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就禁不住想起曾轟動一時的“狼孩”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名叫米德納波爾的小城,一到晚上,人們就常見到一群“神秘生物”出沒。說它們“神秘”是因為在三隻大狼後面,總是跟着兩隻用四肢走路的“人形怪物”。
後來人們打死了大狼,在狼窩找到了這兩個“怪物”,原來是兩個小女孩,大的年約七八歲,小的年約兩歲。這兩個小女孩被送到當地孤兒院 大的取名叫卡瑪拉,小的取名叫阿瑪拉。第二年妹妹阿瑪拉就死了,而姐姐卡瑪拉一直活到 1929年。
狼孩剛被發現時,生活習性與狼完全一樣: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覺,晚上活動;怕火、光和水;隻知道餓了找吃的,吃飽了就睡覺;隻吃肉不吃素;吃時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齒撕開吃;不會講話,每到午夜後就像狼似地引頸長嚎。
姐姐卡瑪拉經過7年的教育,雖然開始朝着人的生活習性邁進,但卻也隻掌握了四五個詞語,勉強學會幾句話。她死時估計已有16歲左右,可是智力卻隻相當三四歲的孩子。
“狼孩”案例為洛克的“白闆”說提供了有力證據。洛克是十七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和心理學家,他認為,直立行走和言語并非人天生的本能,知識與才能更非天生與俱,兒童剛出生時是一塊“白闆”,其後的一切觀念和行為都是在後天環境中、在人的教育下習得的産物。而家庭無疑是孩子人生的第一間教室,家長則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塗抹在“心靈白闆”上的人生底色,對一個人成長至關重要,甚至直接決定着其人生的走向。
但在這裡,家長朋友首先要明白,我們說家長是老師,不是說要像學校老師那樣去教孩子識字、算數、學文化,而是要教會孩子自立、自制、自信、自強;教會孩子誠實、誠信謙虛、感恩;教會孩子善于與人交流、交往、合作;教會孩子要遵守規則、助人為樂、報效祖國……總之,家庭教育的作用就是教會孩子成為一個正常的人!
其次,家長朋友要明白,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不是“言傳“,而是“身教”。美國詩人惠特曼在《有一個孩子向前走去》寫道:“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 惠特曼用詩語告訴我們,孩子來到人世間第一聲啼哭起,他就開始學習了。他聽到的,看到的,嗅到的,觸摸到的,感覺到的一切,都是他學習的内容,都會印刻在他的心靈中,成為他自身的一部分。因此,我們的家庭教育不是要等孩子會說話了、長大了、懂事了才去教育,更不是單純地去“言傳”——用語言告訴他應當如何,而是要“身教”——給他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讓他滿眼裡都是家長優秀的“模樣”……
再次,家長朋友要明白,教育孩子是一個慢功。“一年樹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的教育是一個過程——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就算“樹谷”從種子入土到谷熟收割,尚需一年。教育孩子則更需要有極大的耐心“靜待花開”,但這個“待”,絕非是消極、不作為地等待、任他們自由“生長”,而要根據“花兒”的不同生長期,适時灑水、施肥、捉蟲、剪枝,保證“花兒”每個時期都能茁壯成長。
另外,家長朋友還要明白,孩子不是機器,他會有自己的思想,不會完全按照你的指令行事;他們成長的環境也絕非我們理想的真空,除了家長的正面教育,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孩子時不時産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會出現一些不合規矩的“反向”行為。對此,我們絕不能以孩子小為借口,對其“小惡”視而不見,不管不問,用“樹大自直”去安慰自己,“縱容”孩子。要知道“小疾不治、終成大病,小惡不除、終成大性”,凡是原則上的事,對孩子的任性我們要實行“零容忍”,比如,孩子亂按電梯按鈕,随意折損公園花木等行為,要給予及時制止、批評教育,以保證孩子總是奔跑在充滿陽光的大路上。
(作者,李玉柱,本文為 平湖一柱 原創作品,已發表在《家長》雜志2021年第1期上,歡迎指導,轉載或引用請注明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