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我已經有便秘的習慣好幾年了,看了好多醫生吃了好多藥療效都不是特别的好,一直沒有當回事,最近聽人家說便秘會導緻大腸癌這是真的嗎?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便秘久了,會導緻結大腸癌嗎?
首先讓我們看看大腸癌的危險因素
大腸是人體的消化器官之一,大腸癌是起源于大腸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直腸癌和肛管癌,是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如高蛋白質、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者大腸癌發病率高。沒有運動愛好的人,相對于有運動習慣的人往往出現直腸癌的幾率要大很多。人如果活動的少,腸胃蠕動少,腸道沒有得到充足的刺激,腸道内廢物排洩不順暢形成堆積,久而久之,廢物堆積的毒素對腸道産生刺激,就很容易造成直腸癌。
哪些因素會導緻大腸癌的發生?
1、飲食因素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大腸癌的發生與人群中平均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之間存在顯着正相關。高危地區的人們每天在食物中消耗的脂肪超過120克。長期高脂肪和低纖維素食被認為與結腸直腸癌的發生有着更大的關系。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減少各種肉類,特别是脂肪類肉類的攝入,并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
2、大腸的慢性炎症
慢性腸炎患者屬于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等,通常持續存在且難以治愈,表現為腹瀉,腹痛,粘液,糞便和便血等。患有慢性結腸炎,結腸癌的人的發病率将大大高于普通人群。
對于此類人群,除了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外,建議每年40歲以後進行結腸鏡檢查。
3、遺傳因素
家庭遺傳因素是大腸癌的重要原因,患有結腸家族性多發性腺瘤病,如果不給治療,那麼将近100%的人會在40歲以後患上癌症。另一種是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也稱為林奇綜合征,約占所有結直腸癌的10%。
在家庭中,如果直系親屬患有結直腸癌患者,其他成員也應注意這一點。定期結腸鏡檢查是預防大腸癌的最重要方法。
3、還有其他一些環境和地理因素,也與大腸癌的發病率有關。
再談便秘,便秘久了,會導緻結大腸癌嗎?
便秘是指糞便在結腸中停留時間過長,水分慢慢減少,糞便變幹變硬,不易通過的症狀。長期便秘确實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尤其是對老年人而言。大便幹燥和排便困難可能會誘發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惡化,誘發心律不齊并加劇原始的肛腸疾病。
然而,便秘和大腸癌并沒有直接的關系,便秘與大腸癌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便秘也不會導緻大腸癌。
就拿日本發表于 2006 年底的一項大型研究,這項研究對便秘與大腸癌之間的關系提供了重要的判斷依據。
1993 到 1994 年間,研究團隊向日本全國年齡處于 40 歲到 69 歲之間的人群(不區分性别)詢問每天大便的次數以及日常大便的狀況等細節,總共收到 58000 人的回答。 研究團隊基于該問卷持續追蹤直至 2001 年底,期間共有 479 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将先後獲得的信息進行對比後發現:「每周大便 2 到 3 次的人群罹患大腸癌的幾率和每天大便 1 次甚至 2 次以上的」沒有統計學上的差異。而且,哪怕将大腸癌的患癌部位分為結腸和直腸作區别考察,也沒有發現差異。
結論:「便秘與大腸癌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資訊來源【丁香醫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