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新時代我國文化自信的内涵

新時代我國文化自信的内涵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5 03:33:21

—— 專家談《西藏通史》

中國西藏網訊 《西藏通史》是國内外首部體例完整、内容全面、系統展現西藏地方曆史研究的通史著作,由近百位藏學專家學者曆時14年嘔心瀝血完成。全書分8卷13冊,共850餘萬字,從西藏地方曆史研究領域的疑難點和空白點入手,利用文物考古資料及多種文字記載的史料,對石器時代至2015年的西藏政治、經濟、社會制度、思想文化、宗教、軍事、科技、交通、民族關系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集中體現了中國西藏曆史研究的重大成就。

《西藏通史》總主編張雲教授介紹道:“《西藏通史》是總結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藏族文化的一個重要成果,大家可以從中了解到西藏曆史悠久、文化燦爛,與各民族交流、交融,從而對整個中華文明的形成過程,對中國形成統一體的進程有一個更清晰、具體的了解。”因此,該書不僅為廣大史學科研工作者繼續深入研究西藏曆史提供了重要參考,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從深層次映射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以及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對于世界文明的示範意義。

新時代我國文化自信的内涵(美美與共天下大同)1

圖為張雲教授在《西藏通史》出版學術研讨會暨“活佛轉世”專題片發布會上發言

民族文化交融映射文化自信

參與編撰《西藏通史》早期卷的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所長霍巍教授分析:“西藏的高原文明不是一個孤立的系統,而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從史前開始就已經跟中原黃河流域發生了非常密切的聯系,比如西藏最初的農業就受到黃河上遊農業的影響,玉器是我們中華文明非常重要的創造,而西藏也發現了玉器,納入了祖國的玉器文化圈,吐蕃時期的這種資料就更多了,從思想精神層面到物質文化層面,都有大量證據展現出西藏文明的東向性,或者說跟中原文明之間的聯系。當然,這種聯系是相互的,西藏的一些金銀器制作、人們的梳妝打扮也傳到了中原,受到中原人民的喜愛。從這個意義上講,西藏早期文明中包含很多文化交融,最後形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共同體、心理共同體,這些材料都在這套書裡得到了很好的闡釋。”

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确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張雲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從《西藏通史》的文化價值方面談及了文化自信,他表示,民族文化交融是文化自信很重要的意涵。“我們說中華文化燦爛悠久、源遠流長,其實包含了很多含義,其中很重要的含義就是我們各民族文化都給我們的主流文化輸送能量,提供豐富的營養,所以我們的中華文化有強勁的生命力,而且各民族的交流,也給各地區、各民族文化提供巨大的能量,巨大的支持,它(藏族文明)也正是吸納了漢文化,西南、西北地區的兄弟民族文化,才讓藏族文化有了巨大的生命力,旺盛的生命力,不竭的動力,所以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支持、互相補充、相得益彰的關系,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來談文化自信。”

新時代我國文化自信的内涵(美美與共天下大同)2

圖為霍巍教授接受中國西藏網記者采訪

透過《西藏通史》看中華文明包容性的示範意義

張雲教授分析:“西藏在中華文明中,實際上是一個地方性、區域性文化、民族文化,同時也有典型的代表性,有着巨大的示範意義,畢竟在青藏高原地區,人類如何戰勝自然、如何發展傳承文明,這都有特殊的借鑒意義。這不但對中華文明有典型的代表性,對世界文明也有很大的貢獻。”

“通過《西藏通史》,大家可以了解高原文明、區域文化究竟是什麼樣的文化,它為什麼會曆盡千年,不僅不衰,還不斷興旺發展,能了解在這背後的巨大動力和源泉,而且對于其他文明的傳承、發展,會有一定的參考借鑒意義,其中便包含中國傳統文化對地方文明的一種包容,就是說既多元一體,又和而不同,正如費孝通所講:‘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至此,《西藏通史》這一大部頭巨著的學術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已躍然紙上。此外,據張雲教授解讀,該著作的科學性、嚴謹性對于有關西藏曆史的多種謬論也構成有力回擊。他說:“關于西藏曆史,有多方面的思潮值得注意,比如傳統的神學思想、主觀唯心主義思想、甚至還有分裂主義思想,當然也包括曆史虛無主義,但通過我們紮實的史料、充足的史實、科學的方法、嚴謹的論證,實事求是的精神貫徹始終,用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态度、科學的精神來展現西藏曆史,對于破除以上各種思潮,應該會有一種巨大的作用。”(中國西藏網 文/翟月 圖/楊月雲)

轉載該作品,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将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