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家門口安裝攝像頭犯法嗎?田芳昕作【核心提示】,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在自己家門口安裝攝像頭犯法嗎?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田芳昕作
【核心提示】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随着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人們的人身保護和安全防範意識逐漸增強。而不斷升級的數字化技術讓價格親民的家用攝像頭、智能門鈴、智能貓眼等帶有攝錄功能的智能家居産品逐漸進入市場,購置安防類産品成為很多家庭的選擇。據某購物平台數據顯示,一款家用監控設備月銷量超過7萬台。
毋庸置疑,在自家住宅安裝監控類安防産品确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安全防範作用,但就我國目前的居住模式而言,這種舉動很可能會侵犯鄰居的隐私。近年來,現實中就有不少關于安裝監控引發的鄰裡糾紛。
那麼,為了自我保護在自己家門口安裝攝像頭,違不違法?鄰居安裝監控影響到自家正常生活,該如何維權呢?
【典型案例】
2020年6月,王先生購買了一套三居室住房。為了安全起見,他在家門上及陽台安裝了智能貓眼等監控設備,安裝後王先生可以通過手機實時查看監控設備拍攝到的樓道及陽台四周情況。不久後,對門的劉女士發現了王先生安裝的監控設備,認為智能貓眼具有攝像、監控功能,完全可以記錄她的上下班規律、人際社交等情況,且陽台上的監控還能拍攝到自己的私人生活畫面,嚴重侵犯其隐私。劉女士訴至法院,要求王先生拆除監控設備,停止侵犯其隐私權。法院經審理認為,王先生安裝監控設備的行為侵犯了劉女士的隐私權,遂判決其拆除監控設備。
【法官說法】
盧建莉
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一級法官助理
“在家門口安裝監控設備,能夠一定程度上監控入室盜竊等不法行為或突發情況。但是,如果在家門口、窗戶及外牆等地方安裝監控設備,一定要注意設備安裝的方式、角度和監控的範圍,不能影響周圍鄰居,侵犯他人的隐私。”盧建莉說,目前我國法律沒有明文禁止公民在家門口安裝監控設備,但依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和第一千零三十三條規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權,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也不得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其中,民法典規定的隐私權包括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甯不受打擾以及私密活動、私密信息等不願被他人知曉的權利。
私人生活安甯權曾一直是法理上的概念,民法典将該觀點進行吸收,在制度層面明确強調了個人享有私生活不被打擾、安甯生活的權利。另外,民法典對私密空間、私密活動及信息的保護,也契合互聯網時代對個人隐私保護的大趨勢。因此,公民私自安裝監控這一行為本身不違法,但如果監控設備拍攝到鄰居的出行規律、生活習慣、社會關系等個人信息,或者影響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甯,該行為便超出了個人安全防護的範疇,屬于對他人隐私的一種侵犯。如案例中王先生安裝的監控設備可以直接拍攝、記錄劉女士上下班的時間、去其家中做客的朋友容貌以及其在自家陽台的生活畫面等涉及私人信息的畫面,一定程度上屬于直接對劉女士個人私密生活進行監控,顯然侵犯了對方的隐私權。因此,出于對個人隐私權保護的衡量,法律對該種行為進行了制止。
另外,安裝監控還需考慮民法典中相鄰權的有關規定。民法典要求,相鄰權利人應遵循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确處理相鄰關系,在滿足自己生産、生活的合理需要時,要兼顧相鄰方的權益。基于此,公民保障個人安全應以不影響鄰裡和睦為基礎,安裝某些區域的監控時,可能還需要與鄰居進行友好溝通協商。
“惹禍”的不是監控,而是公衆有待提高的法治意識。為了自我保護安裝攝像頭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沒能把握好邊界就會妨害到他人的合法權益。盧建莉提示:公民确需在自己住宅加裝攝像頭的,首先應保證相關設備是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合格産品。其次盡量在角度、安裝方式、攝錄方式等方面進行合理調控,保證監控設備拍攝記錄的範圍屬于自有空間,避免對公共空間和他人住宅等私人領域進行監控。另外,加裝類似門口的監控等無法避免會拍攝到鄰居生活畫面的設備時,應當及時告知攝像頭監控範圍内的鄰居,并征得對方同意,避免造成鄰居心理上的反感和不悅,盡量做到不影響他人私生活安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