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毒是如何形成的?來源:生命時報受訪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中心主任張 彤,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艾滋病毒是如何形成的?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來源:生命時報
受訪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中心主任張 彤
本報實習記者 郭詩穎
衆所周知,艾滋病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攻擊人體内的淋巴細胞引起的,但對其攻擊過程并不了解。近期,法國巴黎第五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用影像記錄下HIV是如何一步步突破人體防線的,對進一步明晰病毒感染機制和藥物、疫苗研發有重要意義。
如今,性行為成為我國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此外還有母嬰傳播、血液傳播。在性傳播過程中,病毒入口是尿道黏膜。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中心主任張彤告訴記者:“作為人體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尿道黏膜是重要屏障之一,也是許多病原體感染的初始部位。”
影像顯示,在病毒進入人體後,被感染的細胞與上皮細胞接觸時,HIV病毒聚于兩者之間,并向上皮細胞方向轉移。在這一階段,張彤表示,大約50%~80%的感染者會出現症狀,比如發熱、腹瀉、皮疹,也可出現腦炎等。但這些症狀并不是艾滋病特有的,不易被察覺。因此,發生高危性行為後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随後,部分病毒發生轉細胞變異,直接穿過了上皮細胞,被巨噬細胞捕獲并在其中發生複制。張彤指出:“巨噬細胞也是HIV的靶細胞,部分病毒會被細胞殺死,但也有病毒存活下來,形成病毒儲存庫。”
但即使HIV已侵入人體,臨床中仍有辦法進行挽救。目前,國内外均有具體的治療指南。張彤介紹,阻斷藥物分為暴露前預防和暴露後預防,即“事前計劃”和“事後補救”。前者通常采用按需服用和按時服用兩種方式,國際上已有1個月用一次的長效藥物問世。後者聯合應用三種藥物,連用28天,且首劑需在72小時内,最好在24小時内服用。研究顯示,暴露後阻斷的成功率在80%以上。
如果已感染艾滋病,患者要盡早進行抗病毒治療,可最大程度地保護機體免疫功能,減少疾病傳播。張彤表示,“目前,抗病毒治療已取得非常好的治療效果,患者的預期壽命已基本接近正常人。”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