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國内頻頻爆出的一些有關演員的消息,都是什麼“假吃”“摳圖”“替身”“扮醜時也要美”之類的,令人大失所望。
在這個背景下,當我聽到演員鄭恺為了一部電影先是塑身到129斤,然後開始兩個月内狂吃到近170斤的經曆之後,立馬也對這部電影産生了好感與好奇。
這部電影就是——《超越》
本片的導演是韓博文,早年在《馬向陽下鄉記》《金甲戰士》裡面當過副導演,獨立執導的一部《守衛者·浮出水面》的豆瓣評分僅4.4分。
編劇是甲子複,一位毫無存在感的不知名編劇。
昨天《超越》正式上映,連續2日拿下票房冠軍,觀衆評價卻呈現兩個極端——
有人給好評,這樣說:
從郝超越的青少年演到中年,鄭恺對人物形象反差的把握很棒,青少年時期的純真會讓人感歎青春真美好,中年時期又讓人感同身受。
比熱帶往事拍得好
有人給差評,這樣說:
現在觀衆看電影不看口碑就看營銷了 簡直辣眼睛
奔跑吧都已經跑到大屏幕上了
這部電影質量究竟如何呢?
真正坐在電影院看完後,《超越》令我喜憂參半,一言難盡——
這是一部優缺點都很明顯的電影。
1、
先簡單說一下劇情吧,大緻就是昔日的一百米短跑明星郝超越(鄭恺飾)與師弟即現役短跑冠軍吳添翼(李昀銳 飾)在分别十幾年後再次相遇的故事。
《超越》沒有将重點放在運動賽場上兩人的風光時刻,而是将大量筆墨放在運動員退役之後的凄涼處境上。
說實話這個題材相當好。
在現實中的那些無人在意的角落裡,有一些昔日也曾獲得不少榮譽的運動員們在退役之後過着艱難的生活,譬如:
全國舉重冠軍鄒春蘭退役後擔任搓澡工,
跳水女子奧運會冠軍桑雪賣藝救母,
浙江萬馬二隊籃球運動員謝志明轉行保安
國際馬拉松賽冠軍艾冬梅迫于生計變賣曾經獲得的17塊獎牌…
中國體操冠軍張尚武退役後街頭賣藝求生,曾以100每塊的價格變賣金牌……
再加上随着《摔跤吧,爸爸》的成功,這幾年國内體育題材的正成為一個風口,比如《奪冠》《飛馳人生》《李娜》(未上映)《破門》……
其中,以短跑為題材的電影幾乎沒有,《超越》是開風氣之先。
而主演鄭恺曾經是國家二級短跑運動員(沒想到吧),且鄭恺本人原本就有“小獵豹”這個别稱,此次在片中飾演一位短跑運動員倒是相映成趣。
同時,為了把運動員訓練的狀态真實呈現出來,電影制作方還請來了李甯和範志毅當演員,讓蘇炳添來執導鄭恺。
李甯就不多說了。
年輕人可能不太知道,範志毅是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原中國國家足球隊隊長,司職後衛,是中國第一位獲得“亞洲足球先生”稱号的運動員。
而蘇炳添很多人可能很熟悉了,即使不知道到底有多牛逼,但也肯定知道他很牛逼。
“2015年5月,在國際田聯鑽石聯賽美國尤金站中以9秒99的成績獲得男子100米第三名,成為真正意義上第一位進入9秒關口的亞洲本土選手。”
打開網絡搜索,像“第一位”“奪冠”“打破記錄”這樣的字眼,幾乎滿屏都是。
從這些客觀因素綜合來看,《超越》還是有機會出成績的,影片在劇情和演技上的确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2、
一開始,郝超越作為一個天才運動員,他年輕時創造了很多輝煌的記錄,是獲獎無數的“百米飛人”,也成功跑進了國家隊,成為了隊員們口中的“大師哥”。
什麼汗水、鮮花和掌聲,郝超越早已領略了無數。
後來,隊裡進來了一個新隊員,叫吳添翼。
這個吳添翼啊,是郝超越的小迷弟,他的一些舉動甚至到了讓人懷疑他是不是性取向與常人不一樣的地步。
比如把郝超越第一次在大賽上拿下冠軍的跑鞋像供佛一樣供在櫃子裡,也不知道他怎麼搞到手的,難道是通過某海鮮市場(二手轉賣中心)拍賣拍下來的?
比如他會大聲對着郝超越大喊“超越師兄我愛你”。
平時什麼星星眼、跟屁蟲、舔狗之類的都是常規操作。
一開始訓練的時候,教練就發現吳添翼有起跑反應慢的毛病,于是郝超越想到了用接足球的方法來訓練他。
結果這一練,好家夥,吳添翼跑的那是真快。
這個時候,吳添翼還年輕,正處在上升期,隻要訓練方法得當,加上個人努力,出成績是早晚的事。
而郝超越呢,他作為一個老隊員,眼看着就要三十歲了,身體的各項指标的都在下降,老病又添新傷,這些問題都不是努力活着訓練方法能夠消除的。
于是他開始找教練的茬,開始去國外訓練,遠離了國家隊的那群隊員。
郝超越沒有告訴别人,自己其實是因為害怕被吳添翼超過而離開的。
他太想赢了,運動員隻有赢才能獲得姓名,最後才能安度餘生,才不至于淪落到賣金牌的地步。
很多觀衆看到這裡會想,為什麼非要赢呢?自己喜歡,自己努力過不就好了嗎?
但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還記得劉翔嗎?
從2001年開始,劉翔在92場比賽中一共獲得了60次冠軍,16次亞軍和9次季軍,隻有7場比賽沒有能位列三甲。
但健忘的人們隻記得2008年奧運會劉翔的因傷退賽。
至此,一場規模龐大的,鋪天蓋地的網絡暴力,湧向了這位為運動事業和祖國貢獻了自己所有青春歲月的偉大運動員。
片中,赢過很多場比賽的吳添翼,因為ADD(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發作,吃藥被拍到之後,網上的網友不是也對他進行了網暴嗎?
這種網暴,過去有,現在有,将來也一定不會就此消失,這就是烏合之衆的可怕之處。
所以,深知這一切的郝超越在國外深刻地意識到了自己已經力不從心之後,回國立馬宣布退役了。
他甯願帶着第一名的光環退役,也不願意成為别人口中的loser。
自此,他開始以不可阻擋的速度向下滑落,做生意被騙,和妻子分居,直到家财散盡。
這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我們再常見不過的一個失意的油膩中年男人。
他賣假鞋,為了一點點錢就賴賬,無所不用其極。
不開心了,就把氣撒在弱勢身上,比如老婆,再比如在鞋店裡幫忙的侄女。
為了錢,他可以下跪,可以磕頭,可以撒謊,也可以把自己當初碰都舍不得讓人碰的金牌盡數送給那些所謂的“合夥人”。
鄭凱演得是真好,我從他身上看到了數個認識的男性的影子,挺着個碩大的肚子,固執,滿口謊言,欺軟怕硬……
《超越》讓我們看到的,是真實的生活。
它太真實了,以至于讓人覺得很紮眼。
郝超越這個角色,因為鄭恺的表演,立住了。
而當初的那群運動員,也在生活的打壓下沒了當年的傲氣與沖勁。
國家隊著名大長腿女神,成了個開黑車的。
那時的“舉重天才”在二流健身房整天帶着阿姨們跳廣場舞。
什麼夢想,什麼拼搏,都在刹那間成為了過眼雲煙,仿佛從未發生過。
《超越》的優點就在于它真實,無論是對于在役和退役運動員處境的描繪,還是對現實生活的描繪,都非常值得誇獎。
這一點,當下很多“不接地氣”的國産影視作品望塵莫及。
3.
和它的優點一樣,《超越》的缺點也非常顯而易見。
現實生活中,事情往往很多時候并不是“一切都會好的”,隻會不可挽回地往下墜落。
但作為一部電影,《超越》必須對于郝超越的困境,以及吳添翼的困境進行解決。
解決的辦法,編劇和導演沒有想出來,隻能通過“煽情”來進行拉升。
而這種煽情,最終因為現實動力不足,顯得異常潦草和糊弄。
無論是郝超越與妻子的對話,還是他高喊着“跑起來,别停下”,再到吳添翼在輪渡上仿佛心靈感應般的淚水,這一切都顯得很虛假。
而這種虛假,正是電影在真實生活面前的無力。
電影不是生活,生活慘多了。
影片的剪輯和配樂可以說是稀碎。
穿越時空和回憶的閃回鏡頭,像一叢叢稻草一樣穿插在全片中,淩亂又讓人窩火。即使不用閃回用順時講述,也比現在的片子好得多。
同時,作為一部“端午節”檔期上映的商業電影,《超越》依舊存在一些商業片那些讨人厭的招數和套路。
比如“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你知道第二高的是什麼嗎”這種老梗爛梗。
再比如通過人物的扮醜來營造喜劇效果,李晨飾演的大鐵牛,金婧飾演的郝超越侄女,都是這樣。而這種通過侮辱人來制造笑料的方法,早就已經過時了。
然而即便《超越》的缺點一條接着一條,我也很難說它是爛片。
因為在某種程度上,用自己的失敗告訴觀衆,很多時候,失去的東西就是失去了,再也找不回來了。
冷淡的愛人最終會離去,并肩的隊友會漸行漸遠,當初那個意氣風發的自己,那個渾身拼勁的自己,也會在生活的重錘之下一點一點消失。
我們不會永遠生猛,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
即便是電影,也拯救不了這一點。
當青春與汗水,最終成為油膩啤酒肚和厚顔無恥,我們到底是該怨生活?還是該怨自己?
《超越》的前半段中充斥着夢幻般的色彩,它是理想和青春的神殿,在這裡,甚至希臘般的同性之戀都會被神原諒。我們看着終點,拼命沖刺,一遍遍問自己,終點之後是什麼?
但在後半段中,我們看到的是人世的肮髒和殘忍,甚至當初的少年們也成為了這肮髒的同流合污者。
所以,我們要問出的,是那個《超越》沒有,也不能問出的問題:“為什麼會這樣?”
這才是,這部電影最值得令人思考的……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童雲溪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