍。
“古韻今吟,詩華盛放”,浙江大學詩詞大會盡展中華文化的外在之美與内涵之精。大學生中文演講競賽,以“我心中的求是大先生”為主題,追憶先輩風姿,感受求是文脈的自強遒勁。
浙江大學第一屆詩詞大會
回望過去
中文學科穿越百年風雨
不改初心
矢志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勇立潮頭
新時代學院師生戮力同心
牢記使命
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
浙大風格的一流中文學科
文字作者:章君豔 秦佳慧
圖片由學院提供
今日編輯:浙江大學融媒體中心學生記者團 葉靜
責任編輯:朱俊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