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選擇題專項訓練? 選擇題屬于客觀性試題,是高考試題的重要題型之一在曆年的高考化學試題中,選擇題以容易題和中檔題為主,側重對中學化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考查選擇題的分數約占總分的40%,由此看出,選擇題在高考考查中占有重要地位,屬高考試卷中穩定、成熟的題型選擇題的得分,已成為制約很多學生整份試卷得分高低的瓶頸,要想高考得高分,必須提高選擇題的準确率,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高考化學選擇題專項訓練?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選擇題屬于客觀性試題,是高考試題的重要題型之一。在曆年的高考化學試題中,選擇題以容易題和中檔題為主,側重對中學化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考查。選擇題的分數約占總分的40%,由此看出,選擇題在高考考查中占有重要地位,屬高考試卷中穩定、成熟的題型。選擇題的得分,已成為制約很多學生整份試卷得分高低的瓶頸,要想高考得高分,必須提高選擇題的準确率。
選擇題的特點和考查内容
1、選擇題的特點
選擇題的結構包括題幹和選項兩部分,其題幹和選項都是經過精心設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很強的迷惑性。
經過對近年來的高考試卷分析,選擇題具有如下特點:
(1)考查的知識容量較大,覆蓋面廣,且有較好的區分度,有利于選拔。
(2)其中少量的“基礎題”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數,有利于穩定學生的考試心理,有利于學生發揮出正常水平。
(3)保留某些類型的常見題,調控總難度。
(4)題型保持相對穩定,利于考生備考。
2、選擇題考查的主要内容
(1)化學用語,物質的分類,膠體,能量,化學與社會、生活、高科技等;
(2)阿伏加德羅常數;
(3)離子方程式與化學事實的對應關系,離子共存;
(4)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判斷,電化學;
(5)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化學鍵;
(6)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7)弱電解質的判定,電離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電解質溶液中微粒濃度的關系;
(8)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儀器使用、物質分離和檢驗)、化學實驗安全;
(9)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
(10)小計算。
選擇題的常見解題方法和策略
1、選擇題的常見解題方法
(1)直選法
對考查基本概念、原理、過程和規律的記憶型單選題,可利用已有知識信息直接選出正确答案。
(2)淘汰排除法
排除法是根據已經掌握的化學概念、原理、規律,在正确理解題意的基礎上,通過尋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選項),将其逐一排除,從而獲得正确答案。此法多用于單項選擇題,更适合于基礎較弱的考生。
(3)比較篩選法
選擇題四個選項常常存在對比關系,通過對比後,一般都可以将與題目要求不相符的分步篩選掉,以求得正确答案。對提供的備選答案彼此相似的題目宜用此法。
如果出現一些未知的知識或者選項,可先對比分析已知的知識,推導出未知的知識,進而作出判斷。
(4)特例反駁法
在解選擇題時,當碰到一些似是而非并且迷惑性極強的選項時,直接運用課本有關概念往往難以辨清是非,而借助已掌握的一些知識特例或列舉反面特例(反例)進行反駁,逐一消除幹擾項,從而快速獲取正确答案的一種選擇技巧。列舉特例或反例也是一種重要的論證方法,其中構造反例更是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有效手段。這種技巧适用于從正面獲取答案有困難的一類化學選擇題。
(5)綜合分析法
對于不易直接判斷出正确答案的選擇題,常需要進行細緻分析,嚴謹推理判斷後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解答複雜的選擇題多用此法。此法更适合于基礎較強的學生。
2、解選擇題的基本策略:“穩、細、活、準”
“穩”就是不要慌張,不要急躁,心态要穩,避免忙中出錯。
“細”就是要“細緻”,審題要細,切勿漏看條件,提倡“兩遍讀題”:第一遍快速閱讀,抓關鍵詞;第二遍放慢速度,縮小範圍找到突破口。
“活”就是解題時方法要靈活,面對四個選項,要揚長避短,運用适當的方法和技巧在最短的時間内找到解題的突破口。
“準”就是要準确。在選擇題中涉及到“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錯誤的是”的試題很普遍,要看準題目要求,切勿答非所問,選準正确選項。
選項中的錯誤分為“知識錯誤”和“邏輯錯誤”、“表述錯誤”,其中“知識錯誤”是不可原諒的錯誤,應肯定是錯誤的選項;“邏輯錯誤”、“表述錯誤”的迷惑性較大,有些選項本身的叙述雖是正确的,但與題幹要求無關,也應是錯誤的。
【例題詳解】
➤ 排除法
例1、同一主族的X、Y、Z三種元素,已知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強的順序為:H3XO4<H3YO4<H3ZO4,下列推斷正确的是( )
A.元素的非金屬性:X>Y>Z
B.氣态氫化物的穩定性XH3>YH3>ZH3
C.水溶液的pH值:Na3XO4>Na3 YO4>Na3ZO4
D.原子半徑:X<Y<Z
解析:對于此類題目來說,逐一排除是比較穩妥的。由題知,X、Y、Z三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強,則非金屬性也依次增強、氣态氫化物的穩定性增強,A、B、 D選項明顯可排除,最後确定C為正确答案。此題如從C選項直接突破的話,難度很大,可見,采取排除法,揚長避短,能顯著降低題目的難度。
答案:C
➤ 特例反駁法
例2、A和M為兩種元素,已知A位于短周期,且A2-與M 的電子數之差為8,則下列說法正确的是( )
A.A和M原子的電子總數之和可能為11
B.A和M的原子序數之差為8
C.A和M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8
D.A和M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差為7
解析:此題可用特例法,将抽象問題具體化。若A為O,M為Li則,A項O原子有8個電子,Li原子有3個電子,二者電子數之和為11,則A正确;B項中二者的原子序數之差為5,則B錯;C項中O、Li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7,則C錯;D項中O、Li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之差為5,則D錯,故選A。
答案:A
➤ 定量分析法
例3、工業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質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時放出CO2。在該反應中( )
A. 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還原
B. 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
C. 每生成1molNa2S2O3,轉移4mol電子
D. 相同條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會放出2.5m3CO2
解析:根據信息,Na2CO3+2Na2S+4SO2=3Na2S2O3+CO2↑。Na2S中S被氧化,SO2中S被還原;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每生成3molNa2S2O3,轉移8mol電子,故每生成1molNa2S2O3,轉移8mol/3電子;相同條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會放出2.5m3CO2。故選擇AD。
答案:AD
➤ 數據型選擇題
例4、把2.1g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2的CO與H2組成的混合氣體與足量的O2充分燃燒後,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體中,固體的質量增加( )
A.2.1g
B.3.6g
C.7.2g
D.無法确定
解析:采取極端假設法分析。假設2.1g全是CO,與足量的O2充分燃燒後,通入足量的Na2O2固體中,固體的質量增加2.1g;假設2.1g全是H2,與足量的O2充分燃燒後,通入足量的Na2O2固體中,固體的質量增加也為2.1g。所以,把2.1g的CO與H2組成的混合氣體與足量的O2充分燃燒後,通入足量的Na2O2固體中,固體的質量增加必然為2.1g,與2.1g中CO與H2的所占比例大小無關。
答案:A
➤ 定量問題定性化
例5、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充入3L氣體R和5L氣體Q,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2R(g) 5Q(g)=4X(g) nY(g)反應完全後,容器溫度不變,混合氣體的壓強是原來的87.5%,則化學方程式中的n值是( )
A、2 B、3
C 、4 D、5
解析:混合氣體的壓強是原來的87.5%,相當于混合氣體的壓強比原來減小,那麼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前後系數和應滿足什麼關系呢?
定容密閉容器,達平衡後,溫度不變,混合氣體的壓強比原來減小,說明平衡右移,故2 5>4 n,n<3,隻有A符合題意。
答案:A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