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趙字的由來簡短

趙字的由來簡短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00:07:29

趙字的由來簡短(趙-漢字的藝術及姓氏文化)1

一、文字演變

趙字的由來簡短(趙-漢字的藝術及姓氏文化)2

趙字的由來簡短(趙-漢字的藝術及姓氏文化)3

趙字的由來簡短(趙-漢字的藝術及姓氏文化)4

二、姓氏讀音

拼 音: zhào

注音:ㄓㄠˋ

繁 體 :趙

部首:走

總筆畫:9

部外筆畫:2

筆順:橫豎橫豎橫撇捺撇捺

五筆98:FHQI

倉颉:GOK

四角号碼:4480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 8D75

成語:圍魏救趙

趙字的由來簡短(趙-漢字的藝術及姓氏文化)5

〈副〉

(1) (形聲。繁體字從走,從肖,肖亦聲。篆書形體上面像人下面像腳,本意為快步走。假借為國名。(一說因為“肖”意為“變細變小”。“走”與“肖”聯合起來表示“步子變小、步聲變細”。本義:小步輕走。引申義:輕快地走) 同引申義 [quickly])

趙,趨趙也,——東漢·許慎《說文》

趙,及也。——《廣雅》

天子北征,趙行囗舍,——《穆天子傳》,郭璞注:“趙,猶超騰,”

(2) 字亦作“踃”

簡惰跳踃般紛絮兮,——傅毅《舞賦》

踃,跳也。字之作逍,——《埤倉》

〈名〉

(1) 古國名 [Zhao state]

(2) 周穆王封造父于趙,故址在今山西省趙城縣西南

(3) 戰國七雄之一。在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帶

趙将 括。(趙國的将軍趙括。)—— 漢·劉向《列女傳》

遺趙王書。——《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趙王于是遂遣。

趙主之子孫。——《戰國策·趙策》

(4)東晉十六國之一。在今河北、山西、河南、陝西各一部分。史稱“前趙”

(5) 東晉十六國之一。羯族石勒滅前趙後稱帝,史稱“後趙”

(6)越南王朝

(7) 姓

三、姓氏起源

源流一

漢族趙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現是因為舜帝(姚姓,後代以姚為姓)賜姓給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孫)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雖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趙姓的具體始祖是造父。

趙字的由來簡短(趙-漢字的藝術及姓氏文化)6

源流二

周孝王傳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趙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掌握晉國大權。到戰國初年,趙氏聯合韓、魏二卿擊敗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繼而趙敬侯趙襄子聯合魏武侯、韓哀侯三家分晉,建立趙國。至他的孫子趙籍時,正式獲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認,與韓、魏兩家并列為諸侯。公元前222年,趙國為秦國所滅,趙國王室紛紛散落民間。因為造父是秦人和趙人的共同祖先,而且自造父開始姓趙,所以秦國公族也姓趙,比如秦始皇嬴政又稱趙政。秦國公族也以趙為氏,有“諸趙”的說法。

趙字的由來簡短(趙-漢字的藝術及姓氏文化)7

源流三

源于帝王賜姓或外族改姓。先後匈奴人、女真人、黨項人、鮮卑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曆史人物,被賜姓趙,如漢代有趙安稽(匈奴人),趙曳夫(“南蠻”人),五代有趙國珍(牂牁酋長的後裔) 。再有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溫後裔避亂于甘肅陝西等地,随母姓改漢姓趙。

源流四

源于冒姓。因避禍、姻親、過繼、入贅等原因改姓的情況很多,這在姓氏學上稱之為“冒姓”。趙氏中也有不少這樣的情景。其中多數為:清王朝覆滅後,清官職人者及家中子女岌岌可危,因害怕被壓迫多年的其他民族複仇,伊爾根覺羅、愛新覺羅等滿姓氏者迫于壓力改名換姓,不少人便改的是“趙”姓。

趙字的由來簡短(趙-漢字的藝術及姓氏文化)8

四、得姓始祖

造父,嬴姓,伯益的後代,蜚廉四世孫,中國曆史上著名善禦者。傳說他在桃林一帶得到8匹駿馬,調訓好後獻給周穆王。周穆王配備了上好的馬車,讓造父為他駕駛,經常外出打獵、遊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侖山,見到西王母,樂而忘歸,而正在這時聽到徐國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裡,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鎬京,及時發兵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今山西洪洞)賜給他,自此以後,造父族就稱為趙氏,為趙國始族。從此,造父及其子孫便以封地命氏,稱為趙氏。造父就是普天下趙姓的始祖。

五、人口分布

趙字的由來簡短(趙-漢字的藝術及姓氏文化)9

2008年,趙姓人口單位面積内密度最高的地區在山東半島和淮河流域,每平方公裡的趙姓人口達到7.5人以上,有的地區達到11人以上;其次在河南、河北、東北三省、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陝西中部、四川北部,每平方公裡的趙姓人口達到6人以上。趙姓分布密度示意圖表明:密度最高的(6人以上/平方公裡)地區僅僅占國土面積的16.9%,趙姓人口大約1176萬;4.5—6人/平方公裡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13.7%,趙姓人口大約704萬;1.5—4.5人/平方公裡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26.8%,趙姓人口大約715萬;不足1.5人/平方公裡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42.6%,趙姓人口大約153萬。 趙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趙姓在北方地區是常見的姓氏之一,沿黃河流域的省區是趙姓分布的主要地區。趙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河北、冀魯大部、山西、陝甘甯大部、内蒙古中部,趙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3.2%以上,中心地區可達5%以上,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1.8%;在沿魯、蘇、皖、豫、鄂、陝至四川北部一條寬百餘公裡的地段,四川中西部、雲南西南、沿川、青、甘、甯至内蒙古一條寬120公裡的地段,東北地區,趙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達2.4%—3.2%,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2%;在皖蘇南部、浙江、贛閩北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貴州、四川東南、雲南東部、青海東部、甘肅中部、新疆西北,趙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8%—2.4%,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8.4%;在其他地區,趙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8%,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37.8%,其中比例不足0.5%的地區占了16%。

六、家譜文獻

湖南益陽趙氏七修族譜二十五卷,首卷上、下冊,末卷上、下冊

太湖趙氏宗譜十五卷,首一卷

太湖趙氏宗譜九卷,首一卷

上湘趙氏四修族譜八十四卷,首一卷、末十三卷

資陽趙氏五修族譜二十卷

湘潭洄溪趙氏六修族譜二十三卷

衡山縣趙氏八修族譜十卷

衡山縣趙氏九修族譜十卷

趙氏宗譜十二卷

北京趙氏家譜

北京懷柔趙氏族譜四卷

北京趙氏家譜不分卷

南彙忠誠趙氏支譜, 二卷

青浦縣趙氏家譜,一卷

東山趙氏家譜

雲南宣威趙氏族譜,六篇

趙洪氏宗譜,一卷

白楊山下趙氏宗譜

天水郡趙氏合編族譜: 十三卷,首一卷,末二卷

景芝趙氏族譜:不分卷

東萊趙氏家乘:六卷

趙氏族譜:四卷

趙氏族譜,二卷

湘鄉月城趙氏五修族譜: 二十二卷,首三卷

湘陰趙氏族譜

邵陵桐江趙氏五修族譜:五十九卷,首二卷

趙字的由來簡短(趙-漢字的藝術及姓氏文化)10

七、郡望堂号

郡望

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初置。相當于今甘肅省天水市及隴西以東地區,治所在平襄(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北)。

涿郡:漢高帝時置郡。此支趙氏為穎川趙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西漢穎川太守趙廣漢之後裔。

南陽郡:戰國時秦國置郡。此支趙氏為天水趙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太傅趙嘉。

穎川郡:秦時置郡。此支趙氏,其開基始祖為趙王遷後裔西漢京兆君尹趙廣漢。

下邳郡:秦朝時期在今江蘇睢甯西北一帶設下邳縣,南北朝宋國時期改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蘇睢甯)。明朝時期廢黜。

平原郡:始建于西漢高祖時期的西漢初年(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東省平原縣西南。轄境相當于今山東省平原、陵縣、禹城、齊河、臨邑、商河、惠民、陽信等地。東漢以後,或為國,或為郡。北魏時期廢黜。

漢陽郡:東漢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曾改天水郡為漢陽郡,魏恢複天水原名。北魏時期有兩個天水郡,都在今甘肅省甘谷縣境内,到南朝北周時廢黜。隋朝時期又曾以成州為漢陽郡。五代時期後周置漢陽軍,即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

趙字的由來簡短(趙-漢字的藝術及姓氏文化)1

堂号

天水堂:以其地望天水郡而立此堂。

“琴鶴堂”:宋朝時殿中侍禦史趙忭是個清廉愛民的好官,人稱“鐵面禦史”。他當成都知府的時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樂業,就高興地彈琴取樂。他養了一隻鶴,時常用鶴毛的潔白勉勵自己不貪污;用鶴頭上的紅色勉勵自己赤心為國。他窮得什麼東西都沒有,隻有一琴一鶴。趙氏還以“天水”、“孝思”、“谷治”、“萃渙”等為堂号。

“半部堂”:五代後周時,趙普助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宋太祖趙匡胤于是封趙普為宰相。他又提出了“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削減了地方武裝,鞏固了中央集權,想方設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問:“愛卿!你怎樣把國家治得這麼好的?”趙普回答說:“我不過是靠了半部《論語》罷了!”趙普死後,家人整理他的書箱,果真什麼寶貝也沒有,隻有他活着的時候常讀的一部《論語》。

此外還有孝思堂、萃渙堂、愛日堂、順和堂、忠恕堂、明宗堂、明德堂、慶源堂、積善堂、樂善堂、綿遠堂、茂文齋、沐恩堂、孝義堂、著存堂、懷永堂、嘉會堂、清獻堂、棣華堂、崇禮堂、文賢堂、沐思堂、谷诒堂、衍慶堂、雙硯堂、敬彜堂、成文堂、永厚堂、忠恕堂、文杏堂、孝義堂、敬睦堂、永思堂、敦本堂、崇誼堂、崇本堂等堂号。

八、字輩排行

泌陽西關趙氏《泌陽西關趙氏輩序》:“維世永金,國廣運清;”又續:“文學傳家寶,俊傑冠英豪。”

河南省西平趙氏輩序為:“仲才恭鳳之,天良景成增,殿啟從名聖,尊嚴宜思齊,高遠慶鹹若,熙甫昭封題,傳世振興榮,福善盡登昌,觀君培惠儒,文理濟函光,錦琳育升茂,桢廉賀衛襄,碩權宏志順,英敏貴端剛。”

自太祖、太宗、魏王三派始,各以十四字以别昭穆,篡修成譜,以不失其次序。

太祖派十四字:德惟從(守)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順。

太宗派十四字: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

魏王派十四字:德承克叔之公彥夫時若嗣次古光。

《山西沁水縣趙姓族譜》老字派為:“忠、和、樹、德,孝、友、傳、芳”。重點是“忠”、“孝”,目标是“德”、“芳”。

安徽合肥趙氏字輩:治本修家,宜叙倫常,仁義禮信,萬世傳芳。

湖北公安趙氏字輩:大國益之仕,世秉忠德全,立志承先澤,詩書繼祖傳,代遠永佑啟,家邦振萬年。

《天水堂趙姓族譜》同治辛未年重修版老派字号為:

以洪壬萬庭,為子若卿成,蔭必望顯單,立良應之文。

《天水堂趙姓族譜》的續派二十字号:

添心常祜善,人貴自光宗,世業開宏遠,英華慶國隆。

《慈溪鴻莊趙氏宗譜》載有其家族的百代行輩,号《百代歌》:

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順昌期崇隆,尊顯和易純熙聖神文,

武卓荦英奇溫良恭儉,仁敬孝慈持行瞻視動,作威儀紀綱法度禮樂,

書詩切磋磨琢學問辨,思格緻誠正修齊平治,疑丞輔弼明聽翼為周,

召伊傅稷契臯夔勳勞,閥閱錘鼎常旗衣冠俎豆。

九、姓氏名人

趙宣子(公元前655年—公元前601年):名盾,春秋中期晉國的正卿,是晉國曆史上頗有建樹的政治家,趙國的先祖。

趙武(?—公元前541年): 趙氏孤兒的原型,奸臣屠岸賈滅趙氏三百多口,下令屠全城嬰兒,程嬰撫養趙武長大,手刃屠岸賈為趙氏複仇。春秋末期著名政治家。

趙簡子(?—公元前476年):名鞅,春秋後期晉國傑出的政治家,趙國的奠基人。

趙襄子(?―公元前425年):名無恤,春秋末期晉國政治家,與其父趙簡子并稱簡襄之烈。在位期間打敗了強大的智伯,奠定了三家分晉的基礎。

趙雍(約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即趙武靈王,戰國時趙國的第六位國君,改革趙軍傳統裝束,實行“胡服騎射”,提高了趙軍戰鬥力,使趙國成為戰國後期一度能與秦國抗衡的軍事強國。

趙奢(公元前265—公元前245年):趙國宗室名将,善用兵,因功被封馬服君,成為漢族馬氏大宗的始祖。

平原君(?—公元前251年):即趙勝,戰國四大公子之一,趙武靈王之子,以“食客數千人”而著稱。

趙佗(約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秦朝著名将領,後南下百越,建立南越國。

趙雲(?—229年):三國時期蜀漢名将。

趙普(922年—992年):北宋初期的賢相,為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美譽。

趙匡胤(927年—976年):宋朝開國皇帝,原為五代後周時大将,公元960年他發動了“陳橋兵變”,建立宋朝。

趙光義(939年-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炅。

趙佶(1082年—1135年):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後被封為遂甯王、端王。

趙孟頫(1254年—1322年),元代傑出書畫家,其筆法圓轉遒麗,人稱“趙體”。

趙南星(1550年—1627年),明政治家、散曲作家。字夢白,号侪鶴,别号清都散客,河北高邑(河北元氏)人。萬曆進士,官至吏部尚書。為東林黨首領之一,與鄒元标、顧憲成号稱海内三君。

趙左(1573年—1644年),明畫家。字文度,華亭(上海松江)人。工畫山水。受業于宋旭,宗董源、倪瓒、黃公望、與董其昌友善,曾為其代筆,善用幹筆焦墨,長于烘染。畫雲山出己意,煙雲生動。首創“松江派”。

趙學敏(約1719年—1805年),清藥學家。字依吉,号恕軒,浙江錢塘(浙江杭州)人。通醫術,尤精藥學,著成《本草綱目拾遺》,載藥物七百十六種。

趙之琛(1781年—1860年),清篆刻家。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字次閑,号獻父,别号寶月山人。篆刻早年師法陳鴻壽,後從陳豫鐘,取各家之長,以工整挺拔出之,尤以單刀著名。為“西泠八家”之一。

趙之謙(1829年-1884年),清末三大畫家之一。

以上資料為網絡收集整理,為宣傳國學蒙學教材識字為主,了解家族曆史為輔,更多資料在收集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