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緻母親的瞬間

緻母親的瞬間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06:38:34

文 | 蘇洪波

題記: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奧斯特洛夫斯基

緻母親的瞬間(緻母親生命有限)1

(攝影丨張宜霞)

歲月如歌,轉眼之間,又是一年母親節。五一假期,封控在家,終于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有了些許時間留給自己。于是,提筆想寫寫母親,但卻無從下筆,因為想要說的太多太多,卻不知從哪裡開始。

以前的時候,總是想着借着節日給母親送個禮物,給她一份驚喜。但是,每次母親總是說不需要,總是批評我們浪費錢。假如問她需要什麼禮物,她總是說什麼都不需要,我們能有空陪她一會兒比買啥都強。後來慢慢習慣了,我們姐弟仨就約着回娘家聚聚。

然而這兩年,随着突如其來的疫情,以及弟弟新添了小寶,母親和父親忙着照看小孫子,可以坐下來聚聚聊聊的時間更少了。我們總是感覺虧欠父母太多了,同時又很高興,他們在七十多歲這個年齡,還有始終保持着這樣一股精氣神,不僅不給我們任何的拖累,還一直幫襯着我們的生活,這也是我們作為子女的巨大的幸福。

俗話說:女子本柔,為母則剛。然而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是我在當了母親之後。說起母親,每個人心目中的母親都不同,關于母親的記憶和感情每個人也都有很多,但不管怎樣的母親,她絕對是我們每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母親是一名人民教師,後來她作為随軍家屬從老家濟甯跟随父親來到濟南,曾經在街道辦事處工作過,在部隊的軍工廠裡工作過,無論是作為老師,還是作為居委會主任或是車間主任,她都能做成最好的自己。

在母親那裡我學會了很多東西,她用言傳身教讓我們終身受益匪淺。我想:勤儉持家應該是每個母親的美德,我從她那裡學會了節儉。母親常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她從不與人攀比,從不鋪張浪費,一貫堅持着勤儉節約,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也使我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

母親那代人過慣了窮苦的日子,她們經曆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災害,吃不飽飯是經常的事,加之時代的特色,那個年代物資短缺,所以縫縫補補、湊湊合合的過了大半生。然而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她依然堅持着以前節儉的習慣。比如平時若有了剩飯,她都是放到冰箱裡,下頓飯接着再吃。我們經常勸母親,剩飯不要再吃了,倒掉吧,對身體不好。她總是說:“太可惜啦,這都是糧食,吃了不可惜,浪費了太可惜了”。

又比如,有些衣服穿得久了,舊了破了,年輕人都扔了,她卻總是舍不得扔,把舊衣服撕開成小塊的布料黏在一起作成鞋墊,同縫紉機紮成漂亮的鞋墊。母親從不浪費一滴水,家裡的洗菜和洗衣用水被她放進大桶裡用來沖廁所,進行二次利用;家裡用電也是本着節約的原則,人離開房間馬上會随手将燈關掉;出門購物,她都自己帶着袋子。

剛開始我對她的這種生活方式很不理解,認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她沒有因此改變,一直堅持,慢慢地,她的這種節約習慣也影響到了家裡的每個人,勤儉節約已經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我從母親那裡也學會了善良和包容。

在我的記憶裡,母親是個堅強樂觀的人,她總是能把生活安排井井有條,妥妥當當。每當遇到困難時,她從不抱怨,總是能千方百計找到解決辦法。母親是家中的老大,有一個妹妹,兩個弟弟,在母親十五歲的時候,姥爺就去世了。所以,母親一直是家裡的頂梁柱。

結婚後,父親在濟南當兵,由于父親工作性質的原因常年在外,爺爺奶奶都去世的早,沒人幫襯,撐起整個家的重任都落在母親一個人身上,但哪怕她肩上背着一座大山,她也從不言苦言累。我們從小在部隊大院裡長大,那個年代讀過高中、當過老師的母親在随軍家屬裡面算是文化人,她總是和藹可親,與鄰裡和睦相處,不管哪家遇到了困難,她總是毫不吝啬地伸出援助之手,家屬們有什麼事情,大家也總是喜歡找她來商量,讓她幫忙出謀劃策。

母親很能幹!不愧是個心靈手巧的媽媽。從我開始記事的時候開始,我就覺得母親是個全能的人,什麼都會幹。記得小時候,因為家裡三個孩子,還有姥姥贍養,經濟負擔比較重,所以那個年代,她已經開始“兼職”做副業了,母親在工作之餘,糊過火柴盒,鎖過衣服扣眼,包裹西服邊,裝訂過書籍……她總是不知疲倦的忙碌着。

我的記憶裡,在每一個夢醒後的夜晚,都能看到她燈下忙碌的身影。我們的毛衣,都是她親手織就的,那顔色搭配,那麻花花樣,都是她獨特的創意,總是讓院子裡的小夥伴們心生羨慕;我們的衣服,都是她一手剪裁出來的,她總是會使出她的小心機,變化着花樣給我們做出漂亮的花裙子,那個時候,裙子上繡朵花,或者捏一個木耳花邊來,漂亮極了。

她還經常用做副業賺來的錢,為我們購買了各種各樣的小人書,文具等等,讓我們養成了看書的好習慣。她一直就是那樣,我從小到大,親眼看到她自己能幹的事情,盡量自己幹,從不給别人添麻煩,她雖然身材瘦小,但她卻是那麼的強大。

小時候,她沒日沒夜地照顧我們仨成長,而當我們有了小家的時候,她又義無反顧、無怨無悔地照顧我們的下一代,為我們姐弟仨看大了四個小孩,特别是在七十歲高齡的時候,她依然騎着單車來回奔波十幾裡路,出入各大超市、菜場,像個“搬運工”一樣買菜、做飯、洗衣服。她和世上所有母親一樣,勤勞、無私、善良,她把自己的青春、情感、所有的一切,都奉獻給了家庭和兒女們。

在母親眼裡,無論我們多大,我們始終是她的孩子,即使我們都人到中年成為了父母,她依然把我們當作孩子看待。當然,母親也有脆弱無助的時候。在我的記憶裡,母親唯一一次的哭泣是在2012年91高齡的姥姥去世的時候,母親痛哭流涕,她一直哭着說:“我沒有娘了、我沒有娘了”。盡管那個時候大家都勸慰她說姥姥去世是喜壽,但她卻很難接受,好幾個月的時間緩不過勁來。

其實,姥姥和母親都是受過教育的女性,她們盡管出生在舊時代,但都是唯物論者,姥姥活着的時候,常常和母親說:“活着的時候好好地孝敬就可以了,死了不用傷心,也不用燒紙上墳”。母親也是竭盡全力的去孝敬姥姥,總是說“子欲孝而親尚在”是最幸福的事,但當姥姥去世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母親也很脆弱,也曾經是個孩子,也需要母愛……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彷佛是一隻無形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已是物轉星移。如今,我們也已經從孩子長成父母,但是,在經風沐雨的茫茫征程中,在充盈着喜怒哀樂的生活裡,我們總是習慣着一直向前走,卻忘記了回頭望一望,看一看、等一等母親那束永遠跟随着、凝視着我們的深情的目光。

對于我們來說,母親的愛,是一段段時光的累積,是一份份柔情的疊加。她總是在我們遠行的時候,在離别的時刻,微笑着掩飾她的不舍和不願;她總是在我們無助的時候,在我們傷心的時候,用她獨特的形式給予我們支持和守護。

其實後來我們才發現,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過母親,離開過她的牽挂,和她的目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母親既平凡又偉大,她用瘦弱但很堅強的臂膀,用粗糙但很結實的雙手支撐起一個溫暖的家,為兒女們擋風遮雨,用她特有的方式诠釋着人間最偉大的母愛。

如今,母親的每一道皺紋,每一縷白發,都見證着年華的痕迹,記載着歲月的滄桑。曾經在朱自清的《背影》裡,我們讀出了父母的目光總是在追逐着孩子前進的方向;在龍應台的《目送》裡,我們讀懂了母親的期盼和放下。那句經典的句子讓人怅然若失又若有所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言長紙短,罄竹難書。如果說世上有一部永遠寫不完的書,那便是母親……

母親,能夠做你的孩子是我們今生最大的幸運,感恩你對我們的好,願在有生之年,我們還能多陪伴着你,和你一起慢慢變老。在偉大母親節來臨之際,祝福您和天下的母親幸福安康。

(蘇洪波,山東金融作協理事)

壹點号山東金融文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