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從小到大,我們都聽過 :二月二,龍擡頭;這句俗語。那麼,你了解二月二,龍擡頭的由來嗎?
【二月二,龍擡頭的由來】
說法一: 龍擡頭節起源于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這天“皇娘送飯,禦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于每年農曆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據說,這便是龍擡頭節的由來。
說法二: 女皇廢唐立周說。相傳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後,惹得玉皇大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頓時天下大旱,餓殍遍野。龍王聽見民間哭聲,看見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大怒,将龍王壓在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謝龍王降雨恩情,每日向上天祈禱,最後感動了玉皇大帝,在二月初二将龍王釋放,就有了二月二龍擡頭之說。
【二月二,龍擡頭的習俗】
一、吃龍食
自古以來,人民都将龍視作吉祥的化身。吃龍食就寓意着把福氣吃到了肚子裡,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平平安安。
今天就給大家列舉幾個人們最喜愛的龍食吧
1、餃子
餃子是我們所有食品裡最吉祥的食物了,深受人們的喜愛,在任何喜慶的日子裡吃餃子絕對沒有錯。餃子的形狀像元寶、也似耳朵,龍擡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這天的這個餃子不要吃素餡的,要求餡中有肉又有菜,“肉菜”之諧音“有财”,寓意新年财源滾滾來之意,寄托了人們美好的願望。
2、炸油糕
很多地方在二月二這天有吃炸油糕的習俗,人們将油糕視作“龍膽”。最貼合的做法是用黃米面的炸糕。黃米面用開水燙過之後和成軟硬适中的面團,饧發一夜,然後包餡炸。由黃米面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很應景。
3、爆米花
傳說從前,人們為了拯救一條被玉皇大帝打入凡間的黃龍,來讓“金豆開花”,以達到玉帝的旨意,人們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二月初二這天,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突然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就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于是家家戶戶都開始爆玉米花,供上“金豆”,讓黃龍返回了天庭,以至于民間風調雨順。
二、剃龍頭
我們都知道: 正月剪頭思舊 這個說法,随着時間慢慢地流逝,“思舊 ”被諧音為 “死舅”,所以很多人都不會在正月裡剪頭發,而是選擇在龍擡頭這一天去剪發,所以,可想而知,在這一天理發店的生意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候。而且,龍擡頭這一天剪頭也寓意着新年精神煥發,龍騰虎躍。
其實,這些習俗也漸漸地變為了我們的精神文化傳統,成為了我們的文化底蘊。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