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國小康網8月30日訊 2021年8月,經浙江省政府同意,龍遊縣被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認定為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自從2018年龍遊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單位,是全省26個經濟加快發展地區中的首個創建單位創建工作啟動以來,全縣圍繞“建成網絡健全、結構合理、發展均衡、運行有效,具有龍遊特色、地區示範、全省領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總目标紮實推進創建工作,成效顯著,時至今日,成功創建,龍遊縣政府對成功創建的工作過程和經驗作了以下簡要總結,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縣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小康網8月30日訊 2021年8月,經浙江省政府同意,龍遊縣被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認定為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自從2018年龍遊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單位,是全省26個經濟加快發展地區中的首個創建單位。創建工作啟動以來,全縣圍繞“建成網絡健全、結構合理、發展均衡、運行有效,具有龍遊特色、地區示範、全省領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總目标紮實推進創建工作,成效顯著,時至今日,成功創建,龍遊縣政府對成功創建的工作過程和經驗作了以下簡要總結。
一、創建基礎
龍遊縣于2017年通過省級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重點縣驗收,與示範區的創建标準還存在很大差距。比如,在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方面,縣博物館新館尚在施工建設,縣圖書館、文化館新場館還未啟動建設,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大部分為三級站;城區文化陣地嚴重不足,農村文化禮堂覆蓋面不到50%等。龍遊縣自我加壓、主動作為,在摘掉重點縣的帽子後,立即争創示範區,旨在以創建為契機,全面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再上一個新台階,走出了一條加快發展地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新路徑。
二、制度設計
一是創新“建”的思路,破解基礎薄弱、财力不足的困境。二是創新“管”的措施,破解人員短缺、服務不力的難題。三是創新“用”的路徑,破解場地閑置、效能不高的問題。
三、創建目标全面完成
(一)規劃指标全面達标。截至2020年9月底,龍遊縣創建工作37個規劃主要指标已全部完成,達标率為100%。主要表現在:
一是縣級館“破繭新生”。2020年3月,龍遊縣公共文化綜合體項目在城東新區中央廊道奠基開建,項目總投資近14億元,總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含縣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徽戲館、青少年老年活動中心等新館項目,為龍遊公共文化開啟了更全面、更敞亮的未來。2020年5月,位于雞鳴山上、靈山江畔的龍遊縣博物館正式開館,面積近1.8萬平方米,全面展示了龍遊的“萬年文明”,成為龍遊人的最佳“城市會客廳”。
二是文化站“脫胎換骨”。有效實施文化站三年提升計劃,全縣15個鄉鎮(街道),已建成省定一級站及以上标準的綜合文化站12個,還有3個文化站正按省定一級站标準進行擴建,至2021年全縣綜合文化站均能達到省定一級站及以上标準。期間,溪口鎮入選省曆史文化名鎮,模環鄉被評為省級文化強鎮,詹家鎮獲省民間藝術之鄉稱号。
三是村級文化設施全面開花。近2年來,龍遊建成城市書房“南孔書屋”5個、圖書分館8個、文化分館15個、社區市民文化驿站10個、“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示範點20個、鄉村文藝“三團三社”基層服務站15個。目前,全縣已建成社區文化服務中心13個,農村文化禮堂198個,村文化服務中心64個,農家書屋覆蓋100%,特色農家書屋26個、文化廣場35個、固定電影放映點42個,均達到創建要求。
(二)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全面提升。通過兩年示範區創建,龍遊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全面提升,各項指标達到或超過創建标準。
一是免費開放有保障。開展龍遊縣文化場館服務大提升行動,推動服務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規範化。文化陣地服務時間不斷延長,“三館”節假日均不休,文化館、南孔書屋夜間燈火通明,文化站每周免費開放60個小時以上,經常延時到深夜,村級文化禮堂錯時開放集聚人氣。在服務内容和形式上,從“有什麼就提供什麼”向“群衆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轉變,發展形成“曲藝戲舞影書畫”等多元化全方位的個性化服務,通過開展“百師千場”培訓、“百團千場”活動走進千家萬戶。
二是“數字化”促便民。鄉鎮(街道)以上文化場館實現wifi全覆蓋;縣博物館配置智能交互設備,全面建設智慧化場館,提升群衆參觀體驗;縣圖書館、南孔書屋、鄉鎮圖書分館等全部實現智能化通接通還,配置有聲圖書和電子書站點11個,建成地方特色資源數據庫2個,年新增圖書5萬冊,讀者辦證量、進館人次增長2.5倍,推出了“點讀平台”服務,讀者直接從新華書店免費借書,真正打通圖書館借閱的最後一公裡;在省級創新獎、基層治理智慧平台——“龍遊通”上開設“公共文化服務”模塊,圖書借閱、場館開放、活動點單,數據均能實時共享;“文旅龍遊”“龍遊圖書館”等微信公衆号,使線上服務更加廣泛。
三是文化活動更惠民。據統計,2019年共開展送文化下鄉7400場次,其中送展覽、送文藝、送圖書3000餘場、送電影3200餘場;送科技(農村電商、種植養殖技術等)350餘場、送健康(體檢、診療等)200餘場,共惠及群衆50多萬人次。各地群衆文化活動越辦越紅火,全縣年均開展各類群衆性文化活動3000餘場次,龍遊縣“魅力青年”大賽、“村歌村舞大賽”“舞龍舞獅大賽”“村村辦村晚”“精品節目創作大賽”“書香龍遊全民閱讀”“谷雨詩會”等全縣性活動連續多年舉辦,成為群衆活動品牌以及城市美譽度品牌。積極打造“一鄉一節會,一村一品牌”的文化活動,如“沐塵畲鄉三月三”“天池荷花文旅節”“大公清明祭祖”“溪口狀元文化節”“青塘塢闆凳龍燈會”“大街鄉村晚”“溪底杜村民俗文化節”等特色活動,成為文旅融合新亮點,2019年帶動鄉村旅遊1700萬人次。
(三)制度研究成果豐富。制度設計研究是推動示範區創建體系化、規範化、标準化的科學方法,是示範區創建的重要環節和重要内容。龍遊縣高度重視制度設計研究工作,在縣創建領導小組的指導下,組建全縣公共文化實踐經驗豐富、理論功底紮實的專業人員為成員的課題組,聘請有關專家擔任學術指導。兩年來,課題組深入研究龍遊公共文化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務實創新、大膽改革,總結梳理,探索出了一套具有龍遊特色、地區示範、可推廣複制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研究成果,最終形成了“1 2 X”系列成果:即1個《加快發展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路徑和實現方式研究》課題研究報告,2個正式發布的地方标準和若幹由制度設計研究成果轉化而來的政策文件,并編撰了《浙江龍遊:文化惠民 幸福花開》一書。
四、特色亮點不斷湧現
(一)社會化發展激發文化活力。文化館、圖書館推行法人治理結構,激發體制機制活力,吸納了社區主體、社會人士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和發展中,提升公共文化場館管理和監督的群衆參與性。大力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化運作方式,開創文化站“一站一公司”“一站五員”模式,從探索到完善措施,已成功運作4年,形成并出台了《龍遊縣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社會化運作管理規範》地方标準。南孔書屋、“百師千場”培訓以及各類活動也采用服務采購方式,并通過社會化運作采購創編了大型徽戲《南宋廉相餘端禮》《忠孝狀元劉章》,通過公開招标開展送戲下鄉,深受群衆歡迎。
(二)文化事業與文化産業相互促進。推行“一站一公司”“一站五員”市場化機制,每個鄉鎮通過購買服務方式,簽約1家有資質、有實力的文化公司,按需購買綜合文化站的日常管理、免費開放、專業培訓、節目編創、活動策劃等服務項目,并負責組建村文化隊伍,培訓村文化力量,指導村公益文化活動編導,采購經費在10-30萬元間。“社會化”催生和培育了縣域内文化産業的發展,本土文化公司由7家擴展到20餘家,一批文化公司從小微企業向“規上”發展,服務業務向周邊縣市拓展,提高了龍遊文化的知名度。
(三)三團三社建設激發群衆熱情。通過建立一個服務基地、制定一個管理辦法、形成一個隊伍序列等載體,形成龍遊縣鄉村文藝“三團三社”建制,研制出台了《龍遊縣鄉村文藝“三團三社”建設和管理規範》地方标準。每個鄉鎮打造一支特色品牌隊伍,實施“總分團制”,其分團覆蓋面達30%村以上。每支隊伍有花名冊、有固定活動日、固定活動場地、固定活動方式。目前,龍遊現有“三團三社”648支,培育文藝骨幹、文化志願者1.8萬人,年均開展文化志願活動3000餘場次,惠及群衆20多萬人次。如,每年開展“暑期來吧”文化志願服務500場次左右,服務少年兒童五六萬人次,曾被評為浙江省十佳文化志願服務項目。
(四)文旅融合發展彰顯新動能。文藝精品節目、非遺項目在文旅融合中發揮更多效能,如在龍遊石窟舉辦音樂盛典,在紅木小鎮景區開展“國學傳承文化節”“萬姓宗祠祭祖大典”等活動,助力其成為文旅新IP。被列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的城鄉文旅驿站工程,在縣級文化場館、鄉鎮綜合文化站中疊加旅遊功能,将縣級館、城市書房、市民驿站打造成城市會客廳,将鄉鎮綜合文化站打造成鄉村會客廳,2020年建成文旅驿站14個,充分彰顯文旅融合新動能。
五、示範效應逐漸彰顯
(一)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2019年3月和6月,龍遊縣引入社會力量提升綜合文化站效能的工作經驗先後在全國公共文化服務産品供給側改革交流現場會和全國公共文化重點領域改革任務推進會上作典型交流,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張旭表示,龍遊縣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運營方面建立的“一站一公司一站五員”機制,屬于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的一個新的做法,解決了文化站人員短缺、活動單一和吸引力不足等難題,對未來全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提升方面很有啟發、值得借鑒。2019年3月25日,副省長成嶽沖在《浙江政務信息》專報第311期《以社會力量提升鄉鎮綜合文化站服務效能——龍遊縣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實踐探索》上批示:龍遊的做法有新意,可印發各縣(市、區)學習借鑒。
(二)主流媒體争相報道。示範區創建以來,龍遊創建成果和創建經驗被省級以上主流媒體報導20多次。《中國文化報》《浙江日報》《浙江文化和旅遊》《文旅中國》《競跑者》《體壇報》等多次在重要版面刊發龍遊創建經驗。例如,《浙江日報》2020年10月30日以《龍遊:文化惠民 幸福花開》全面報導了龍遊縣公共文化示範區的創建成果;《中國文化報》2019年7月3日以《浙江龍遊:“三團三社”提振鄉村精氣神》對龍遊通過“三團三社”建設提振鄉村精氣神給予充分肯定,認為龍遊立足實際,因地制宜,不斷創新完善,探索形成了有特色、可複制、可推廣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國文化報》7月23日頭版頭條報道《浙江龍遊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精神家園遍開幸福花》,認為龍遊“這些看得見摸得着的文化獲得感和生活幸福感為鄉村經濟振興增添了精氣神,為鄉風文明建設播撒了幸福花。”
六、創建經驗鞏固完善
(一)加強頂層設計,加大投入保障。2019年公共文化支出較2018年增長72.81%,公共文化支出占比3.49%。近兩年來,投入公共文化事業建設經費3.76億元,其中縣财政每年安排示範區創建專項經費340萬,每年用于縣、鄉、村三級文化陣地免費開放經費達1500萬元(縣級三館658萬元,鄉鎮文化站300萬元,村級544萬元);鄉鎮(街道)投入公共文化事業建設資金累計4600萬元。同時,挖掘利用龍遊商幫、龍遊鄉賢等資源優勢,鼓勵引導社會資源為鄉村文化繁榮振興獻計出力,吸納社會各界公共文化服務投入3000萬元。
(二)規範過程管理,完善創建機制。制定《龍遊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方案》,成立由縣長挂帥的創建領導小組,細化責任分工,與機關部門、鄉鎮(街道)簽訂責任書。制定了領導小組工作職責,明确了部門分工。召開全縣創建工作動員會,實行定期例會制度和重大事項會商制度,每年召開示範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工作,解決實際問題。
(三)嚴格督導檢查,确保創建落到實處。加大了文化工作考核力度,文化項目連續三年列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縣督查考評辦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對各鄉鎮(街道)貫徹落實創建規劃及完成目标責任制情況進行了多次專項督查,印發了《督查通報》;縣領導多次在《督查通報》上作出批示。建立人大監督機制,縣人大、政協在主任(主席)會議上專題研究示範區創建工作,形成了創建合力。
七、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持續加大财政保障力度,促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更加繁榮。研制出台《加快推進文化龍遊建設實施意見》,着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全面提升龍遊文化軟實力,确保公共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穩步提高,保障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等文化設施建設專項資金,切實推進我縣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二)繼續推進公共文化場館建設,完善和優化網絡設施。确保完成縣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打造城東文化新地标。完成新建圖書館、文化藝術中心等場館布展開放,完善公共文化場館數字化建設;推進城鄉文旅會客廳建設,實現15個鄉鎮(街道)文旅驿站全覆蓋。
(三)持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社會化、數字化和制度化建設。在實現村文化禮堂和社區文化家園全覆蓋基礎上,加大社會化運作水平,保障村(社區)文化陣地長效開放,提升管理服務效能。
(四)借助人才新政優勢,進一步加強文化隊伍建設。吸引各類優秀人才進入公共文化服務領域,鼓勵優秀高校畢業生進入基層文化隊伍;進一步擴大公共文化服務市場化運作範圍,吸引社會優秀文化人才、公司、資金進入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加大對文藝創作人才創作成果進行物質及精神獎勵,鼓勵創作更多優秀文藝作品。
(五)加快現有制度設計研究成果轉化。繼續深入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進一步完善課題研究成果。加強成果轉化和推廣,在已經出台的10多個制度性文件的基礎上,做好文件制定工作,切實把制度設計研究成果轉化為推動龍遊“十四五”時期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具體政策舉措。組織專家力量,針對示範區後續建設面臨的新問題,結合本地實際,加強研究,制訂未來三年制度設計研究方案。
(作者:汪建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