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說
兩會期間,國資小新聯合《國資報告》、新華财經持續推出“兩會國企新聲”欄目,為您彙總和整理國資國企代表委員們的提案和建議,共同見證國資國企代表委員圍繞“國之大者”建言獻策,共商國是;結合政府工作報告,聚焦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深入探讨國企改革、高質量發展等熱點話題。
今天,我們為您分享“兩會國企新聲”第六輯——《深化國企改革 推動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一
國企改革
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加強國有資産監管,促進國企聚焦主責主業、提升産業鍊供應鍊支撐和帶動能力。圍繞深化國企改革,來自國資央企的代表、委員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舉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一重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明忠:
要以改革激勵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積極性
依靠國企改革特别是三項制度改革,中國一重集團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實現扭虧為盈,2021年實現利潤總額16.1億元,營業收入431.8億元。
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年。劉明忠表示,改革最終要解決人的問題,也要靠人來推動,要徹底改掉“身子進入新階段,觀念還停在過去時”的狀況。“要以改革激勵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積極性,全面推進自主創新,組建更多産學研一體的創新中心,切實增強裝備制造業産業鍊韌性。”
劉明忠建議,要打通各類企業人才成長晉升通道。建立技術研發人員、營銷人員、管理人員等各類人才晉升機制,明确細化職級晉升評價标準,使各類人才通道縱向晉升、橫向互動,職務與職級并行、相互轉化,讓各類企業人才成長有空間,事業有奔頭,打造企業與職工事業共同體。
他表示,企業要推動各類要素積極參與企業發展,還必須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積極探索企業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有效方式,真正使企業做到“發展依靠職工”,實現企業發展與職工發展的良性互動,促進勞資共赢。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化學工程集團黨委副書記劉德輝:
國企改革要堅持三個原則
劉德輝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化學确保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在推進國資國企改革中要堅持兩個原則,一是黨的建設不削弱,二是國有資産不流失。”劉德輝說,“我們根據自身的理解,在實踐過程中加上了第三條‘保值增值可持續’。保值增值做不到,第二條就沒有保障。”
劉德輝認為,國有企業改革要結果,主要還是現代企業制度怎麼落實落地的問題,比如董事會建設怎麼授權放權到位,怎麼體現職業經理人制度如任期制和契約化等。再就是包括市場的激勵機制,關鍵是怎樣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
他還強調,提前謀劃很重要。“國務院國資委2020年3月份向本系統的10家企業發了征求意見函,實際上真正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的時候,是到當年9月份才下發正式文件。”劉德輝說,“我們拿到征求意見函,迅速開了改革會,保持先行,提前謀劃,才有了後面良性發展和試驗改革的成果。”
全國政協委員,中海油服深圳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郝振山:
國企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培育世界一流企業
“以我所在的中海油服為例,作為國務院國企改革‘雙百企業’之一,我們積極探索科研體制機制變革,選取‘研産用’一體的科技項目作為試點,實施‘摘牌挂帥’的科技項目經理負責制,最大限度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幹事創業激情,攻堅關鍵核心技術。”郝振山介紹,通過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裝備攻關,以“璇玑”系統(旋轉導向和随鑽測井系統)為代表的一系列技術取得重要突破,實現大規模産業化應用,推動國家石油工業高質量發展,為國家能源安全貢獻“國企力量”。
“國企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培育具有國際競争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郝振山表示,要完成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任務要求,須着力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積極融入國家戰略中,二是要對标世界一流企業完善治理結構,三是要建立起匹配創新能力提升的激勵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國資委副主任林益彬:
國企改革的關鍵是抓落實
林益彬3月5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國資國企改革頂層設計已非常完善,接下來關鍵是要抓落實。随着三年行動計劃的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他建議國家有關方面要進行全面梳理、總結和評估,對一些重點難點問題進一步探索和突破。“我認為,國資國企改革要久久為功、持續發力,此輪三年行動計劃之後可能還有若幹個三年行動計劃,将國資國企改革往縱深推進。”林益彬說。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
改革越是向縱深發展,越需要堅定信心
“聚焦主業,提升産業鍊供應鍊支撐和帶動能力,這正是我們一直以來堅持的改革思路。”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告訴記者,作為國務院國企改革“雙百行動”首批企業之一,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啟動以來,廣汽從提升内生動力到完善市場經營機制等多方面,加快了動力變革,并取得了積極成效。
在曾慶洪看來,國企要發揮産業鍊的支撐和帶動作用,重要抓手之一是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和推進資産重組,不斷完善市場化的經營機制,增強企業活力。同時,要在産業鍊中充分發揮“鍊主”作用,牽引帶動産業鍊的上下遊企業共同固鍊強鍊延鍊補鍊,進而提升産業鍊、供應鍊的穩定性和競争力。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收官在即,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區”,還有哪些“硬骨頭”要啃,又該如何鞏固改革成果?
曾慶洪表示,改革越是向縱深發展,越需要堅定信心、紮實推進。“當前,廣汽集團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已基本完成。但在改革經驗總結、狠抓貫徹落實、激發動力活力、促進提質增效等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謀劃推動,才能真正使改革取得實效,開花結果。”
全國政協委員,陝西建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義光:
改革為國企添動力、增活力
“國有企業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來,國有企業依靠深化改革不斷走向市場、适應市場、融入市場,國有經濟競争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張義光表示。
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決戰決勝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反複、國際經濟形勢複雜嚴峻的背景下,如何确保各項改革任務全面完成?
張義光認為,面對困難挑戰,國有企業要以奮進的姿态,啃“硬骨頭”、蹚“深水區”,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動力。一方面要對标世界一流,靶向發力,提升企業核心競争力;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推動建立改革長效機制,鞏固改革成果。此外,還應對關鍵核心科技人才進行充分激勵,完善科技人才培養發展機制,建立有利于原創技術研發的激勵保障機制等。
“改革越是向縱深發展,越需要我們堅定信心、紮實推進。”張義光表示,改革沒有終點,永遠在路上。下一步,陝西建工将進一步優化現代企業治理,完善市場化機制,積極培育新業态,加大科技創新,真正把改革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關鍵詞二
高質量發展
綜合研判國内外形勢,2022年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必須爬坡過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按照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部署要求,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紮實做好各項工作。圍繞高質量發展,來自國資央企的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油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強:
以智慧賦能中國航油高質量發展
作為國家“交通強國”“民航強國”戰略實施的重要保障單位,以及集航空油品采購、運輸、儲存、檢測、銷售、加注于一體的航空運輸服務保障企業,中國航油已經開啟了智慧賦能産業升級的新征程。
“智慧航油系統是中國航油發展史上具有跨時代意義的革命性創新,彌補了公司多年來信息化發展的短闆,構建了高質量數字化支撐體系,強化了中國航油數字化核心競争力。”周強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智慧航油建設方面,中國航油已累計投入約3.2億元,“十四五”期間将繼續保持同等投資力度。
周強告訴記者,在智慧航油系統建設過程中,中國航油特别突出了雲平台在業務處理上的關鍵作用。現階段,智慧航油雲平台已擴展到全國航油系統。此外,中國航油還一次性實現了232個機場、334個節點專有光纖鍊路接入,建設完成了國内規模領先的大型專網。“這是中國航油信息化建設的跨越性一步,實現了從無到有的曆史性進步,标志着中國航油‘三橫三縱’數字化基礎設施基本搭建完成,使數字化建設‘有網可依’,實現了自主可控的多維閉環管理”。
“在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的過程中,中國航油還推動行業内外産業鍊及創新鍊主體參與協作,合力推動智慧航油生态圈建設。”在周強看來,加快推進自身數字化轉型升級,也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一環。
周強特别指出,為實現“雙碳”目标,助力民航綠色轉型,中國航油還積極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的攻關和應用,研究全球生物航油的最新發展趨勢和市場運作模式,積極參與了中國生物航油的試飛和載客飛行工作。
千裡之行始于足下,萬裡航程從油開始。對于中國航油的未來發展,周強充滿信心。他表示,中國航油将按照“十四五”時期“一二三三四”民航總體工作思路,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全力建設智慧航油系統,以更加開放共享的姿态,構建中國航油數字生态圈,賦能民航供油産業轉型升級,實現民航産業協同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建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周勇:
助力建築全生命周期高質量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推動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禀賦,堅持先立後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周勇表示,在認真學習了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内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研讀了政府工作報告之後,中國建築将從全局高度、長遠角度做好“雙碳”工作,把集團全産業鍊資源優勢轉化為行業“雙碳”工作領先優勢,積極構建覆蓋建造全過程的中建“雙碳”模式,建立具有顯著優勢的産品與技術體系,為城鄉建設發展提供全面、完整、科學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努力在國家“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中發揮重要引領和推動作用。
周勇認為,建築行業要制定綠色低碳策劃的目标路線,加強建築全生命周期的過程統籌,加強綠色低碳建材使用,加強推廣工程總承包及SPV等組織形式,助力建築全生命周期高質量發展。
周勇表示,中國建築将堅持統籌謀劃,充分認識實現“雙碳”目标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增強推進“雙碳”工作的信心,重點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标和短期目标的關系,把握步驟節奏,堅持先立後破、穩中求進,科學謀劃集團碳達峰行動方案,制定切實可行的碳達峰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穩妥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其次是将推進重點任務,加快綠色建造現代化産業鍊補鍊、強鍊、拓鍊,做強綠色低碳專業細分領域,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分階段選取集團節能降碳重點示範項目,強化綠色低碳關鍵技術産品推廣應用,進一步推動集團綠色低碳轉型。另外要将加強工作保障,嚴格監督考核,壓實各方責任,将“雙碳”工作相關指标納入相關工作體系,加強指标約束;各級領導幹部加強對“雙碳”相關知識的學習,做到真學、真懂、真會、真用,切實增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本領,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貢獻。
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院長羅琦:
加強核領域基礎研究,推動核事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戰略格局深刻演變,國際競争日趨激烈。核領域基礎科研是先進核動力、先進核材料和核技術應用的重要支撐和動力。
羅琦認為,加強核科技基礎科研,開展基礎性、前瞻性、創新性研究,整體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為實現建設先進核科技工業體系和打造具有全球競争力的世界一流核工業,推動我國建成世界核工業強國提供堅實基礎,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标提供戰略支撐和力量保障。
羅琦表示,核領域基礎科學主要涉及核物理、核化學與放射化學、核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以及放射生物學等領域,是核能利用、核燃料循環、核技術應用三大産業發展中的基礎科學問題,是核事業生存與發展的先導和基礎,是國家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的标志。
他強調,隻有更好地加強核領域基礎研究,打好基礎,才能實現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建設核強國的目标;才能更有效地助力實現“雙碳”目标;才能面向“十四五”,将核工業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航天科技集團六院黨委書記劉志讓:
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推動航天企業高質量發展
劉志讓對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内生動力、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有着深切的體會。他認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為航天企業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創新驅動發展力度,推動“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指出了更為明确、更為詳細的發展方向,增強了把工作做實、把計劃落地的堅定信心。
劉志讓表示,六院将按照政府工作報告、“十四五”規劃提出的總體部署,持續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夯實液體動力創新基礎,全面提升研制基礎設施及資源的使用效率,開啟全面實現液體動力“三高”發展新征程,用奮鬥譜寫液體動力支撐航天強國新篇章。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寶武太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高祥明:
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太鋼高質量發展
高祥明表示,政府工作報告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安排部署,我完全贊同、堅決擁護。
高祥明介紹說,鋼鐵行業是“高污染排放、高碳排放”的“兩高”行業,長期以來承受着高污染排放的巨大環保壓力;當前,随着“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的穩步推進,鋼鐵行業碳減排的壓力又與日俱增。鋼鐵行業由“兩高”向“低污染排放、低碳排放”的“兩低”發展方式轉變,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鋼鐵行業污染物超低排放技術已經基本成熟,實現全流程超低排放已無重大技術障礙。
在不鏽鋼制造領域,太鋼将大力研發氫冶金關鍵技術,謀劃在山西朔州建設碳減排工程,充分利用其豐富的光伏資源發電,用綠電制氫,用綠氫還原鉻礦,打造集“綠電 綠氫 氫冶金 低碳冶煉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為一體的近零碳排放鉻合金生産示範線,引領全球不鏽鋼業綠色低碳發展。在碳鋼制造領域,将利用寶武低碳冶金系列工藝技術,加速推進太鋼碳鋼領域的碳減排。
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
推動汽車産業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陳虹從“助力落實‘雙碳’戰略目标”角度,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體系。在他看來,汽車産業助力落實“雙碳”目标,不僅要繼續擴大新能源産品的普及,還要在生産端和使用端共同發力,推動全産業鍊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目标。
在落實“雙碳”戰略目标的具體舉措方面,陳虹建議,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支持汽車産業低碳發展的政策措施,盡快出台汽車産業綠色低碳發展專項規劃,加快推進汽車産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标準的制定和實施,并通過持續豐富政策工具箱,與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積分政策等有效銜接,進一步降低制造、流通、使用等環節的成本。
另一方面,要加強産業鍊布局與低碳技術研發創新,對锂和钴等上遊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與掌控,保證産業鍊安全;推動“官産學研”各方形成合力,通過技術孵化、項目示範等方式,加快清潔能源、綠色制造等技術落地,以及原材料的循環利用。
“還要進一步加大對新能源汽車使用端的支持力度。例如,持續完善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提供充電電費優惠等,進一步形成鼓勵低碳産品消費的氛圍。”陳虹表示。
進入“共好新時代”2022年全國兩會專題
———— / END/ ————
撰 稿 丨原詩萌
責任編輯丨郎 媛
執行主編丨劉海草 張灏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