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為開往懷化的列車。 本版圖片來源:影像中國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九歲的我和哥哥淩晨三點鐘從家裡出發,趕九點鐘的火車,去縣城看望生病住院的母親。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車,感覺就像坐在家裡的鋪上一動沒動,人卻已經随車跑出去了好遠。這樁事我無數次描述給沒見過火車的老祖母聽,她每次都津津有味地點頭。
後來母親轉院到了湖南懷化,我乘車的目的地也變成懷化。印象中懷化火車站前的廣場很大,但廣場周邊最高樓沒有超過三層,通向廣場的公路兩邊,也都是一兩層的磚瓦房,房子後邊是開滿了油菜花的農田。這景緻,現在想起來覺得普通,但在當時,一度令我很是向往。而“懷化是火車拖來的城市”這一說法是後來我從廣播裡聽來的:湘黔、枝柳兩條鐵路相繼修通,在懷化縣榆樹灣交會,使得這個人口曾經不到三千人的小鎮迅速發展成為鐵路交通樞紐。這個說法和我坐火車到懷化的經曆,将“懷化”與“火車”在我心中連在了一起。
2009年,我調到懷化工作,參與懷化火車站的拆遷改造,由此走訪了多年來居住在火車站附近的十幾位老人。記得一位老人拿出一張發黃的黑白照片,站在街道邊用手指着說:這是當年的火車站,從這裡一直往候車大樓就是照片上的斜坡,照片上的小溪就是從這位置一直往前流,這裡是稻田,那裡是山崗……老人還說,那時,這個地方沒有通電,一到晚上隻有貓頭鷹在大樹上“咕咕”叫。可如今,我眼前看到的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燈光璀璨。
本世紀初,随着湘黔鐵路複線建成和高速公路開通,以及芷江機場通航,整個懷化的交通便捷程度大大提升。懷化高鐵站建在城區南邊,命名為懷化高鐵南站,與北邊的老火車站遙相呼應,撐起懷化的商貿物流。随着高鐵線路的建設,懷化的經濟與城市面貌不斷發展。現在,懷化中心城區建成面積已發展到六十五平方公裡,這座年輕的城市在一天天長大。這一切,我都親眼見證。
在懷化依然保留着綠皮火車。綠皮火車開得很慢,每一個小站都會停靠,乘客多為帶着農産品外出交易的沿線老百姓。這些車除了票價便宜,更重要的是綠皮火車允許把裝有“土特産”的擔子挑上車。新鮮蔬菜、土雞土鴨、鳝魚、泥鳅、幹筍等土特産到了懷化城裡都成為搶手貨,價格也比在鄉下賣得好。而綠皮火車不疾不徐的“步态”,也每每勾起我對往日生活的回憶。
那天我從老家新晃坐綠皮火車到懷化,在公坪站上來一位提着一籃枞菌的農婦。她五十多歲,胸前挂着二維碼收款牌子。列車員問,多少錢一斤?農婦說,二十五塊錢一斤。我在旁邊輕聲提醒農婦,拉到懷化迎豐市場,就能賣到三十到三十五塊錢一斤。農婦卻說,賣給這些列車員算是回報,如果沒有這趟綠皮火車沿路停靠,在我們鎮裡市場上二十塊錢一斤都沒人買。我問她,你坐這綠皮火車賣東西每月收入怎樣?她想了想說,多的時候有三千多元,少的時候兩千多元……說着就爽朗地笑起來,滿滿的幸福感寫在臉上。
如今,懷化的鐵路不僅保障了沿線百姓的出行,更載着大家走上了緻富的“高速路”。火車把村裡人“拉”到城裡打工,鄉下的農具和民俗也随主人到了城裡。農耕博物館、鄉村體驗園、民俗博物館等等在懷化這座城市應運而生。這些年,懷化城裡有人在街頭廣場或溪邊樹下對唱山歌,在春節的時候也打鬧年鑼,還舞龍燈和獅子等等。鐵路牽起城鄉,推動了城市與鄉村的協同發展。
正月的一個下午,适逢春運高峰期,天氣暖和得出奇。我脫下棉衣出門走了走,不知不覺就走到門前的鐵路上。我邊走邊想,如果沒有這些鐵路的彙入,懷化這座城能夠大起來嗎?火車把懷化這座城市變熱鬧了,把老百姓的荷包變鼓了,把周圍的農村也帶上了富裕的道路。
在懷化看火車,看到的不隻是火車線路多,跑得快,還看到了火車與一座城的關系。我相信,這座火車拖來的城市會像奔馳在鐵路上的火車一樣,越來越現代,向着美好的生活不斷前進……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29日 20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