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RIP協議工作原理
我是一個背包客,今天有幸來到了首都北京,我想去天安門看看升旗儀式,但是我并不認識去天安門的路。我從北京南站出發,在車站詢問了車站志願者,他和我說你往西北方向走,先到天壇公園再打聽;于是我按照他說的走到了天壇公園,在公園裡我遇到了一位正在散步的當地市民,我問他天安門怎麼走,他告訴我沿着天橋南大街往北走,可以到達前門,到了那裡你再問問看;我按照他說的,來到了前門,詢問了正在執勤的交警,交警同志和我說正北面可以看到國家博物館,繞過它就是天安門廣場了。最終我到達了天安門,我通過一路“詢問”,最終到達目的地的,大家好,我是路由器,我尋找目的地的方法叫距離矢量路由協議----RIP。
背包客一路詢問,終于到達目的地
案例二 OSPF協議工作原理我是一個公司職員,公司派我到上海出差,我的目的地是上海的陸家嘴,我在虹橋機場下的飛機,以前我沒有來過上海,不知道去陸家嘴的路。于是,我在機場商店買了一份上海地圖,從地圖中我找到了兩條線路,可以到達陸家嘴,一條是坐807公交車,一條坐地鐵二号線,我權衡了一下時間和成本,決定坐地鐵二号線去陸家嘴。40分鐘後我成功到達陸家嘴,我是通過看地圖到達目的地的,大家好,我是路由器,我尋找目的地的方法叫做鍊路狀态路由協議----OSPF。
公司職員通過地圖查詢到去陸家嘴的最優路線,順利到達
話事一 說說動态路由的來曆路由器的本質作用是連接不同網段,使位于不同網段的主機能夠相互訪問,路由器中有一個重要的東西:路由表,路由表就是由一條條網段記錄組成的,路由表中詳細記錄了如何到達這些網段,路由器就是根據路由表進行數據包轉發的。
初始化的路由表是“空”的,隻有直連的網段記錄其中,所以我們要構建路由表,講的明白點,就是把其它網段“添加”到路由表中,最終使該路由器能夠識别這些網段。那麼如何添加網段呢?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手動添加,我們稱為靜态路由,第二種是自動添加,我們稱為動态路由。這就是動态路由的來曆。
話事二 說說動态路由的分類動态路由協議根據功能,分為“距離矢量路由協議”和“鍊路狀态路由協議”,之所以要分為這兩種,主要是路由表的構建方法不同。
距離矢量路由協議構建路由表的方法我們用一句成語概括:“道聽途說”。路由器根據鄰居的消息構建路由表,鄰居指的是和本地路由器直連的路由器,我們稱為對端路由器。典型的距離矢量路由協議:RIP。
鍊路狀态路由協議構建路由表的方法我們用一個物品形容:“地圖”。接入網絡的路由器都會被分配給這樣的一張“地圖”,路由器通過該“地圖”選擇到達目的地的最短路徑,完成路由表的構建。典型的鍊路狀态路由協議:OSPF。
話事三 RIP和OSPF比較RIP路由通過向鄰居詢問,獲取到達目的地的路徑,這種方法簡單明了,但是随着網絡規模的擴大,鄰居關系會變得相當複雜,有可能一台路由器到達目标網段,需要通過幾十台甚至上百台才能到達,所以RIP的路由表構建速度非常慢,在複雜網絡環境下,這個問題變得非常突出。基于以上原因,RIP路由規定了最大跳數為15跳,也就是說兩個網段中間最多串聯15台路由器,超過這個數量,RIP協議就不支持了,它隻适合于中小型網絡。
OSPF通過網絡中指定路由器分發的網絡拓撲圖,由每台路由器根據這張網絡拓撲圖,利用最短路徑優先算法(數據結構課程中“圖”的概念),自動選擇一條到達目标網段的路徑,最終構建屬于自己的路由表。該方法不受路由器數量的限制,且構建路由表速度非常快,選擇最優路徑時,是基于帶寬和延遲實現的,更加合理,基于以上原因,它适合于大中型網絡。
總結除了OSPF和RIP之外,還有諸如IS-IS、BGP、EIGRP等路由協議,不管什麼樣的路由協議,都是基于距離矢量和鍊路狀态編寫出來的,所以同學們要深入領會兩類路由協議的工作機制,才能更好的理解路由交換的概念,對實施更加優化的網絡拓撲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